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書院建在城外小青山的半山腰上,與京城相距不遠,來回兩三個時辰的事兒,阿蘅原本只帶了青葉的,可常嬤嬤不放心,便從管家處將青蕊提前帶了回去,讓她與青葉一同侍候阿蘅。溫三老爺派了一大幫子的護衛(wèi)婆子同行,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出了城,還沒有半炷香的功夫,便遇見祖父派來接她們的人。
阿蘅托溫桓送給祖父的書信前幾日就已經(jīng)送到,看到溫桓也在對面來接他們的人之中,阿蘅卻是有些驚訝。
她沒想到祖父連阿兄也派過來的,明明今日阿兄應(yīng)該在書院讀書的,對此阿蘅也只能無奈的笑笑,祖父只是太寵愛她了。
溫桓騎著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倒不是不想同阿蘅說話,只不過從城門到白馬書院的這段路,他曾帶著阿蘅走過許多遍,這會兒當(dāng)真是沒什么好說的。
阿蘅也沒在意許多,她挑開緋色布簾看向窗外,春日已過大半,路邊早就是柳色青青,不遠處往白馬書院去的路上亦有許多馬車,而她們這一行人卻走向了旁邊的小道,朝著祖父暫居的別院去了。
別院依山而建,院墻外是一片方方正正的田地,地里面的青色小苗剛剛冒出了頭,還有三兩農(nóng)人正在田中勞作,這些都是阿蘅所熟悉的景象。
她想起了先前的夢境。
當(dāng)年祖父任白馬書院山長,于永安十五年秋攜書院眾多書生,前往北地游學(xué),歷時三年而歸,期間路途遙遠,書信難以往來,故而祖父不知溫如故的父母兄長皆已離世。待他歸來之時,方才知曉三年之中,變故繁多,甚至連溫如故都已經(jīng)嫁為人妻。
他曾親自踏上段府的門,只為帶溫如故與溫檸歸家。
可惜那時的溫如故仍在自苦,她將自己困在段府的偏遠小院中,除卻溫檸誰也不愿見。
只能說祖父歸來的時機不夠巧,倘若再早一些,溫如故尚且不曾對溫府徹底失望,或者再晚一些,她不再那么的相信段瑜之,然而祖父只在那時來歸來,后來也再見不到了。
夢里的溫如故自嫁進段府之后,就再沒見過段府之外的風(fēng)景。
從前是她不愿,后來是她不能。
“……阿蘅,可以下來了?!避囃鈧鱽頊鼗傅穆曇?。
又有下人抬了矮凳來,讓阿蘅踩著下車。阿蘅抬眼看去,這是溫府在城外的別院,常德帶著幾個丫環(huán)婆子正站在門口,瞧見阿蘅下車,他們便一起涌了過來。
常德在離阿蘅三步遠的地方站定,不再往前,臉上帶著笑:“姑娘可算是來了,老太爺一直盼著您呢!”
溫桓也湊了過來:“可不是呢!那天祖父看完阿蘅的信后,就特地找人給阿蘅布置院子呢!原本祖父打算讓你住在西邊的碧霞苑,后來覺得西邊有些偏,恰好東邊還有個竹樓,便將那兒收拾出來給你了?!?p> 這溫府的別院,阿蘅從前也跟著溫桓來過幾次,對別院中的布局也知道的七七八八。
祖父一直是住在東邊的五柳居,西邊的碧霞苑是別院中第二大的院子,只不過因為別院是依山而建的,所以這碧霞苑離后山就比較近,許是考慮到這個,所以祖父才改了主意,沒將碧霞苑留給阿蘅。
別院建成之初,東邊是沒有竹樓的,那還是阿蘅在與祖父談話中,無意間提到了一句,祖父便派人在別院中搭建了個竹樓,平日里會派人仔細(xì)打掃,卻沒人住進去。
竹樓離祖父的院子尚且還有一段路,阿蘅讓青蕊帶著下人將她的行李送去竹樓,而她自己則帶著青葉,跟著阿兄一起去找祖父。
走進五柳居之中,院子里正熱鬧著,祖父背著手站在院子中央,他對面還跪著一個小少年,小少年旁邊還有個人正壓著他的肩膀,不許他站起來。
阿蘅不由得瞪大了雙眼。
雖然她是昨日才臨時決定要到祖父這兒來的,可昨天下午也送了信來,怎的今日還能在祖父院子里看到兩個陌生人呢?
“祖父,我們回來了。”溫桓上前喊了一聲。
祖父轉(zhuǎn)過頭來,看上去很是嚴(yán)肅,可在他看清來人是阿蘅之后,臉色便柔和下來,笑著道:“是阿蘅來了,你先跟溫桓去我書房坐坐,我待會兒再去找你?!?p> 說完話,他便又看向跪在地上的小少年,說:“我還是先前的想法,他既是無心求學(xué),我縱是許他進了白馬書院,對他也是無濟于事的,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拒了他?!?p> 小少年身后的那人道:“山長,溫爺爺,看在咱們倆家是世交的份上,您就放他進白馬書院吧,等他進了書院,我就是用鞭子抽,我也會抽的他好好讀書的。”
世交?
正朝著書房走去的阿蘅聽到這句話,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腳步。
其實溫家的世交還是蠻多的,只不過阿蘅最為熟悉的只有段家一家,故而陡然聽見世交這個詞,她忍不住想要看看祖父面前的那兩人到底是誰,他們與段瑜之又孰優(yōu)孰劣。
看看到底是她的眼光不行,還是她們家的世交都不咋地。
雖然她知道大概只有前者才是合理的。
只聽得小少年冷笑一聲:“哼,你就算是打死我,我也不會讀書的!”
如此斬釘截鐵的態(tài)度,實在是令人佩服不已。
“合著你今天是非得跟我抬杠,是吧?”小少年身后的那人一手按著小少年的肩膀,不讓他起來,另一只手則是捂住了他的嘴,然后道:“你不會說話,就別說了吧!”
阿蘅悄悄的揪住溫桓的衣袖,輕輕扯了扯,小小聲的說:“阿兄……”
雖然她沒有說完,但溫桓已經(jīng)明白她的意思,無非就是想要近距離的觀察這場鬧劇罷了。反正他自己也蠻感興趣的,于是他帶著小姑娘在書房門口停住了,仔細(xì)觀察著院中的人。
跪在地上的小少年比阿蘅大一歲,是謝家的小少爺,名叫謝淮安。他身后的那人是他的兄長,也是溫桓的同窗好友,謝家的大少爺,謝淮寧。
謝淮寧是在白馬書院讀書的,而謝淮安則是在家里請了先生的,也不知他們今兒個是鬧得哪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