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大宋世界,躍遷之始
一語即出,震驚朝野!
封禪,乃是古之大帝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才能登上那群山之主泰山,祭祀天地。
向天地匯報這位大帝掃蕩寰宇、重整乾坤的偉大功業(yè)。以此彰顯皇權(quán),受命于天。
泰山封禪可不是所有帝王都具有資格,古今無數(shù)帝王在位,能具備條件的,也就那區(qū)區(qū)三位而已。
始皇帝,終結(jié)無數(shù)年戰(zhàn)亂而一統(tǒng)天下,施教化、立律法,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成立了第一個統(tǒng)御寰宇的王朝。
秦始皇,乃是第一位封禪的帝王,他的功績,以至于千秋萬世,都是無可非議的。
漢武帝,開疆?dāng)U土,奠基漢地。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后世之人,將“秦皇漢武”互相銜接,以此來贊頌這位古之大帝的雄才偉略與萬世之功。
漢光武帝,開創(chuàng)太平盛世,內(nèi)外匪懈,百姓寬息,風(fēng)化最美,儒學(xué)最盛!
這位帝王,在位期間,馬踏諸國,兵峰所至,無不臣服!
統(tǒng)御諸國,萬國來朝,號天朝上國!
漢光武帝,真乃是天選之子,天命所歸!
至于后面的帝王,如唐高宗,將之同秦皇漢武相比,卻是相形見絀,無法相比。
雖然唐朝版圖達(dá)到極盛,但是卻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功,更可況,這位唐高宗,更是被武周篡朝,乃是一位亡國之君,根本沒有資格泰山封禪。
雖然唐之一朝,奉老君為祖,更是揚道傳教,奈何武周篡朝,抑道揚佛,諸多道家法門斷絕,
其后唐玄宗,開中興盛世,有不世之功,奈何后期,社稷神器,跌落他人之手,兵荒馬亂,民生維艱,天下大亂,他也沒有資格封禪。
傳言,玄宗封禪,浩蕩隊伍,行至泰山,忽見狂風(fēng)大作,寒氣徹骨,吹得隊伍是人仰馬翻,亂作一團(tuán)。
狂風(fēng)晝夜不息,使得玄宗皇帝,手足無措、心神不寧。
唐玄宗肅立夜露之下,直至夜半,焚香向老君祈禱,說明此次祭天,并非封禪,也非其所愿,德行功績亦是不夠,只欲祈求上蒼,為眾生祈福。
這才狂風(fēng)驟停,得以祭天。
后來帝王,如宋真宗趙恒,沒錯,就當(dāng)今圣上的親爹,按照功績,真宗皇帝又豈有泰山封禪的資格,
更讓人無語的是,這位真宗皇帝,居然還不要臉的冊封了泰山山神為“天齊仁圣大帝”,封泰山奶奶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雖然,說是為表達(dá)對泰山之敬意而冊封,但天人相隔,人間帝王豈有資格冊封泰山大帝?
冊封青袛大神,乃至高天帝之職權(quán),只有至高神袛昊天上帝才有資格,因此真宗趙恒并沒少被道門中人詬病。
以至于真宗在位,道家無一真?zhèn)鞒錾捷o佐,最后真宗無法,下令以太上道祖為國祭,這才緩解了一些矛盾。
如今,這位大宋天子又想泰山封禪,滿朝大臣,自然是都不能答應(yīng)。
第一個站出來的便是包拯。
“啟稟圣上,先帝封禪,耗費人力財資無數(shù),也不過是祈求蒼天,降福百姓,皇上為何此時要泰山封禪?”
如今已是中年的包拯,一身正氣,言語之中,更有煌煌天威,法理不合,其便不容。
這包拯,剛正不阿,直言敢諫。
言語之間,已經(jīng)很明白了,就是說,你老子德行功績不夠,去泰山也并不是封禪祭天,彰顯功績。
也只是在祈求蒼天,降福于萬民,更何況還勞民傷財,想想不劃算,意思一下就算了。
“包大人此言差矣!”
滿是蒼蒼白發(fā)的龐太師,鑒于殺子之仇,對于包拯所言,他都是極力反對,更何況這既能討好皇帝,又能打擊那包黑子,何樂而不為?
“包大人,圣上乃是有道明君,如今天下,吏治清明,經(jīng)濟(jì)繁榮,可謂是百姓富足,兵強(qiáng)馬壯啊,乃是圣上夙興夜寐、殫精竭慮之功,自然是受命于天,當(dāng)然要泰山封禪,”
“還是你包大人,認(rèn)為圣上不配封禪?!”
龐太師之言,可謂是暗藏殺機(jī),字字誅心!無論包拯如何回答,都無法擺脫這欺君之罪。
“龐太師,包大人之言,是不想勞民傷財而已,何處非議圣上,”
此時丞相李迪附議而出,這位李丞相,是王老相國的得意門生,自王老相國年逾八旬,便告老還鄉(xiāng)之后,便推上了這位得意門生李迪,更有范仲淹、富弼等名臣輔助,
李迪坐實了文臣之首的位置,對于包拯,也算半個老相國門生,自然有香火情在,又豈能讓包拯被龐太師攻訐?
自然是要出言相助。
“圣上,包大人之心,乃是關(guān)心民生,又豈是妄議圣上之人,請圣上明察秋毫,辨別忠奸啊”
說完,丞相李迪便帶領(lǐng)一幫文臣跪伏在地,
龐太師一聽,這李迪將包拯劃為忠臣,把自己劃為奸臣,自然不能干休,于是,兩人便在這朝會之上,爭吵了起來。
讓這宋皇趙禎只得從中斡旋,包拯也因此獲救,由此可見,這位李迪也不是省油的燈。
“夠了!”
宋皇趙禎聽得越來越不對,只得大聲呵止,
“你們兩位,一位乃是當(dāng)朝太師,德高望重,一位更是朝廷丞相,總理國事。如今在這爭吵不止,猶如潑婦罵街,成何體統(tǒng)!”
“包卿之過,朕已不再追究,爾等不必再說,至于祭壇之事,便由皇叔操辦,一切支出由內(nèi)務(wù)府負(fù)責(zé),如此也不會勞民傷財,”
“退朝!”
趙禎言語之間便定下了決策,欲拂袖而去,眾位大臣只得大呼“吾皇圣明”退下朝會。
......
就在大宋朝廷正在操辦這泰山封禪之事的時候。
天宮之中,一身青白法衣的神念化身唐天緣緩緩睜開了眼,道道青色神光四溢。
“終于感應(yīng)到了,陰司地府正在從時空維度上漸漸靠近,看來打通兩界,已經(jīng)可行了”
唐天緣端坐在無極道宮之中,自語喃呢,
半響之后,唐天緣緩緩起身。伸手一抓,一個奇怪的令牌便握在手中。
這塊令牌,材質(zhì)奇異,上橫虎口,下似寶劍,正面篆寫“天師敕令”,背面刻印“諸天道統(tǒng)”,
更是有青色神光沉浮其中,仿佛此令可以勾連諸天,橫越萬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