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熹平三年,春二月十六日,天子大赦天下。
即使是吳歧都沒有預(yù)料到,這赦免說來就來。在獄中的杜和還沒有來得及去徙邊,便是很意外的從獄中出來了!
兩漢時期的統(tǒng)治者們,都充分吸取了秦亡于苛政的教訓(xùn),所以時不時的就進行一些赦免。越是亂世,這赦免的次數(shù)就越多!因為太平時期,不會有多少罪犯,但是國家不安定的時期,那罪犯就會多出很多。不想盡辦法赦免一些人,不利于國家的統(tǒng)治。
這在桓帝時期,基本上就是達到了平均一兩年就會來一次大赦天下。而到了靈帝時期,更是差不多每年都會來上這么一次。
當然,大赦天下也是分情況的。有時可能只是減罪,有時也需要用錢財來贖罪。
而且一般來說殊死之罪不赦,但是遇到大慶的時候,比如什么新皇登基、平定叛軍、更改年號、立太子、立皇后等等情況下,也有可能赦免。
桓帝時期便有一個擅于占卜的人,他算出來了天子即將大赦天下,便讓他的兒子在此期間去殺個人,其行為可謂是令人發(fā)指。
很顯然,這一次的大赦天下并不是真正的大慶,那些殊死之罪,也就是死囚不可能赦免了。而杜和這種減死一等的徙邊的罪責,卻是可以赦免的。
杜和從獄中出來之后,知曉吳歧將要前往雒陽的消息,便要追隨吳歧一同前去。
“子和兄可知我此去雒陽所為求學(xué)?”
吳歧很是認真的告訴杜和,“你若和我前往雒陽,伯父該當如何?還有子游兄又該如何?”
“若是沒有吳君傾力相助,安有杜和今日?至于我父親,自然有我兄長照顧。兄長也有了家室,唯獨杜和獨自一人,可隨吳君四處漂泊。”
杜和如此回道,“此去雒陽路途遙遠,吳君身邊怎么能夠沒有扈從之人?”
就這樣,杜和便是決定和吳歧一同前往雒陽。他這樣的做法,也是要償還吳歧的恩義。吳歧等人在他入獄之后,傾力相助,縱然吳歧覺得他沒有做多少事情,但是在別人的眼中卻不是如此。
再者,吳歧曾經(jīng)還救濟過杜家,如今又有如此恩情,所以附從于吳歧,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
既然要動身前往雒陽,不管是吳歧的祖父還是母親,那當然也是有點兒不舍得的。這一去雒陽,還不是去郡中為吏那般。
這去郡中為吏,還有休沐日,每年也可以回家?guī)滋???墒沁@前往雒陽卻是不同,這一去,至少一兩年之內(nèi)是回不了家,這親人如何不擔憂呢?
臨走之前,桓氏還在為吳歧縫補著一些舊衣服。即便現(xiàn)在的長垣吳氏并不缺那些生活所用的錢財,但是受到吳祐的影響,這家風還是極為崇尚簡樸的。
按照桓氏的說法,那就是吳歧的祖父以前有敦厚、質(zhì)樸、遜讓、節(jié)儉等四種品行而受到光祿勛舉為光祿四行。吳氏子弟應(yīng)該多向祖父吳祐學(xué)習(xí),絕不能奢侈浪費。
但是天可憐見,吳歧以為他的祖父之所有能夠具備這些品質(zhì),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少時家貧。他現(xiàn)在前往雒陽求學(xué),難道就不能穿點兒好衣服了?
君不見,那曹操就是繡衣錦袍,腰間佩劍上都鑲嵌有玉石的!
只是那些舊袍怎么也是桓氏這一針一線給縫制的,這里面也包含著桓氏對其滿滿的母愛,所以即便是外觀看起來差了點兒,也是沒有嫌棄。
更重要的是臨走之前的那天,吳歧也看到了他的從兄吳馮身上的那件帶有補丁的長袍,這才明白,長垣吳氏的家風向來如此。哪怕他的這位讓郡中舉為孝廉的兄長,前往雒陽為郎時也是這般模樣。
好在吳歧從少時受到的教育,也是不尚奢侈。在郡中為吏時,連那小吏的服飾都不覺得丟臉,現(xiàn)在就更不會覺得有什么羞恥的地方了。
這點兒,還是繼承他祖父吳祐的良好品質(zhì)的。
二月十九日,吳歧一行人便是要辭別家鄉(xiāng),前往那令人向往的繁華京師所在的雒陽了。
而知曉吳歧他們即將前往雒陽的消息,縣君范陽和一眾屬吏前來相送。這倒不是說范陽他有多么喜歡吳歧他們,只是按照慣例如此。
怎么說吳馮也是今年郡中舉薦的的孝廉,而作為長垣的縣君范陽,那也是倍有面子的事情。這相送吳馮這位孝廉郎進京,那是實屬正常不過的事情。按道理來說,孝廉郎進京,那一郡的太守都要搞一個歡送儀式,以彰顯其重視賢能、擢拔人才的德行。
而且因為兩漢時期的二重君臣關(guān)系,舉主那可是對被舉薦的人有莫大的恩情的。那被舉薦的人才混的越好,那對于舉主越未有利。反之,如果他犯了什么過錯的話,也會牽連到舉主。
那舉薦吳馮為孝廉的陳留太守本來還想要吳馮從郡中出發(fā),這樣一來他也好搞個排場。只是這一者吳馮不是那么喜歡儀式的人,二者曹操還和他們一起同行呢,難不成還要太守送別這位沛國的孝廉嘛?
只怕這太守今日敢做,明日就要讓人用口水淹沒了。緣由無他,曹操的這個孝廉,又有多少士子能夠看得起的?
這舉薦曹操為孝廉的人是沛國國相王吉,而這個王吉,恰好就是如今權(quán)勢滔天的宦官中常侍王甫的干兒子,所以曹操為士人所看不起,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但是這真要說起來,曹操也是很無辜!誰讓他沛國的國相是王吉呢?而這沛國又只有這位兩千石的國相有舉薦之權(quán)呢?他曹操有志向去為國家干事情,可是沒有這孝廉的身份,又怎么去雒陽進郎署,又怎么去報效國家呢?
所以即便這王吉是宦官子弟,曹操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只有讓其舉了孝廉,曹操才有出路?。?p> 故而為了不和王吉有較多的瓜葛,曹操未曾和州郡孝廉前往雒陽,而是選擇獨行,極大的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這個沛相王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