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天道
看了好幾遍《天道》,悟出了很多哲理,主人公丁元英和芮小丹,他們才是真正的靈魂伴侶,個忙各的工作互不干涉。丁元英的商業(yè)戰(zhàn),實則扶貧,可很多人都不理解,這樣做的目的,只有兩個字,不管小企業(yè)還是大企業(yè),都要懂合作的重要性,而不是排擠。
樂圣集團公司就不懂這兩個字的含義,站在高端的基礎(chǔ)對格律詩進行打壓。最后釀成悲劇。
里面處處都是哲理,我只對一句話特別有感觸,消除敵人是為了讓自己過的更好,而不是讓自己陷入困境。
愛情有時候是靈魂,這樣的愛應(yīng)該會更長久一點。
遠離消耗你的人,尋找跟自己同頻的人。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和別人爭吵了,因為我開始意識到,每個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認知角度上去思考問題。人和人出生、教育和經(jīng)歷都不一樣,必然會造成三觀、認知的不同。所以在《天道》里,丁元英從來不和人爭辯,不去解釋他所做的一切。
他的每一個毛孔里,都滲透著對世俗文化的包容,包容到不屑跟你講道理。
有四種人,他甚至無法溝通。第一種人,價值觀不同,丁元英在老同學(xué)詹妮的幫助下,成立了私募基金。短短十一個月,通過運作這筆資金,他們從國內(nèi)股市卷走了近2個億。可就在私募基金高歌猛進的時候,丁元英突然對所有資金委托方宣布,立即終止基金運作,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詹妮和丁元英約在一個酒吧談話,詹妮詢問他明明可以靠著私募基金賺得盆滿缽滿,為什么突然停手?丁元英淡淡回了一句:“這是一個我作為中國人不愿意和外國人討論的問題?!?p> 在德國募集資金,然后投入中國股市,賺的是國內(nèi)股市小散戶的錢。作為中國人,他幫著外國人掙中國人的錢,良心上過意不去。很明顯,詹妮并不能理解這一點,他們不能溝通的根本原因,在于價值觀的不同。
心理學(xué)家霍妮說: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地位、貧富、學(xué)歷或者美丑,而是價值觀。價值觀不同的人,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互不干涉,相互尊重。
我知道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觀點,但我不會試著說服你,我沒有這樣的權(quán)力,也沒有這樣的義務(wù),更沒有這樣的耐心和時間。你也不用試圖說服我,沒必要,你保留你的看法就好。
第二種人,見識不同,母親、大哥
春節(jié)前夕,丁元英接到妹妹秋紅的電話,聽到父親病危的消息,立馬趕回了老家。父親躺在病床上,左手一直在扯氧氣管子。丁元英俯下身子拉著父親的手輕聲說:爸,您的心思我知道,但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您一輩子都是硬骨頭,如果真是那種情況,我知道我該怎么做。在醫(yī)生辦公室,醫(yī)生告訴丁元英,他父親能救活的希望不大,即便是救活了,也是植物人。于是,他詢問醫(yī)生說:“那怎么樣才能讓我父親死?”
大哥聽到后非常憤怒,認為這么做是大不孝,會被別人戳脊梁骨。母親也說:拔管子這種絕情的話,你也說得出口,養(yǎng)兒防老,他就落了這么個下場,親生兒子要給他拔管子。面對大哥和母親的質(zhì)疑,他淡淡說道:“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的話,我真不知道我是個什么東西?!?p> 其實,丁元英看到父親在用力拉扯氧氣罩,他就明白了父親的意愿。確認父親真的無法醫(yī)治后,他不過是想完成父親的心愿,讓他有尊嚴地離開。丁元英是高材生,留學(xué)多年,見過世界,接受過多元文化。母親和大哥一輩子都生活在小鎮(zhèn)上,自然相對傳統(tǒng),保守。他們見識不同,也難以在父親這件事上達成一致。
心理學(xué)上有個著名概念,叫做“隧道視野”。意思是,一個人如果處于隧道之中,視野自然被限制在狹窄的區(qū)域之內(nèi)。人,永遠無法做出超出見識以外的事情。見識不同的人,不在同一高度,所見所思也必然不同。
你站山巔,告訴他前面是一片汪洋,他在半山腰,只能看到滿目的荒涼。和見識短淺的人沒有必要浪費唇舌,你不可能用辯論擊敗無知。
第三種人,立場不同,芮小丹父親
芮小丹的死,讓很多人怨恨丁元英,尤其是芮小丹的父親。芮小丹在遇到暴徒前,曾給丁元英打過一個電話,講述了自己的處境。他在電話里保持了沉默
芮小丹的父親認為,如果當(dāng)時他選擇阻止的話,或許女兒就不會死。所以,他對丁元英懷恨在心,不讓任何人告訴丁元英,女兒墓地的位置。其實,芮小丹在遇害前,丁元英不止一次勸說她辭職,但每次都遭到拒絕。芮小丹說,如果是因為怕死而辭職,她做不到,她喜歡警察這個職業(yè)。
丁元英無法說服芮小丹,只能尊重她的選擇。后來,芮小丹打電話給他,他也沒有打破這種尊重。小丹打電話只有一個意思,道別。我知道自己阻止不了她,小丹也知道我不會阻止她。因為她是警察。這就是為什么面對芮小丹父親的敵意,丁元英始終保持沉默的原因。因為他們的立場不同。丁元英站在芮小丹的立場,芮小丹的父親,只是站在一個父親的立場。
白鷺立雪,愚者見鷺,聰者見雪,智者見白。不同的人,處境不同,立場不同,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盡相同。站在你的立場正確的事,放在對方的立場未必正確。和立場不同的人爭論,不過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第四種人,格局不同,葉曉明
清代學(xué)者張潮曾把人生分為三重境界:
第一種:從窗中看月;第二種:在庭院望月;第三種:站高臺上玩月。
葉曉明屬于第一種,有著自己的局限,只能在窗子里看月亮。而丁元英屬于第三種,站在高臺上,與月共舞,體味到更高層次的生命價值。丁元英答應(yīng)芮小丹,要送她一份禮物,就是幫助王廟村脫貧。他拉攏葉曉明等人,成立了格律詩的公司,主要是生產(chǎn)經(jīng)營音響。丁元英沒想過從中獲利,也就沒有投資,只想等格律詩做成以后,轉(zhuǎn)身離開。如此一來,葉曉明就對他的所作所為存在諸多質(zhì)疑。
錢是古城的錢,丁哥沒出一分錢,要是按他說的去做,真做砸了誰擔(dān)責(zé)任?后來,丁元英在展會上要求降低音響價錢時,葉曉明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格律詩遭遇官司時,葉曉明也不是選擇同甘共苦,而是盡快逃離。因為他格局太小,丁元英凡事也懶得跟他溝通。葉曉明不贊成降低音響價格,但丁元英作為最大股東有一票否決權(quán)。
葉曉明找到丁元英提出退股,他也不解釋,只說了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結(jié)果最后格律詩贏了官司,身價翻了好幾倍,葉曉明腸子都要悔青了。媒體人拾遺說過:不同格局的人,是沒辦法坐在一張桌子上談事情的。格局小的人,囿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眼里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解釋、辯論、爭執(zhí)甚至是攻擊、謾罵上。遇到比自己格局小的人,默不作聲的遠離,是對彼此最好的成全。
《天道》里有一個細節(jié),非常值得玩味。在古城只有一個人能請得動丁元英,他就是韓楚風(fēng)。因為丁元英和韓楚風(fēng)無論價值觀、見識,還是格局都很相似,他們能聊到一塊去。這正是高手的特質(zhì)。
遠離消耗你的人,尋找跟自己同頻的人,與之共振。
你滴夜
遠離消耗你的人,找到和自己同頻共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