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錚終于理解了為什么虛擬世界有時候會比現(xiàn)實世界更加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
原因無非就是虛擬世界并沒有像現(xiàn)實世界那么大的壓力,并且虛擬世界有著諸多現(xiàn)實世界所沒有的致富機會。
就拿天天象棋見來說,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就造就了上萬名棋友月入過萬,上千名棋手月入五萬,上百名棋手月入十萬。
而鵬飛則是以月收入60萬位居榜首,雖然這收入比起很多網(wǎng)絡(luò)短視頻、直播平臺來說算不上什么。
但這也無疑給了許多棋友現(xiàn)實所沒有的致富機會。
在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紀初,哪怕是象棋第一人的收入,在沒比賽的時候月入過萬都是問題。
而現(xiàn)在普通棋友若是努力,若是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鉆研棋藝,溫飽倒也是沒有問題的。
楊錚忽然也覺得天天象棋見的確是做了一件好事。
但他也明白,這看似光鮮的收入,并不能維持長久。虛擬世界若無法與現(xiàn)實世界接軌,終也將是一團泡沫。
楊錚嘆了一口氣,他知道與其杞人憂天,不如去體驗下現(xiàn)在的天天象棋見比起半年前有什么改進。
這次他是以一個用戶的身份體驗,光說新手初級場,好像也和之前沒什么區(qū)別。
大多都是只知道規(guī)則的象棋新手,很多都只會當頭炮馬兒跳這類的開局章法,到了中期布局,幾乎全都是手忙腳亂的應(yīng)對。
他們大多也就是象棋愛好者,甚至很多根據(jù)用戶名還有頭像看得出來他們還是孩子。
玩得開心才是主要的。
而到了新手中級場,明顯強度要高出很多。
很多新手已經(jīng)通過失敗積累了許多經(jīng)驗,當然也不乏很多新手查詢大量有關(guān)于象棋布局的資料,時不時遇見對手能走出匪夷所思的妙手。
但他們的心境并不穩(wěn)定,很多都擺脫不了“貪”和“嗔”的心理。
勝過他們倒也不是什么難事,可到了新手高級場,仿佛又是到了修羅場。
楊錚一共下了四場,其中兩場就遇見了疑似用軟件下棋的對手,他們倒是有些小聰明,并沒有開局就用軟件下棋,而是到了中盤,到了危機的時候,才用軟件去彌補對局的劣勢。
這兩盤棋,楊錚一勝一負,雖說成績還能接受,但楊錚心里卻是一沉。
他看了眼時間,十盤棋他下了足足兩個小時,雖說這種強度對于他來說算不什么。
但接下來迎接他的便是定位賽,他還是決定去休息一會兒。
百無聊賴的他,看著電腦上滿滿登登游戲不知為何提不起興致,他隨意打開了瀏覽器,瀏覽著最近的新聞。
他瀏覽的很快,也不知道從何時起,新聞的標題越來越夸張,但內(nèi)容大多都是雞毛蒜皮或是啼笑皆非的小事。
偶爾蹦出幾位專家討論著時事,大多也都是剪輯合成的,弄得民憤激起,卻又無可奈何。
似乎新聞好像從幾年前起,就失去了以前求真求實的性質(zhì),也越來越“遠離”生活,反而娛樂性居多。
在楊錚準備關(guān)掉瀏覽器的時候,一則角落里的新聞,卻讓他臉色忽變。
而那條新聞?wù)亲钚碌乃膰笃逄魬?zhàn)賽。
說起這四國象棋挑戰(zhàn)賽,華夏這二十年來除了兩屆沒有拿到冠軍,其他幾乎全都是大滿貫。
而在今年,在老周的計劃之中,自己其實也可以成為四國象棋挑戰(zhàn)賽中的一員,去真正融入象棋的職業(yè)圈子。
可因為不了抗拒的原因,自己痛失了這個機會,而今年四國象棋挑戰(zhàn)賽基本都是青老年選手,可以說得上是華夏近幾年來最強的陣容。
可就這個陣容,在四國挑戰(zhàn)賽上卻只拿了個第二名。
這也讓楊錚有些好奇,第一名究竟是哪個國家獲得。是南越?還是其他國家?
楊錚點進了這個新聞里,認真的瀏覽著這篇新聞。
隨后他也露出了啼笑皆非的神情。
因為冠軍不是他所熟知的任何國家里的象棋選手,而是由一個發(fā)達國家里的知名大學所設(shè)計的象棋機器人獲得的。
而這個象棋機器人雖說不是阿爾法貓這樣最頂級的人工智能,但算力要比起楊錚之前所擊敗的國內(nèi)象棋機器人高出不止一個檔次。
之所以這次讓他參賽,其實也是或多或少因為楊錚之前戰(zhàn)勝人工智能的原因。
畢竟在此之前楊錚戰(zhàn)勝人工智能的新聞不止在國內(nèi)登上了熱搜,在國外也有不小的熱度。
雖說華夏象棋在國際上的知名度略低于國際象棋,但華夏象棋也在國外有著數(shù)量不低的受眾群體。
其中就有著一位歐美知名學校里的大學教授,而這名大學教授為了驗證人類棋手的可能性,借用了他們學校新設(shè)計的人工智能芯片,東拼西湊湊出個象棋機器人前來挑戰(zhàn)。
然而在絕對的數(shù)據(jù)面前,各國的人類棋手似乎都變成了脆弱的嬰孩,沒有著任何可以取勝的機會。
甚至那新型象棋機器人在比賽最后同時挑戰(zhàn)十四位棋手,并取得絕對勝利。
這也似乎驗證了在棋類領(lǐng)域,人工智能就是無敵的存在。
對于這個結(jié)果不止楊錚沒有感覺到意外,底下的評論也幾乎全是一邊倒。
也有幾個懂棋的棋友,專門上網(wǎng)去翻看了對局視頻,他們沉默的看完之后,也給出了肯定的言論。
那就是人工智能的象棋已經(jīng)達到了神的領(lǐng)域。
楊錚默默地看完了這些評論,他也順勢上網(wǎng)搜了那臺象棋機器人的對局。
認真研究之后,楊錚也得出了他的結(jié)論。
那便是以自己現(xiàn)在的棋力,就算準備在充分,自己獲勝的幾率也無限趨近于零。
因為這臺國外的象棋機器人他能做到零失誤,也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掌控全局。
他不會給人類棋手任何機會,最可怕的是他會在與不同對手交手中不斷進化。
而人類棋手似乎在模仿,模仿著他下棋,模仿著他的布局。
然而面對著在不斷進化的人工智能,人類棋手更多的好像是一個追趕者。
當人類棋手看上去已經(jīng)追上人工智能的算力水平時,殊不知,他們追上的只是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