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晉叔回去后向程之才轉(zhuǎn)達了蘇軾有意修好的意圖,同時表示自己隱約察覺出對方有所顧慮。為了讓蘇軾安心,程之才讓候晉叔再次傳達了自己的誠意,同時表示想和對方見一面。
蘇軾收到候晉叔的回信后,這才終于敢與程之才書信往來,艱難地寄出了字數(shù)極少的第一封信。
多年芥蒂怎會因為只言片語而煙消云散,他實在無法說服自己主動去見程之才,于是向程之才寫了第二封信請其為弟來惠州一見,同時詢問令子幾人侍行,希望對方將與隨他同行的侄子也帶來見上一面。
隨后程之才回信表示帶著小兒子程十郎同行,蘇軾亦回信等程之才父子來了會派蘇過乘船相迎。
三月初七。
程之才帶著小兒子十郎來到惠州巡察,下榻合江樓,并派人去嘉佑寺接蘇軾。
過了許久,馬車載著蘇軾駛回。蘇過在門外久候多時,見蘇軾從馬車中探出頭來,急忙上前攙扶。蘇軾拄著拐杖走到合江樓門口,將準備邁入大門的腳收了回來,內(nèi)心百感交集,遲疑片刻,大步邁了進去。
蘇軾、蘇過來到程之才所在房間門外,程十郎聽到腳步聲猜想蘇軾來了,急忙出門相迎,見到蘇軾后親切地喚著:“叔父!”
蘇軾打量著酷似少年程之才模樣的程十郎,笑著應了聲,隨其進入房間。程之才扶著桌子起身,與蘇軾四目交接。兩人久久注視著對方,四十有二年,彈指一揮間,兩名青蔥的少年皆變成了兩鬢斑白的老人。
時光一點點從指縫間溜走,屋內(nèi)鴉雀無聲……程之才將目光移向程十郎和蘇過:“你們兄弟倆出去轉(zhuǎn)轉(zhuǎn),我想和子瞻單獨待會兒?!?p> 蘇軾用余光看著程十郎、蘇過將房門關上,緩緩地向程之才挪了幾步,停下來,安靜地注視著對方。
程之才走上前去,與蘇軾兩步之隔,眼眶通紅地看著蘇軾,輕聲道:“子瞻,對不起!”
蘇軾心頭一顫,嘴唇微張,吃驚地看著對方。積壓已久的情緒終于爆發(fā)出來,他雙拳緊握,聲嘶力竭地怒吼著:“姐姐已走了四十二年了!你現(xiàn)在說這些還有什么用!”
站在門外的蘇過聽到屋內(nèi)傳來蘇軾的怒吼聲,想要進屋勸解,被程十郎一把拉住。
他對蘇過搖搖頭:“就讓他們彼此發(fā)泄一下吧。人之所以念念不忘,無非是對當年的舊事意難平罷了。懊悔曾經(jīng)的一些話語沒有訴說,一些事情沒有去做。我爹已過花甲之年,久經(jīng)世事,早已看淡人生,唯有一件事讓他無法釋懷,那就是兄長娘親的離世,我想叔父亦然。就讓他們倆吵一架吧,將多年的郁結(jié)發(fā)泄出來,也就釋然了?!?p> 程十郎拉著蘇過的胳膊,“走吧,我們別在門口站著,不然他們倆突然出來看到我們該尷尬了?!?p> 蘇過點點頭,看了眼緊閉的房門,隨程十郎默然離開。
程之才看著渾身顫抖、雙目通紅、嘴唇劇烈抖動卻多次欲言又止的蘇軾,微微嘆息一聲,自責道:“我知道現(xiàn)在說這些已經(jīng)晚了……是我年少輕狂害了八娘,也害了我和八娘的孩子,讓他從小失去母愛。這些年,我時常夢到八娘抱住我的腿哭喊著求我放她和孩子走……我也曾想過找你,讓兩家人化干戈為玉帛,讓孩子們這一代能夠重新續(xù)上親情,可是一來朝局動蕩,一直沒有找到和你重逢的機會,二來……也是最主要的,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你。”
“那你現(xiàn)在就能面對了?”
“其實我也幾度糾結(jié),直到突然接到朝廷讓我出任廣南東路提點刑獄的任命。我已六十有二,再不找你,只怕就要帶著這份遺憾入土了。我也不奢望你能原諒我……就算是求一份心安吧。”
死者已矣,蘇軾執(zhí)著四十二年的意難平不就是對方的一絲悔意、一句道歉嗎?
他連黃州、惠州的流放人生都看淡了,還有什么可執(zhí)著的?對方言盡于此,還能怎樣呢?
蘇軾腦海中浮現(xiàn)著姐姐年輕的容貌,心念著,我和程正輔都已行將就木,姐姐在天之靈也一定希望我們在人生的最后幾年能夠放下執(zhí)念與恩怨,無牽無掛地魂歸故里吧。
他想到此,緩緩松開了緊握的雙拳,釋然道:“算了,都過去四十二年了,我們都該放下了……姐夫?!?p> 這一聲“姐夫”讓壓抑著情緒的程之才徹底破防。
蘇軾沒有稱之為表兄,而是稱呼姐夫,即是對程之才的認可,對這段仇怨的原諒。程之才淚水奪眶而出,哽咽道:“子瞻,我……”
蘇軾上前兩步,輕拍了兩下程之才的肩膀。多年的仇怨無法讓兩人的關系瞬間回歸親密無間,就這樣慢慢修復吧,時間可以抹平一切……
兩人情緒穩(wěn)定后,在桌邊坐下來閑聊著近況。聊了許久,程之才突然道:“對了,我聽叔黨說你們剛來惠州時曾在這里住了幾日,我看你也別住嘉佑寺了,搬回來住吧?!?p> 蘇軾態(tài)度堅決:“不行!我乃戴罪之身住在這里于理不合,詹大人對我禮遇有加,我不能連累他?!?p> “有何連累?出了事我頂著!我如今管轄廣南東路,誰敢有異議!我等會兒就讓詹器之安排人把你的行李搬回來。”(詹范,字器之)
“真的不用了,我住在嘉佑寺挺好的!”
“好什么好!你帶著侍妾和兩名丫鬟又不能住寺中的禪房?;葜莸靥幤В锕讶素?,寺中禪房尚且破舊,更何況寺旁山上的房子。”程之才見蘇軾表情為難,擺出兄長的架子,語氣堅定地說道,“你當我是兄長,就聽我的!”
蘇軾糾結(jié)片刻,只得同意先住過來,將來若有不便再隨時搬走。由于程之才的示好,惠州之前部分明哲保身不愿與蘇軾來往的官員也開始對其禮遇有加。
隨后的九天,蘇軾、程之才、蘇過、程十郎一同暢游惠州山水,重拾親情。由于程之才還有巡察任務在身,不便在此久留,只得帶著程十郎告辭。
人老了,總是對親人有萬般不舍,對于困于惠州不得擅離的蘇軾尤甚,每次道別都可能是永別。蘇軾帶著蘇過將程之才父子一路相送到惠州博羅縣香積寺,大家在寺中下榻,并游玩了一日后,程之才見蘇軾戀戀不舍還欲相送,勸說道:“子瞻,就送到這兒吧。”
“我把你們送到惠州邊界就回去。”
“已經(jīng)送了很遠了,就到這兒吧。反正我在這兒還要待幾年,有機會我會回來看你的?!?p> 蘇軾極度不情愿地點點頭,兄弟倆互相關心囑咐著對方,準備就此道別,忽然一句呼喚聲傳來:“子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