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不管是從商業(yè)上看,還是政治交換,利益上的分配都不該用哪一方吃虧的零和思維。唐和尚倒也知趣兒,知道自己理虧,可孫猴子的處理方式,那就是滾刀肉一坨,非要拖下水,仔細想想,這等事,是好說開去的么。
阿儺、伽葉深知其中三昧,道門自然是談道德,佛門到底不同,傳銷的方式,自然是需要談錢的??煞痖T也不好直接談錢啊,于是譏笑道:“莫嚷!此是什么去處,你還撒野放刁!到這邊來接著經(jīng)?!?p> 四人耐著性子,果然轉身接來,一卷卷收在包里,馱在馬上,回謝了如來,出門就走。如此,取經(jīng)團也就算完成了任務,西游之事也算了結,靈山的歡慶也息了聲,觀禮的十一個大耀一一東歸。
佛法東漸乃是大勢,就好似正式承認了函授,職業(yè)教育。可如來的目的卻不僅僅是要讓佛法緊跟道法,而是想要讓佛法成為主體,畢竟佛門眾生平等,是不挑人的。
如來的想法很好,老和尚往東,發(fā)現(xiàn)無字經(jīng)書以后不得不二次來取經(jīng),這樣經(jīng)書的數(shù)量就會再增加不少。而二次取經(jīng),不但能再增加一波注意力,打一打廣告,還能再無形中抬高佛學的地位。
畢竟不是大羅仙,出發(fā)點首先就放在了世俗權勢??扇鐏聿皇欠痖T之中思想境界最高的人,思想境界最高的是燃燈古佛,以他大羅仙的眼光來看,佛法是絕無可能成為主流的修行方式的。
燃燈很清楚,修行需要大量的資源,把有限的資源用在精英身上,這才是正解。而佛門最大的優(yōu)勢,乃是普選,能夠更容易的挑選出在某方面占有優(yōu)勢的精英。如來一心擴張勢力,不斷招收人手,其實完全就是在浪費資源。
佛門為何有大乘小乘,為何有那么多的修行方式,正是因為佛學乃是修行的補充。大羅仙所代表的大勢,需要的只是多一種進軍大羅仙的方式,又怎么可能浪費大量資源,培養(yǎng)那些沒多少概率渡過無量劫的人呢!
如來這樣做,最大的可能就是讓佛法東漸的趨勢提前結束。更何況再次取經(jīng)的話,東土帝王,還有那么多時間么?
燃燈思考得很清楚,乃笑云:“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jīng),卻不枉費了圣僧這場跋涉?”問:“座邊有誰在此?”
作為道法自然成仙后才推出小乘佛法的人,燃燈身邊也只有白雄尊者。于是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飛星趕上唐僧,把那無字之經(jīng)奪了,教他再來求取有字真經(jīng)?!?p> 這尊者乃是侍奉燃燈的,作為大羅仙身邊的人,威能也不小,只一伸手,就把馬上經(jīng)卷奪了,散了經(jīng)書,收風而回。
取經(jīng)團這才看到了經(jīng)書上無字,老和尚是短嘆長吁,淚眼汪汪:“我東土人果是沒福!似這般無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么敢見唐王!誑君之罪,誠不容誅也!”三藏法師知道,到底是自家白白拿了經(jīng)書,也不怨天,也不尤人。
可孫猴子卻不服:“師父,不消說了,這就是阿儺、伽葉那廝,問我要人事沒有,故將此白紙本子與我們來了??旎厝ジ嬖谌鐏碇?,問他掮財作弊之罪?!?p> 老和尚心說人間事,人事才是正常的,你把那金平府拿到的犀牛角貢獻上去,不久得了么。
卻不料豬八戒也跟著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來!”
左右回山,怨告如來,不想如來卻說:“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jīng)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圣僧下山,曾將此經(jīng)在舍衛(wèi)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后代兒孫沒錢使用。”
很明顯,上行下效,如來心中是完全認可身邊人做法的。確實,修行是要消耗大量資源的,否則,太上老君何必強收佛門十八座金山。
如來沒錯,也不會認錯:“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jīng),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笨蓞s叫:“阿儺、伽葉,快將有字的真經(jīng),每部中各檢幾卷與他,來此報數(shù)?!?p> 并非是自相矛盾,而是如來知道取經(jīng)團有錢,別的不說,那九環(huán)錫杖,錦瀾袈裟,給唐僧的目的就是取經(jīng),現(xiàn)在不正好用之換經(jīng)么。更何況孫猴子還私留了犀牛角一根,哪里沒有人事。
果然那阿儺、伽葉在珍樓寶閣之下,仍問唐僧要人事。三藏法師無物奉承,只得讓沙僧取出紫金缽盂,雙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窮寒路遙,不曾備得人事。這缽盂乃唐王親手所賜,教弟子持此,沿路化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萬望尊者不鄙輕褻,將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謝。只是以有字真經(jīng)賜下,庶不孤欽差之意,遠涉之勞也。”
修行的人,自然知道錢能通神,可靈山上還有許多修行不到火候的人,哪里懂得這些,一個個拿著佛門的資源,卻還笑佛門之貪錢。
以錢買貨,這才買了五千零四十八卷經(jīng)書,正是一藏之數(shù)。而這一次,靈山內部也才真正的開始歡慶。三千諸佛、三千揭諦、八金剛、四菩薩、五百尊羅漢、八百比丘僧、大眾優(yōu)婆塞、比丘尼、優(yōu)婆夷,各天各洞,福地靈山,大小尊者圣僧,盡皆來此聯(lián)歡,唯獨來觀禮的十一大耀,早已東歸。
取經(jīng)團再此回家,觀音卻知道,三藏真經(jīng)的數(shù)量不對,只有一藏而已。于是啟道:“弟子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jīng)之人,今已成功,共計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還少八日,不合藏數(shù)。望我世尊,早賜圣僧回東轉西,須在八日之內,庶完藏數(shù),準弟子繳還金旨?!?p> 說實話,如來正在為一藏經(jīng)書煩惱呢,多塞了幾本書,難道就能瞞得過上天?可三藏經(jīng)書,甚至連一藏都送不回去的話,又何談佛法東漸呢?
可觀音這不經(jīng)意間一說,立馬就把藏數(shù)和合到了一起,全然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
確實,當時玉帝給唐太宗的時間,也只有二十年,那就是考慮到了取經(jīng)團返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如來想讓東土二取真經(jīng)的方法,根本也是行不通的。
而現(xiàn)在,這一日一卷之數(shù),還是如來動了心思拖時間,這才能拖至現(xiàn)在。觀音遞來了臺階,正讓如來大喜道:“所言甚當,準繳金旨?!奔唇邪舜蠼饎偡愿赖溃骸叭甑瓤焓股裢?,駕送圣僧回東,把真經(jīng)傳留,即引圣僧西回,須在八日之內,以完一藏之數(shù),勿得遲違?!?p> 老和尚正往東趕,哪怕是成就仙體,也沒想過抄近路回家,哪知道金剛隨即趕上道:“取經(jīng)的,跟我來!”
這才隨著金剛們,紛紛駕云而起。這可是老和尚第一次駕云,熟練度也不高,速度也不是很快,他哪里知道自己還得有災劫。
原來卻是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護教伽藍這三十九位暗中守護的神仙,遲來向觀音菩薩前啟其災劫。這也是沒辦法,這幾組人,道門、佛家、天庭的都有,可對于取經(jīng)僧災劫的數(shù)量,卻又不同的意見,是以四方商量,這才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