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認(rèn)識李誠實,別說鮮花,就是干花袁沐沐也沒收到過。
至于節(jié)日禮物,那也是沒有的。
袁沐沐不再想這些,明天還是吃個餃子紀(jì)念下就行了。
第二天一早起來,袁沐沐就收到李誠實的信息說要回老家拿點茶葉,中午才能回樓上。本地有茶葉,不過李誠實和袁沐沐都不怎么喝茶。家里喝茶的只有孩子的爺爺,今天回家拿的是給外地的親戚買的。
這個親戚就是李誠實當(dāng)年出去投奔的,和家里的關(guān)系很近,一直也沒斷了聯(lián)系。去年開春后,兩位八十多歲的老人還坐了飛機,回到這個小城市的老家看看。袁沐沐去吃過一次飯,老人身體還不錯,自己能炒菜,也不用人伺候。
老人年輕的時候去當(dāng)兵,后來回老家娶了媳婦也把媳婦帶了過去,在那邊也是一大家人。這娶媳婦的事袁沐沐聽婆婆提過,說是老人當(dāng)兵幾年,回來相親。一看著相親的人是個又矮又瘦,還很黑的姑娘,心里就不愿意。但是呢,這姑娘可是相中了,于是就天天來家里干活。這樣實誠的姑娘,可不就是農(nóng)村人最喜歡的媳婦人選嘛。
等到探家結(jié)束,想著沒看中媳婦就不結(jié)婚,也不帶著去營地,再找一個媳婦。這姑娘主意大的很,就和這人說,要是不帶她走,就發(fā)電報去營地,說這人作風(fēng)有問題,看他還能去不?沒辦法,就帶著這姑娘去了營地。
后來成家,日子也過得不錯吧。日常吵架肯定是少不了,年輕的時候也有吵得厲害過不下去的時候。只是在幾十年前,這當(dāng)兵的要離婚,可是個麻煩事兒。而且這姑娘結(jié)婚后也有工作,不是呆家里照顧孩子的家庭婦女。生了兩男兩女,就這么磕磕絆絆過了幾十年?,F(xiàn)在孩子們都成家立業(yè)了,老人就開始想回家鄉(xiāng)看看。
李誠實結(jié)婚的時候,老人沒回來,也給李誠實發(fā)了一個大紅包。等大寶快一周歲的時候,老人回來呆的時間不短。在老家住過幾天,婆婆就和袁沐沐說,他們又吵架了什么的。這都很正常,老太太說老頭耳聾。老頭說老太太不做飯。反正誰也說服不了誰,都這么大年紀(jì)了,過著唄。
前年的時候,老太太到上海動手術(shù),兒女都陪著去的,也算很有孝心。老人都有退休金,年紀(jì)又這么大了,經(jīng)濟方面兒女其實不怎么操心。就算隔年回老家看看,也有兒女接送,很多村里人都羨慕得不得了。而且李誠實作為被照顧幾年的人,在老人回家的時候哪是隨叫隨到。
就算婆婆說起舊事,家里人也都勸著,這老人年紀(jì)這么大了,回來一趟少一趟,何必翻那些舊事生氣呢?其實婆婆也就是背地里和袁沐沐叨叨幾句,這年輕時怎么怎么樣。
要說這關(guān)系,其實也非常近。老人是李誠實同堂的大爺,這血緣夠近了。但是呢,就袁沐沐看來,這關(guān)系其實沒有多么好。很簡單,作為一個長子,既沒有奉養(yǎng)老人,也沒有承擔(dān)這個大家庭的重?fù)?dān),在很多人看來是不怎么負(fù)責(zé)的。
奉養(yǎng)李誠實奶奶的是二房,也就是李誠實父母。這在弟兄四個,讓二房養(yǎng)老,在農(nóng)村看來其實很奇怪。而且,長子去當(dāng)兵,這更奇怪。袁沐沐也問過婆婆這個問題,那時候,在農(nóng)村,對于當(dāng)兵很抵觸。覺得當(dāng)兵出去就是受罪,很少有人主動去當(dāng)兵。
李誠實的大爺,在家里兄弟們剛成年,還沒成家的時候去當(dāng)兵,對兄弟們不怎么友好。但是,作為長子,要是他不想聽自己母親的話,也沒有人能反對。袁沐沐查過歷史,那個時期這個地方正受旱澇所害,地里的糧食不夠吃。這時候,長子出去也是可以理解的。
家里兄弟姊妹都沒成家,一個寡婦,日子并不好過。直到李誠實的母親嫁過來,這個大家庭算是有了女主人,日子舒服了點。李誠實的小叔、小姑年紀(jì)比上面的哥哥姐姐差了不少,二嫂過門的時候他們還不到十歲。這倆兄妹基本都是在二嫂手里長大的,按說,應(yīng)該和二嫂關(guān)系很好吧?
在大房一家?guī)啄暌淮翁接H時,家里對他們是要什么給什么,很支持他們在外面的工作。實際上袁沐沐聽婆婆說,都是打腫臉充胖子,家里床都沒有,日子艱難。李誠實和哥哥在大爺一家回來的時候,都沒有被子蓋。
這可以算是患難了吧?等大哥家待遇提升,工資高了,回老家反而和奉養(yǎng)母親的二房關(guān)系不好。三房、四房算是在二房的幫助下成家的,只是誰還主動記得自己困難時別人的幫助。等孩子大了,三房孩子成親,聘禮差一百,到二嫂家的堂屋里哭。老人輪著養(yǎng),輪到二房這里,三房、四房從來不主動去接。
但要是老人在三、四房,那就要求二房去送飯、挑水,糧食也不能少了。袁沐沐從來沒聽過公公對這些事的說法,就是在婆婆抱怨狠了的時候說句都是過去的事兒了,還提它做什么?只是婆婆從來沒有忘記過。
婆婆說,李誠實心好,要是老人到了日子該到三叔家的時候,老人就表現(xiàn)的不開心。李誠實就會說,奶奶不用擔(dān)心,我去和我娘說,你就在我們家里呆著,不用去三叔那里。老人就再呆兩三個月,等到四房再過來接。
這家里有老人,大房一家回來的時候按說應(yīng)該是和老人一起吃飯才對。但是老人老了,脾氣就很怪。婆婆說過一件事,這大哥有次回來,買了一只雞,想著晚上全家人一起燉了吃。這老人呢,就把雞塞到自己的尿罐里,這別人還能吃嗎?為這事,婆婆說大哥第一次給她服軟,“弟妹,我看和老人一起吃是不行了,我給買只雞,她竟然給放尿罐里,這還是給人當(dāng)娘的嗎?”后來,這睡在二房睡,吃飯輪著吃,這才個大房一家找到吃的東西。
婆婆心軟,對袁沐沐來說是好事。在回老家的時候,袁沐沐也喜歡聽婆婆講這些舊事。有時候袁沐沐也勸幾句,人都老了,還記著那些舊事做什么?婆婆就說,不是當(dāng)年他們一家七八口回來沒地方住的時候了,現(xiàn)在二房混的不好,他們也不想著這親戚了。
李誠實直接就說,人就是和錢近,誰不喜歡喝富裕的人當(dāng)親戚呢?婆婆就說李誠實就是心好,當(dāng)年去那么幾年,一個十八歲的孩子,去了什么都干。這事是真的,十八歲的李誠實在大爺家里打掃衛(wèi)生、包餃子,學(xué)了不少家務(wù)活兒。而且,有的時候,人家一家人出去看電影,李誠實在家里打掃廁所。這事兒一說婆婆就掉眼淚,說是親戚,虧得李誠實是男孩,要是個女孩那不就是保姆了?
袁沐沐作為后輩,不能說長輩的不是。袁沐沐只記得在東北的時候,大姑家里燉只雞,她和弟弟是從來都吃不到的。母親也說過一次,說大姑家有次燉了只雞,想著能給袁震個翅膀、腿的。結(jié)果大姑說大丫頭太饞了,領(lǐng)著弟弟妹妹把翅膀、腿都給吃了,這剩下的沒多少好肉,就不給袁震吃了。自然,湯也是沒有的。母親說,從那時候就知道大姑家事什么人了。袁沐沐記得自己和大姑家的表姐關(guān)系也不親近,小姑家表妹們也不親近。
倒是有件小事,袁沐沐記得很清楚,父親曾說過,大姑家大表姐出去上學(xué),住宿一周,臨走的時候跟家里人告別,連家里的小狗都說了再見,就沒和在院子里劈柴的大舅說個再見,真事沒禮貌。去年呢,小姑家表妹結(jié)婚,父親回來和袁沐沐說,這孩子也沒禮貌。大舅走到面前都認(rèn)不出來,聽到說在外地的二舅回來,馬上就出去迎接。迎面碰上大舅,還問這是誰,親戚不走,那就是陌生人。
當(dāng)然,要是散財童子,那肯定誰都認(rèn)識。袁沐沐就勸父親,這二叔有錢,小姑家表妹高看一眼也是應(yīng)該的。誰讓咱是農(nóng)民,家里也沒個十萬二十萬呢?
更別說,袁震還欠了不少外債呢。袁沐沐沒去婚禮,家里走不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從小和奶奶家這邊親戚就不親。自從袁震欠債,和姥姥家親戚也不想親近。
所以,李誠實給大爺他們寄個煎餅什么的,袁沐沐還挺支持。
李誠實去年寄過去煎餅,是電話里聽大爺說想吃。掛了電話,沒幾天李誠實就買了給寄過去。后來大爺也把錢給打了回來,今年就直接要煎餅、茶葉,錢也打了過來。要袁沐沐來說,這有錢在那里什么還買不到,怎么還要從老家這里寄過去。
李誠實就說了,這不是家鄉(xiāng)風(fēng)味嘛。說的也是,人的胃口很奇怪,年輕的時候吃什么都行,也不會有什么消化問題。袁沐沐就聽過一個醫(yī)生說話,這小孩你給他吃個石頭他都能消化,這老人,吃不好什么東西可能就要送命。
這兩位老人年齡到了八十歲,想的竟然還是家鄉(xiāng)的食物。煎餅就是這里的特色,去年就寄過去幾十斤,今年又要了更多。煎餅一次、茶葉一次,這郵費在那邊買也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