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孩子吃完飯,大寶就要袁沐沐給講故事,不講還不行?!皨寢?,你不是跟著你的老師學過嗎?”
“對不起啊,媽媽的老師沒教過怎么講故事?!痹邈寤貞涀约鹤罱膶W習時光,原來是大學的時候。三年大學,光記得怎么省錢了。專業(yè)學的不怎么樣,你說一個女孩子學的是怎么種樹種花,美其名曰是園林工程,三年下來連什么樹怎么種都不知道,現(xiàn)在給孩子講什么?
不是專業(yè)不好,要是再讀下去,到研究生還行,能在本專業(yè)找到合適對口的工作。園林行業(yè)本來就對女生的要求比較高,而像袁沐沐,三年學下來只是學到些基礎,根本沒什么經驗技術。而她年紀卻到了二十七,再深造升本讀研,怎么看都不合適。一個宿舍六個人,現(xiàn)在只有一個還在本專業(yè)工作。去年才結婚,比袁沐沐笑小三歲,畢業(yè)后就在本專業(yè)工作,而且畢業(yè)后工作五年時又考的同專業(yè)研究生,這才有了繼續(xù)本專業(yè)工作的資歷。
園林,不只是知道什么樹什么樣子,要會設計、會規(guī)劃,懂建筑。這些都不是三年就能學會的東西。想要在園林做的好,必須去工地,和土地打交道。這樣下來,很多女生都堅持不下來。比如一個宿舍的五個人,包括袁沐沐,早就和大學時候學的東西劃清界限了。有去做資料員的,這好歹和園林能挨個邊,還有公務員、銷售、媒體人,這些都不是園林搭界的工作。
“那媽媽,你的老師都教你什么了?他們都去哪里了?”大寶峰峰還在問著。
“媽媽想一想哈?!痹趺唇o大寶講故事呢?家里倒是有繪本,可是拿著繪本給孩子說,這是老師教給媽媽的,怎么就有點沒底氣?
袁沐沐好像聽見樓道里面有動靜,憋家里都快兩個月了。樓道了很少有動靜,連物業(yè)前段時間都通知,不讓下樓。最近情況變好,本地幾個感染的都出院回家了。當然這個小區(qū)是沒有感染的,所以這幾天有搬家的、買大件家電的,還有走親戚串門的,時不時這樓道里有動靜。
屋外有說話聲傳來,原來是隔壁租房的人過來退房,房主也過來了。
袁沐沐住過來幾年,和鄰居關系不錯,卻不是這租房的一家,是隔壁的隔壁。這租房的是個小戶型,五十幾個平方,袁沐沐就沒見過房主。在貓眼里瞅了一眼,沒見到人,倒是見床墊子搬到了電梯門口。
“這房子準備賣嗎?”
“賣呀,這不是退房了嗎,我過來看看?!编従雍头繓|在搭話。
袁沐沐年前在鄰居剛生娃沒幾天的時候過去看過,順便給孩子送個紅包。聊了一會兒,這鄰居就后悔買房的時候沒有把這小戶型一起買著。生了二胎,感覺房子不夠住了。小區(qū)樓房是一層六戶,最中間兩個二居室,兩頭兩個三居室,這二居三居夾著的是個一居。
蓋房子的時候,還沒有放開二胎,這一居也有不少人買了自己住。不過,隨著二胎的放開,一居慢慢不太適應社會需求了。鄰居也沒見過房東,只是和袁沐沐一樣,幾年下來都只看過租客,沒見過房東。
小區(qū)里面,很少有房主和租客關系很好的。不說別的,這租客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搬走了,和他們關系一般就可以。好多樓道垃圾不收、遛狗不牽繩的,被住戶告到物業(yè)才知道是租房子的。小區(qū)里面大媽也不少,可不是和租房的關系不好嗎?
鄰居結婚的時候,是和同事一起在這個小區(qū)買房的。兩個都是女人,一起商量一起買的,又一塊裝修。雖然不在一個樓上,可也就是前后樓不是?
“那不是挺好的嗎?這同事就在前面樓上住著?”袁沐沐當時還好奇地多問了一句。
鄰居要笑不笑地說,“哪呢,這樓都裝修好了,和人分了?!?p> 原來這鄰居的同事到現(xiàn)在還沒結婚,當時她裝修的房子里面住著她的前男友,現(xiàn)在人家連孩子都生了。
“那你這同事可是夠虧的?!?p> “唉,可不是怎么的。當時我懷著老大,在后面村里租房子住,她沒結婚就在這正裝修的房子里住著,房子裝好了,可惜不是給自己住的?!?p> “她和這房子沒緣分?!?p> “是哪!生了老大,我就覺的這房子不好。靠西面,冬天冷,夏天的西曬又很熱。當時光顧著這平米大,誰知道住起來這樣啊?!标柵_沒有中間兩居和一居的大,這就很不方便。各個房間很少有方正的,看起來別扭。
“那你應該把那中間小戶型也買了才對?!眱商追堪ぶ?,就算以后女兒結婚了,也少麻煩不是?
“當時不是買了房,又買了車,還買了車位,這不是沒錢了嗎?”說到這里鄰居也是一臉后悔,當時不買車也行,買著小戶型,幾年下來也能買個低價位的車了。
“不過你娘家婆家都遠,沒有車也不方便?!痹邈逯肋@鄰居老家離這里可是一百多里地,沒有車,過年回家太不方便,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
像另外一個也住著小區(qū)的鄰居,說是上班坐班車,平時有電動車,不用買車。年前袁沐沐也看見他們開了一輛小車出去,原來是買的新車,租的車位。小孩上幼兒園了,你要不按時接,就算老師不說話,這孩子一個人在幼兒園里看別的小朋友都走了,你也會覺得不自在不是?
說起來好笑,幾年鄰居處下來,袁沐沐還不知道這鄰居叫什么名字。平時都是“月月媽媽”“峰峰媽媽”這樣喊來喊去,本名竟然沒有人問過。
還是過了年,小區(qū)里面有團購,袁沐沐看見鄰居也團了西紅柿,這才加了微信看見了名字。原來鄰居叫陸萍,很好記。雖然知道了名字,袁沐沐也從來沒用陸萍稱呼過她。
有什么事,敲門叫月月媽媽就行。
這年后兩個月,大家都不出門,在微信上聊天,更不用說名字。
“媽媽,是月月姐姐嗎?”
“不是。是另外的人?!?p> “另外的人?我認識嗎?”
“你不認識?!?p> “哦。媽媽,你過來給我講故事嘛!”
“好吧,不過媽媽的老師沒教媽媽怎么講故事??!”
倒是媽媽的媽媽給媽媽講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