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根煙走得很快,快過了時間快過了友情,快過了歲月,更是快過了相逢。
煙滅了,富二代拍了拍楊錚的肩膀走了。
而楊錚卻坐在原地,遲遲沒有離開。
富二代還是跟以前一樣,說話滴水不漏。
他也和以前一樣,寧愿花大把時間給你分析職業(yè)場景,也不愿意犧牲自己的利益,給一份工作機(jī)會。
他更是和以前一樣,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他之所以能夠成功,能夠獲得財富,拋開他父親的原因,這幾點似乎也是他能成功的原因。
而自己呢?
楊錚倒沒有自卑,也沒有出現(xiàn)任何不甘。
他只是望著星空,思考著自己下一步路究竟該怎么走。
其實新時代的普通年輕人,他們的生活,也大多都和楊錚一樣。
他們會迷茫,會找不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他們也總是會思考,更是會感到疲勞。
在這個模糊的時代里,他們也渴望著刺激,激情的生活。但這世間,又哪有真正的刺激、激情的生活給他們?
他們所謂的刺激,也只能是上班,下班,閑暇之余抱著手機(jī),看著手機(jī)上的動漫、小說,看著短視頻里那些所謂不一樣的生活獨自發(fā)呆。
對于他們來言,平靜的人生幾乎是他們生活的常態(tài),尤其是90后出生的年輕人,他們太有自知之明了,也在很多所謂人生建議的視頻影響下,漸漸失去了自己原本的欲望與理想。
自己之所以喜歡象棋,或許也是因為象棋能夠展示著自己的欲望與理想,也能帶給現(xiàn)實生活中所沒有的刺激與激情。
每一位坐在自己對面的棋手,無論男女老幼,無論他們棋力高低,他們都能帶給楊錚無與倫比的新鮮感。
不僅如此,每個人不同的經(jīng)歷,不同的學(xué)棋歷程,對于棋不同的理解,都能讓楊錚下完一盤棋后,都對著人生有著新的感悟。
或許自己在收入方面比不上一直經(jīng)商的富二代,但在很多地方,自己似乎也不比他差。
這一年的時間,他收獲最多的大概就是在生活中學(xué)會克制攀比,在棋盤上釋放欲望。
“下次見面,一定會更好?!?p> 楊錚也不知道這句話,是對誰說的,是對富二代說的,還是對自己說的。
只知道,他說完這句話后,渾身也有了力量。
現(xiàn)實是很殘酷的,楊錚投了二三十份簡歷,最后讓他面試的公司,卻只有兩三家。
而這兩三家公司的面試官,看上去也就二十二三,對著年長的楊錚滿是挑剔。
他們也老氣橫秋的告訴楊錚,程序員三十五歲就會被淘汰,而他三十二歲,已不再年輕。
委婉的言語中,無一透露著拒絕。
在他們的似笑非笑中,楊錚就像看到了刑場里的劊子手,而像他這樣的面試者就是犯人。
他們手中的刀大致是市場規(guī)則,或是職業(yè)規(guī)則總結(jié)出來的產(chǎn)物。
對于剛畢業(yè)年輕人,對于三十多歲的“老年人”,這把刀似乎隨時都能斬下來。
而如同砧板上魚肉的面試者,他們看著這狠心的劊子手,看著他們手里鋒利的刀,似乎也處于弱勢。
大人饒命的懇求,在現(xiàn)實職場中又變成薪資待遇上的討價還價。
職場如刑場,這是很多媒體對于三十歲以上求職環(huán)境的嘲諷。
而此時的楊錚,也好像陷入了漩渦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