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話,她是老子,你是兒子,別說是打你閨女,打你全家,你都的受著。
她還真不怕兒子的警告,因此不客氣的譏諷道:
“就算不指望她顧念叔伯們,沒見你閨女把福氣旺旺我這老婆子,這算哪門子狗屁福氣?”
福寶心想:“真不要臉,需不需我惠及蒼生呢?就你們這樣的卑劣品行,只怕是菩薩也不愿意度你們吧。”
年夜飯沒有吃多少,李捕頭一家憋了一肚子氣。
每年都是如此,不來還不行,一年總有那么三、四次,送錢送禮,還要受氣。
福寶只覺得老爹可憐極了,平日在外邊還要可以耍混,翻臉。而面對這些親人,送禮送錢,還落的一身埋怨,卻的確是無奈之極。
沒有守歲,李捕頭帶著妻子和兒女率先告罪離去,他懶得陪著楊老太爺和老太太瞎扯,聆聽了他們偏心的教誨,
不管李家老兩口的埋怨,李捕頭悶著頭,黑著臉帶著妻兒,逃離似的回了自家門。
回到家中,李家人肚子都沒有吃飽,每年都如此,楊氏便早有了準(zhǔn)備。
燒水下了一些面條,伴著中午預(yù)先炒好的肉臊子,一人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肉臊子面,這個(gè)除夕夜就算是過了。
第二日,天一亮,李海生便嚷嚷著要出門去放鞭炮。
李捕頭待在家,也難得清閑,便揮揮手放了兒子出去撒野,只是讓他將小女兒帶上。
楊氏則要仔細(xì)有些,叮囑李海生莫要得意忘形,注意不要讓妹妹玩鞭炮,謹(jǐn)防炸手。
出了門,李海生就在巷子里面放起鞭炮,鞭炮聲惹來了巷子里的許多小孩圍觀過來。
小孩兒們各自拿著自己鞭炮和玩具出了家門,聚在一起,巷子一下就熱鬧起來。
福寶看見張家的大門緊閉著,想了想,便上前敲門。
張家姐妹大了,男女有別,按照張家的家教,柳氏是絕對不允許她們出來,和這些巷子里的孩子廝混的。
至于張明鋒,柳氏則有一些擔(dān)心他的身體。
明烽自己卻道無妨,張書吏也出來幫腔,認(rèn)為男孩子,畢竟不能只關(guān)在家里。
柳氏無奈,只能將明烽身上的衣服加了一層又一層,讓他就在巷子里稍稍玩一下。
兩小高高興興的拉上手出來,一出門,就見小孩們在巷子里瘋跑,到處都是鞭炮聲和嬉鬧聲。
答應(yīng)照顧妹妹的李海生,更是早就跑的沒了人影。
明烽擔(dān)心福寶年紀(jì)小被鞭炮傷了,而福寶又擔(dān)心明烽身體弱,讓其他孩子碰撞了,因此兩人并沒有參加孩童們的嬉戲,而是坐在巷子的街沿邊,看熱鬧。
兩人坐在這里,鞭炮的爆炸時(shí),火光映在兩人臉上,臉頰顯得紅撲撲的。
震耳欲聾的響聲此起彼伏,一群小孩在巷子里面開心的打鬧,看著歡笑的場面,也不知不覺融入了在熱鬧之中。
等李海生將手里的鞭炮都點(diǎn)沒了,才想起來自己還有個(gè)妹妹也跟出來了,慌慌張張的尋來。
待等明烽把自己身上的所有的鞭炮都給了李海生,李海生又忘記了自己的初衷,樂的接過鞭炮,瞬間又沒人影。
最后,還是柳氏到底不放心,大半個(gè)時(shí)辰后,就出來尋人。
福寶知道他體弱不能在外呆很久,這才和明烽揮手告別。
過年的幾天,無論是張家,還是李家都有一些親戚要走。比如說初二張家姑奶奶和曹縣丞就要回娘家門,楊氏也要帶著一家人回娘家。
因此好多天,福寶和明烽都沒有再見過面,知道過了正月十五,一切才算是恢復(fù)了正常。
過了年,開了春,楊氏就開始忙碌起來,給大兒子李武生張羅媳婦這件事占據(jù)了她的全部心神,是她目前心中一等一的大事。
就連對福寶的管教和關(guān)心都少了許多。
李武生是一個(gè)比較木訥的性子,他長期在軍營或者守著城門,每天面對的都是些糙漢子,女人也沒見過幾個(gè)。
對娶什么樣的媳婦這件事情上,他完全沒有主見,一切任憑父母張羅。
對此楊氏剛開始覺得孩子挺懂事的,畢竟古人都有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后來?xiàng)钍嫌钟X得很迷茫,沒有標(biāo)準(zhǔn)便是最高的標(biāo)準(zhǔn),一時(shí)間有一些抓瞎,張羅了好幾個(gè)姑娘,都覺得不成。
性子太潑辣的,楊氏覺得以兒子木訥的性子肯定降不住媳婦,以后成了親,家里誰做主?
堂堂七尺男兒別受了女人的欺壓,才叫笑話。
性子沉穩(wěn)嫻靜的,楊氏又覺得媳婦要是和兒子木訥到一塊去,兩夫妻將來沒有人能撐得起門戶,是要吃虧的。
富人家的閨女,她怕人家性子驕縱。
窮人家的閨女,楊氏又怕媳婦原生家庭拖累了自家,畢竟李家也剛剛從貧困線上掙扎起來。
一時(shí)間,楊氏確實(shí)挑花了眼,她自己心里也沒有個(gè)章程,自然而然也找不到,適合她心目中的媳婦人選。
話說,自從知曉楊氏這邊開始給兒子挑選媳婦的事兒,他的二嫂何氏心里也開始著急上火。
她一心想把自己的女兒楊荷花嫁到李家,看著楊氏天天到處張羅著給兒子相親,她的心能平靜下來嗎?
整日里七上八下,跟貓抓似的心急火燎。
何氏幾次攛掇著,婆婆去請小姑回娘家坐坐,可楊氏又不是傻子,她明知道二嫂何氏和家里人的心思,怎可能上當(dāng)。
便一味推說自己忙,不肯回楊家。對此何氏干著急,卻又無可奈
眼見日子一日過去一日,何氏坐不住了。
你不回來,我便過去找你。
這一日何氏拉著女兒楊荷花來到李家,美其名曰是做客,聲稱姑嫂,好久不見,要好好敘敘舊。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何氏心里的打算,楊氏又如何能相信嫂子的鬼話,她和二嫂一直不和,能有什么舊好敘?
她清楚的很,嫂子和侄女名義上是來自己家做客,實(shí)際上是推銷女兒上門,想當(dāng)李家的媳婦。
可話沒有挑明,她總不好將親戚拒之門外的道理,因此,只有客客氣氣的將何氏兩母女迎進(jìn)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