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農(nóng)歷臘月二十八,小年夜。
星斗滿天,海面風(fēng)平浪靜。
一艘載有三千多名乘客的貨輪從上海碼頭準(zhǔn)備駛往臺灣,搭乘最后一班太平輪的乘客中,有富豪商賈,有政界名流,也有為躲避戰(zhàn)亂尋找太平的普通百姓。
上海黃浦灘碼頭人群黑壓壓一片,全都是前來送別的人。
一位身著深褐色厚旗袍外搭黑色貂絨外套的年輕女子帶著一名十四五歲的女孩站在碼頭,翹首等待。
船已鳴過三響,女子依然戀戀不舍地站在碼頭,對好不容易擠過人群前來送別的丈夫和另一個年紀(jì)更小的女孩垂淚道:
“沈平,你要不帶著蘭蘭一起走吧,此番一去,不知何時相見?”
“我母親在這,我放心不下,你們先去臺灣安定下來,待局勢穩(wěn)定下來,我就帶蘭蘭過去和你們團聚,照顧好父母,自己多保重?!?p> “蘇怡,船要開了,快上船吧!”
一身戎裝的男子走了過來,他是女子的父親,身材高大,留胡蓄須,一看就是國民黨高級軍官。
“蘭蘭,盡快跟你爸爸到臺灣來,姥爺還有你姥姥、媽媽在臺灣等著你們!”
軍官抱了抱男子旁邊的小女孩。兩名女孩原本是親姐妹,因為姥爺是國民黨軍官,不得不舉家遷往臺灣。但是父親舍不得奶奶和自己的家族,決定帶小女兒先留在大陸。
戰(zhàn)亂年代的感情是沉重的,圓滿是一種奢望,人人都在生死線上掙扎。碼頭撕心裂肺的分別與輪船上節(jié)日的喧囂極其的不協(xié)調(diào)。女子忍住悲傷,從隨身攜帶的包里取出一對手鐲,一只給姐姐戴上,一只給妹妹。
“梅梅,蘭蘭,戴上這個平安鐲,記得你們是親姐妹,以后不要分離!”
曲終人散,終有一別。載著希望與傷別的太平輪在這個注定不太平的小年夜啟程了。
船上杯觥交錯,歡騰喧囂,人們都在慶祝小年夜,也在期冀未來的太平歲月。
隨著一聲巨響,打破了午夜的平靜,短暫的平靜之后,又一聲巨響,人們在驚恐中奔跑,哭喊,短短十幾分鐘,洶涌的海水破船而入,船迅速下沉,女子緊緊拽住孩子,和父母絕望地跳入海中,拼命地將孩子推上一塊浮板。
這場震驚中外的太平輪海難,死亡近千人,幸存者不足百人,有人永沉海底,有人不知所蹤,一夜間釀造多少遺孀多少孤兒,有人從此家道中落,有人從此孤苦伶仃。
六十年后,一個年過花甲的老婦站在太平紀(jì)念碑前喃喃說道:
“六十年了,母親,姥姥,姥爺你們安息吧,我會繼續(xù)尋找父親和妹妹的下落,你們在天之靈一定保佑他們平安!”
文末君
太過于正統(tǒng),無獵奇,無狗血,腦洞不夠大? 無妨,只想靜靜地寫一個不曾放棄,方得始終的故事! 初心不變,愛亦永恒(?????)??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