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那唐三藏卻拖著后腿道:“若要去請菩薩,幾時才得回來?我貧僧饑寒怎忍!”
這是什么,這就是拆臺啊。當(dāng)時那唐僧失馬,正在傷懷,那孫猴子就曾哏哏的吆喝,難以息怒。既然你給我臉色,那我憑什么讓你好過呢!
這才出大唐的取經(jīng)團(tuán)隊,方遇上困難,還完不成第一項任務(wù),立馬就面臨著人心離散,若是一個處理不好,霎時間怕就是分崩離析之局。
這也難怪,那如來的大乘佛教,從上至下,不都是只考慮自己,難以顧及他人的么。唐和尚倒也罷了,以人的身份,怎么去顧及仙的能力呢;但是那孫猴子,明明有仙人的能力,卻偏偏傲性負(fù)氣,那個顧得你為人的上限。
問題是,現(xiàn)在怎么辦呢?
要不怎么會有下基層這樣的說法呢,正是因為處于第一線,才知道這事件的實際情況。正處于這種僵持之下,眼看團(tuán)建就要搞不成,說不了,只聽得暗空中有金頭揭諦叫道:“大圣,你不須動身,小神去請菩薩來也。”
這才是救人危難及時雨,普度眾生請觀音。那孫猴子乃是大喜,剎那間簡直是急不可耐,連忙道聲:“有累,有累!快行,快行!”這臺階來得如此爽利,那猴子卻連個感謝都沒有。
說實話,這也就是那猴子囧得一比,大話吹破了天,卻收不回來,第一次出任務(wù),就把自己嘴上的本事和身上的本事給暴露了個干凈。好在那五方揭諦,本就是佛門獻(xiàn)給天庭差使的人,完全可以說是天庭的編制,還領(lǐng)著佛門的工資。
這樣兒的人,兩頭跑著,公事私事處著,對于人心有著一定的把控,,金頭揭諦才能在這一團(tuán)亂麻當(dāng)中抽絲剝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一線員工和一線領(lǐng)導(dǎo)鬧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找領(lǐng)導(dǎo)。
那金頭揭諦一陣風(fēng)去,如此這般對觀音一講,瞬間這當(dāng)領(lǐng)導(dǎo)的就已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這怎么說那觀音不樂意把差事給那孫猴子呢,要是能找到個聽話的,懂事兒的,那這緊箍不也省下了么。
話雖如此,但是事情卻已然到了這一步,那觀音還不得不來。其實若單單是為了之鷹愁澗的玉龍,以這家伙的身份和實力,觀音完全就不需要親來,只要派那木叉或者是某個代表來走上這一趟,那玉龍立馬歸服??上侵皇潜砻鎲栴},內(nèi)部矛盾不壓一壓,這團(tuán)隊怕是難以上路。
眼見觀音到了,卻見那孫猴子急縱云跳到空中,對她大叫道:“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兒害我!”這正是無理也要仗勢吼三分,份屬那孫猴子的小聰明,想要把這事兒給自個兒化一化。
做錯事的人,怎樣才能把這事兒給圓過去,減小自己的責(zé)任呢?不外乎推諉扯皮找話說。
那猴精也是這樣,仿如人樣,首先就是顧左右而言他,說起那緊箍來。這事兒在人類社會何其常見,特別是處于領(lǐng)導(dǎo)地位的人,找錯誤,首先找的就是下屬的錯誤,論功勞,立馬就是自己的勤勞辛勞疲勞白勞。
可那孫猴子乃是個一線員工,觀音怎么可能在自知誰有錯的情況下,論述一線領(lǐng)導(dǎo)的責(zé)任呢。
乃笑道:“你這猴子!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系你,你又誑上欺天,知甚好歹!再似從前撞出禍來,有誰收管?須是得這個魔頭,你才肯入我瑜伽之門路哩!”
對于孫猴子這樣兒的人,一味的妥協(xié)是斷然不行的,得是一味的威脅,才能降得住他。那唐和尚本事不濟(jì),自然只得妥協(xié),但是觀音才懶得慣著誰,反正我捏著你頭上的魔頭。
這事兒那猴精確實沒有辦法,只得道:“這樁事,作做是我的魔頭罷?!眳s又立馬轉(zhuǎn)移攻擊方向道:“你怎么又把那有罪的孽龍,送在此處成精,教他吃了我?guī)煾傅鸟R匹?此又是縱放歹人為惡,太不善也!”正是要得理不饒人,至于占不占理,歪理也是理。
觀音才不管你這滾刀肉,按照自己的計劃開始收服那小白龍,隨口跟那孫猴子解釋解釋。不管是親奏玉帝,還是那傲閏龍王玉龍三太子,都明里暗里展示著人家的底蘊(yùn)和手段??上У氖?,你這不用“力”的手段,孫猴子那憨貨愣是看不懂。
卻說那小龍上岸化形,禮拜觀音,見了那孫猴子,卻道:“菩薩,這是我的對頭。我昨日腹中饑餒,果然吃了他的馬匹。他倚著有些力量,將我斗得力怯而回,又罵得我閉門不敢出來,他更不曾提著一個取經(jīng)的字樣?!?p> 要不說這玉龍和那孫猴子乃是基情滿滿的一對兒呢,連這推諉扯皮的事情,都做得是一模一樣,先不先惡人先告狀,免得糟了自己一身殃。
論到這無理愣是弄成有理,那猴精也不遑多讓,雙方見面,立馬就吵吵起來。這個道:“你又不曾問我姓甚名誰,我怎么就說?”那個說:“我不曾問你是那里來的潑魔?你嚷道:‘管甚么那里不那里,只還我馬來!’何曾說出半個唐字!”
但是,那觀音卻在這個事情上拉了偏架,道:“那猴頭,專倚自強(qiáng),那肯稱贊別人?今番前去,還有歸順的哩,若問時,先提起取經(jīng)的字來,卻也不用勞心,自然拱伏。”那猴子心里其實不爽得緊,卻又難以開腔,這玉龍,莫非和觀音大有關(guān)系不曾。
他哪里知道,這玉龍乃是玉帝開了恩,加速取經(jīng)時間的必要一環(huán)。觀音懂得,必須要賣這么個面子,也心下了然,須得讓這玉龍少說話。如此,以龍三太子之尊,也就不得不成為了唐僧的腳力,贖起了忤逆的罪來。
那觀音摘了龍珠,點化了龍馬,正要回去,孫猴子卻回過了味兒,對于那觀音拉偏架忒是不爽,使起了小性子來。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的性命也難全,如何成得甚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對于這分明是撒潑的無奈,那觀音也不好一味的大棒,好歹也是如來欽點的人口。只得給了三根救命毫毛,以作賄賂。而那猴精得了好處,也不敢得寸進(jìn)尺,只得做罷。
但是,那孫猴子就是個貪小便宜的小人,哪里知道人家技術(shù)手段的高超。徑直會了唐僧,說起事情原委,那三藏還大驚道:“菩薩何在?待我去拜謝他?!笨芍^禮多人不怪。
可這孫猴子卻道:“菩薩此時已到南海,不耐煩矣?!眳s是自己不耐煩,完全不懂得感恩。
孫猴子固然是短視,缺乏見識,完全不知道那三根救命毫毛到了自己身上,那就是真毫毛。要知道此乃真術(shù),論起來正是把三個楊柳葉兒化作了三根猴毛,好比是起了化學(xué)反應(yīng),從一個物品完全變成了另一個物品。
說實話,但凡那孫猴子研究研究如來的五指化五行山,就該了解到人家的實力。但是說到底那猴子是真猴子,既沒有化形,也沒有學(xué)得太多人事,哪里懂得這些,轉(zhuǎn)頭就把這事兒給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