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挑戰(zhàn)自我
2008年1月2號周二
從圣誕節(jié)放假的時候就決定選這門“中國當代文學”了。對于這門課我相當期待。用英文講的中國語文課是個什么樣子呢?
這門課的老師是個中年華人男老師,據(jù)說是大陸的,對于選他這門課的中國留學生特別關(guān)照?!斑x這門課,平時根本不需要看什么書,最后的成績至少也是個B-!”林瓊說這話的時候已經(jīng)修過這門課了,拿了個B+的成績。我知道林瓊這個人向來是不用功的,她都能拿B+了,我的成績肯定差不了的。
今天是第一堂課。聽了半節(jié)課我感覺到這是一門文學賞析課,和國內(nèi)的那種把一切都分數(shù)化的語文課完全不是一個性質(zhì)的。老師并沒有講什么主題啦、中心思想啦什么的,而是指導我們?nèi)ンw會文章或是詩歌所帶給我們的意境。這不,今天他在課上要求我們閉起眼睛聽他朗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詩我高中就學過,可是除了頭兩句詩能記住外,后面的全都忘了。這首現(xiàn)代詩本身的用詞就簡單樸實,翻譯成英文以后就顯得更加直白了。我們閉上眼睛,老師開始朗讀起來。說老實話這個大陸來的老師英語口音還是很重的。當他開始用發(fā)音有些生硬的英文朗讀時居然產(chǎn)生了一種特別的“笑果”?!癚uietly,quietly,I’m coming.”似乎有人在笑,惹得我也想笑了。其實這并不難理解。中國學生進入當?shù)卮髮W前都經(jīng)過系統(tǒng)、嚴格的英文訓練,進入大學后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和艱澀的專業(yè)名詞,以及其他許多生詞打交道。我們已經(jīng)慢慢適應(yīng)了去閱讀滿篇生單詞的教科書和閱讀材料了,冷不丁來了這么一句高小水平的英文,而且還是以這樣一種很虔誠的方式來聽,著實讓我們有點吃不消了。我能聽見周圍傳來了中國學生拼命憋著的笑聲。幸虧我是閉著眼睛的,否則看到同胞們拼命止住笑的模樣我一定會忍不住大笑起來的。要知道笑是會傳染的。比這更加搞笑的是那些外國學生在朗讀結(jié)束以后一臉陶醉的表情。這可真是一群文學愛好者??!
2008年1月6號周日
新年伊始,我花了50塊加幣給自己買個電視機。賣主住在同一條街上,是一對兒情侶。他們倆之前是用天線收臺的:“這個電線能收到CTV和BBC兩個英文臺。你看的時候把電線稍微調(diào)一下,調(diào)好了畫面還是挺清楚的?!迸⒔o了我這番溫馨提示。男孩冒雪幫我把電視抬到了我的公寓。
果然兩個英文臺很清楚的。直接用電線接收頻道不用另外花錢,一樣也能看,以后買個二手的DVD播放碟還能看碟呢,多好!我饒有興趣地看了一會兒電視節(jié)目,連廣告也不放過。廣告也是挺有趣的,創(chuàng)意很好,還能練練聽力呢。哈哈,我的小日子過的越來越好啦!
2008年1月19號周六
電視里的脫口秀節(jié)目聽不懂,新聞還能撮合聽聽。可是新聞播的那些事情我又都沒有相關(guān)知識。搞了半天也只能看看體育節(jié)目了。可是北美電視臺不播我最愛的足球,沒完沒了的放冰球和橄欖球比賽。唯一能吸引我的就是花樣滑冰。兩周下來我發(fā)現(xiàn)每逢周末都會放上個把鐘頭的花樣滑冰賽事??纯催x手優(yōu)美的身姿,聽聽經(jīng)典的樂曲還是蠻不錯的享受呢。
2008年2月6號周六
發(fā)現(xiàn)了幾個我能看的電視節(jié)目。我發(fā)現(xiàn)CBC幾乎每天下午的節(jié)目是固定的。先是一檔美食節(jié)目,一個40歲左右的男人到處吃美食,接著是一檔醫(yī)療紀實類節(jié)目,講述發(fā)生在多倫多兒童醫(yī)院的故事。這兩個節(jié)目后面還有一個一刻鐘的惡搞路人集錦。這三個節(jié)目我都挺愛看的,每次看不是為了練聽力,就是純粹的看節(jié)目。
2008年3月25號周三
今天看了花滑世錦賽的集錦。這兩個月一有花樣滑的比賽我就看,再加上之前在寄宿家庭住的時候就看過一些花樣滑冰的比賽,對于加拿大花滑選手已經(jīng)很熟悉了。這次的世錦賽,加拿大在三個項目上都有獎牌入賬,其中布特還在男子單人滑上奪冠。解說員的解說很富有激情,我也真心地為這些我日漸熟悉的選手感到開心。
除了加拿大本土的滑冰選手我對其他國家的選手也都越發(fā)的了解了,比如韓國的金妍兒、日本的淺田真央。
2008年3月9號周日
這些天我一直在圖書館里學習,準備“市場模型”這門課的final paper。用林瓊的話來講選這樣一門課是自找麻煩。
“市場模型這門課是要寫paper的?!敝車瑢I(yè)的中國同學都是因為這一句話而嚇得改選了其他的課。可是對我來講卻是無路可走了。幾門和數(shù)學緊密相關(guān)的課把我給上怕了。繼續(xù)上類似的課我怕是要掛科了。我寧愿面對語言能力要求高的課也不愿意再挑戰(zhàn)對邏輯思維要求高的課。于是我從一開始就知道教室里不會有中國人。對英語要求相對較高的課程有一個好處:考試的時候在試卷上多寫點兒東西總歸是能得分的。得不到好的GPA沒事,能拿個D也成。
這又是一門“侃大山”的課,甚至連教科書都沒有。平常課下的學習材料也就是一些課堂上發(fā)下來的閱讀材料。我發(fā)現(xiàn)其實老師在講臺上說的話很可能和作業(yè)或是考試不相關(guān)的,純粹的吹牛,所以記不記筆記真的沒什么大不了的。從拿到論文題目開始我就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準備論文上面,畢竟這篇以公司合并為主題的研究論文占了總分的百分之三十。
沒有課堂筆記,老師發(fā)下的閱讀材料成了我的救命稻草。只有閱讀材料,沒有課堂板書這樣的東西做理論支撐,即使努力回想訪問學者王女士教會我的閱讀方法還是感覺很難讀下去??墒?,讀不懂也得讀??!我把閱讀材料里出現(xiàn)的各種有可能是經(jīng)濟學專有名詞的詞都劃出來,直接到谷歌、維基百科上去查,甚至連翻字典這種老土的辦法都用上了。同樣的一段文字往往要翻來覆去地讀上好幾遍才能大概明白它的意思?;死媳亲拥膭抛詈笠仓荒苁强纯次恼碌谋砻嬉馑肌N恼轮v了些什么是大概明白了,可是要“研究”并且寫出一篇報告來還需要更多努力。
從來到加拿大我就一直在練習用英語寫文章,語言學校里的高強度英文課也上了一年,的確也有些進步了??墒亲鳛橐粋€外國人,用英文寫出一篇像個樣子的研究報告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除了英文本身,所要研究的內(nèi)容是完全陌生的。打個比方吧,讓我寫那篇研究報告就如同讓一個完全不看足球比賽的人去對一場足球賽進行戰(zhàn)術(shù)分析。我只能硬著頭皮上了!不管怎樣,老師總會給一點辛苦分的吧。我的頭腦里對于“公司合并”這個主題完全是空白的。到目前為止我只會背概念、畫曲線圖、套公式做演算,哪里接觸過什么公司啊、市場啊這些東西呢?文章里提到的概念對我來說太抽象了,光理解起來都很困難很被動了,哪里還會產(chǎn)生什么足以支撐我完成這次研究報告的“心得體會”呢?我陷入到一個死胡同里。克服了一個困難,下一個困難又接踵而至。要真正突破這些困難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而這個時間甚至是三年五載。可是我是打算年底就畢業(yè)的呀。
我開始強烈懷疑我自己。你當初為什么選擇學這個專業(yè)???你是否應(yīng)該去選擇那些更靠譜一點的專業(yè)呢?可是哪些專業(yè)對我來說更靠譜呢?可以選擇計算機、會計、數(shù)理化,可是就我這點兒數(shù)理、邏輯思維能力根本頂不住啊;可以選擇法律、文學、甚至法語這些人文、語言類專業(yè),可是除了語言障礙還有文化障礙呢。再說了,誰又有膽量和老外拼語言呢?眼下的這個專業(yè)似乎是我最好的選擇了。盡力而為吧!我用上了我在“如何使用圖書館”課上學到的本領(lǐng)。我把閱讀材料從頭到尾又讀了幾遍,列出了更多的關(guān)鍵詞,并用這些關(guān)鍵詞進行搜索,對于搜索到的文章或是書籍進行選擇性的閱讀。這樣我就給自己增加了一些“相關(guān)文章”,試圖通過閱讀這些看似與課堂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guān)系的文章來彌補我在相關(guān)知識上的缺失。讀的東西多了,了解的東西也多了一些,漸漸地心情也就平復下來了。
我明白我的這些努力不足以讓我完成一篇像樣的研究報告。最終的報告注定是一篇內(nèi)容膚淺、幼稚,語句勉強通順的小學生式的報告。我的這篇報告是一定要在老師面前丟臉的。說白了就是努力了也不會有好成績的,這讓我很難受??墒菫榱说玫揭粡埉厴I(yè)證書這點兒難受必須克服。
2008年4月2號周三
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晚了,上床躺著卻睡不著。今天很不開心,不爽的心情從一早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上午去聽中國文學課。一轉(zhuǎn)眼就到了學期尾聲,距離“第五代中國電影導演作品”為主題的final presentation越來越近了。下課的時候老師讓我們盡快確定是單獨做演講還是兩人一組做演講。有沒有搭檔對我來說無所謂,我這人獨來獨往慣了。我收拾好書包準備起身離開教室,卻被坐在我旁邊的男生叫住了,是個白人老外。他很認真地跟我噼里啪啦地說了一大通話,大致意思是表達對我,乃至中國留學生能否完成最后的演講的擔憂。他認為我們這些中國學生在班上從來沒有主動發(fā)言過,他很難想象我們站在講臺上演講!說句老實話,中國學生成為課堂上沉默的配角是必然的事情。盡管我們上了12年的語文課,寫了9年的作文,我們很小就讀過《孔乙己》、《再別康橋》這些文章的“原著”,可是卻從來沒有像外國同學那樣對這些名篇真正付出過熱情。我承認,這個課堂上的中國學生一點兒都不認真。但是,面前的這個白人老外還真是讓人討厭。他能夠如此直接的說出他的“擔憂”是因為他有強大的優(yōu)越感。他太驕傲了。若是真的擔心我們,他為什么不能像Peter那樣用實際行動來幫助我們呢?我心里惡狠狠地說著:別以為你自己有多厲害,和咱么中國國內(nèi)的文學愛好者相比你們“發(fā)言”的那些內(nèi)容算的了什么?我們中國學生不發(fā)言只是因為我們有我們的自尊。我們不想在一群老外面前“表演”中國式的英語,和你們完美的美式英語形成對比讓你們嘲笑。我面無表情地聽他說完,說了句OK就走了。和很多在海外生活的中國人一樣,我并不善于用言語為自己辯護,只懂得踏踏實實做事情。盡管平時我把經(jīng)歷主要放在其他功課上,但這門課的期末演講我一定會認真準備的。我發(fā)誓我一定會在期末演講中用完美的表現(xiàn)來為自己,為中國學生正名的!
今天的第二波不開心來自好朋友劉蕓。她的室友圓圓也在這門中國文學課的班上,估計是平時在家的時候和她提到了期末的演講。在得知我準備單獨做演講以后劉蕓也表示出了對我的擔憂。她說我說話聲音太小了,站在講臺上說話底下的人很可能都聽不到。我明白劉蕓是真的怕我到時候一個人在臺上太尷尬了。我很不開心的是我的留學生朋友也在質(zhì)疑我的能力。難道在外人的眼里我的“弱”不僅僅是因為我是外國人嗎?難道我真外表看上去就真的這樣無能了?事到如今這場期末演講只能成功。
2008年4月6號周日
這兩天是周末,我抓緊時間完成了中國文學課PPT。在媽媽的建議下我撥通了長途電話聯(lián)系到了媽媽的老同學汪阿姨。她們倆小時候是一起長大的非常要好,類似于我和好閨蜜心妍的關(guān)系。汪阿姨在BJ上的大學學的是英文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后還考上了BJ電影學院的研究生,和中國第五代電影代表人物陳凱歌的妹妹做過同學。汪阿姨一度在BJ電影廠的譯制片部工作。
汪阿姨的確對電影有很深刻全面的了解。她提到了電影的英文movie就是從move演化而來的,圖片的運動是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時色彩在電影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的……
前段時間我一部又一部地看了中國第五代電影人拍攝的優(yōu)秀代表作,再結(jié)合汪阿姨說的東西,我定下了一個簡單卻明確的主題:以張藝謀的個別電影為代表,簡單論述一下色彩在鏡頭語言中的作用。我和圓圓商量了一下主題和內(nèi)容。圓圓和她的室友劉蕓一樣是個整天忙著打工,沒有功夫做什么準備。最后我們決定由我來策劃PPT的內(nèi)容,她來做PPT。
昨天圓圓把PPT發(fā)給我了。她做的PPT特別好。使用的文字并不多,主體部分是從網(wǎng)上下載的一些有關(guān)演講主題的照片。圓圓選擇了純黑色做底色,用幻燈片形式一播放,很有“電影”的感覺。
2008年4月9號周三
中國文學課的教學內(nèi)容已經(jīng)完成,從這堂課開始進行期末演講,大家自告奮勇上臺,誰愿意先來誰就舉手上臺。今天有兩個華裔同學的演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是因為他們的演講有多么精彩而是他們在演講的尾聲部分的一段言論。他們在主題演講結(jié)束后說:“下面的這段視頻與本次演講內(nèi)容無關(guān),我們只是借這個機會來說一下?!比缓笏麄兙筒シ帕艘欢我曨l。
2008年4月16號周三
今天是最后一堂中國文學課。老師進課堂以后我們還沒有做presentation的同學都排著隊把自己的PPT拷到講臺上的電腦上。誰先誰后沒有規(guī)定。在國外的課堂上那些當?shù)貙W生總是躍躍欲試的,搶著上臺。班上的其他中國同學都遲遲不敢舉手,圓圓也一樣。老師說如果來不及在課堂上完成可以去他辦公室做演講。這可是中國學生求之不得的事情。我卻迫不及待地想上場。這可是我在大學生涯里唯一一次在課堂上做presentation,再說我還等著證明自己的能力呢!聽那些前面上場的老外做演講,越聽就越有信心。這些老外雖然在語言上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但是他們畢竟不是中國人,中國電影傳達出的精神他們很難體會到。
在我們之前有兩對中國學生上臺,他們基本上是照著寫在PPT上大段大段的話讀,顯得特別不自信。我和圓圓的PPT里只有幾頁幻燈片上寫了比較多的文字。我和圓圓商量好了,那些沒有多少文字注釋的幻燈片由我來講。上臺之前圓圓特地去了趟洗手間。我們倆配合的很好。圓圓表現(xiàn)的中規(guī)中矩,沒有失誤。輪到我講得時候我干脆站在講臺正前方的,像個老師那樣一邊指著幕布上的照片一邊面對全班講解。因為前期準備很充分,要說的東西都裝在了腦子里了,看到幻燈片就知道要說什么了,放在腦子里的“演講詞”脫口而出。我們順利完成了presentation回到座位上時,我才想起教室里應(yīng)該坐著那個白人男生吧。我頓時感覺很痛快!我為自己感到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