可是,說不過去的一點的是那些人家為什么要買已經有認知能力的男童,而不是男嬰呢?
如果我是買家,我定然是要買個記憶尚未成型的嬰幼兒,如此才可以以孩子親生父母的名義和孩子共同生活,才能更好地維持家庭關系,才能真正地開始新的生活。
再觀卷宗里孩子的年紀和清朗帶回來的消息相差不大,大多數都在六至十二歲之間。
大理寺的官員哪個不是經驗豐富的查案高手,我不信沒有人不曾對此抱有過質疑。
他們匆匆結案無非是因為這件案子在表面上看來已具備了結案的各種要素,他們只要發(fā)放榜文要求各府配合尋找這些孩子即可。
即便對這案件背后的諸多因素仍抱有疑問,因這些失蹤孩子的父母多為尋常百姓人家,以他們的認知來說,官府能有這樣的審案效率和審案結果想必已是十分滿意。
沒有人會對此再次提出質疑,這樣結案,似乎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了。
我將我的疑問和想法告訴炎獻和清朗的時候,他們都陷入了沉默之中,炎獻問我:“阿言,如若你的推測是對的,這些孩子要不是被拐賣,那么依你之見這些孩子是被怎么了?怎么又會出現在大金和南韓的邊境?”
我記得當時并沒有急著回答炎獻的問題,而是反問清朗:“這些孩子的死狀如何?”
清朗難得沉重,認真地回憶道:“我并沒有親眼看到過這些孩子的尸體,是我的一個江湖好友,他是江湖上頗有名望的神醫(yī),他經常去一些險峻的山谷叢林尋找一些名貴的藥材,便是他親眼瞧見了這些孩子的尸體,他說這些孩子或是被砍死,或是被一劍封喉,或是被砍斷手腳,挑去手筋腳筋……死狀可謂慘不忍睹,周遭有打斗的痕跡,醫(yī)者仁心,我的好友心有不忍,挖了個大坑將這些孩子埋葬在一起?!?p> “埋葬了?為何不報官府處理?”我問。
“這個地帶尚未行政分轄,是大金和南韓數十年來沖突糾紛不斷,危險又敏感的地帶?!鼻謇士戳搜撰I一眼,挑著眉毛回答我。
“那依你的江湖經驗覺得發(fā)生這種事情的可能性是什么?”我問清朗。
清朗再次沉思后說道:“江湖仇殺、門派爭霸皆有可能,可是為什么是孩子?這些孩子太小,似乎還不至于……”
“有沒有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有人將這些孩子用來做一些特殊的用途,你仔細想想,六至十二歲的男孩用來做什么用途最為有益,還有就是,為什么他們之中多數人會被殘忍的手法所殺,最后暴尸荒野之中?”
我沒有什么江湖經驗,也不懂各種江湖紛爭,但是這起事件勢必是由某股力量操縱著,他們才能以這種地方處理掉這些孩子,又能巧妙地規(guī)避兩國管轄。
清朗猛地支楞起一直斜癱著的身體,我的問題似乎對他起到了醍醐灌頂的警省作用,他脫口而出:“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