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靜心齋札記

第十五章 關(guān)于岳麓書院秦簡

靜心齋札記 沐風(fēng)臨南 652 2020-04-11 06:17:35

  《阿房宮賦》里開頭就說道,“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边@是真實的歷史嗎?阿房宮其實到秦朝滅亡也沒有建成,早在2002年考古專家通過實地探查,已經(jīng)證實了這一點。

  2008年8月,香港一位古董商向湖南大學(xué)岳麓書院捐贈了76枚竹簡,這批秦簡后來編成《岳麓書院藏秦簡(五)》進行出版。這里面一封“秦始皇禁湘山”詔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無數(shù)歷史專家、學(xué)者等看后發(fā)出呼吁:請大家停止對秦始皇潑臟水。

  秦始皇禁湘山”的全文是:“自吾以天下已并,親撫晦(海)內(nèi)南至蒼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樹木野美,望駱翠山以南,樹木見亦美,其皆禁勿伐?!边@封詔書是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所寫,當時秦始皇巡游到楚國舊地的湘山,要知道當時的楚地反秦最嚴重。

  秦始皇非常沒有鎮(zhèn)壓這里,而且還下令禁伐湘山樹木,保護自然。試想,對反抗自己統(tǒng)治區(qū)域都如此寬容,秦始皇是暴君?顯然不是。“焚書坑儒”被視為秦始皇身上最大的“污點”,魯迅對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魯迅認為秦始皇非常冤枉,他的原話是,“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閑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但他沒有燒掉農(nóng)書和醫(yī)書,收羅許多別國的‘客卿’,并不專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種思想?!?p>  最后插一句,《史記》作為二十四史的老大,其分量不言而喻,但并不是意味著司馬遷編寫的歷史百分之百正確。司馬遷即使再客觀,再大公無私,也會編寫史書時不知不覺地將自己情感帶入其中,因此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歷史。

  參考資料:《岳麓書院藏秦簡(五)》、《史記·秦始皇本紀》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