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jié)葉子過得很是忙碌,除了上班。在下班的時間不是到褚于父母家吃飯就是陪著褚于去大街小巷給他姐姐買各種地方特產(chǎn)。好多地方連葉子這個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是第一次知道。
對于葉子這種沒什么應酬的人來說,回一次娘家過節(jié)就要大包小包的裝滿一后備箱特產(chǎn)帶回去,親戚朋友領導同事無一落下簡直是不可思議。而且這不是一次是會會回娘家不管大節(jié)小節(jié)都不曾落下。
這幾天在聽褚于一家子聊天,葉子也聽出了許多八卦,比如誰誰家的兒子調(diào)了個單位又升了職,誰誰家的女兒又和誰誰結婚了,誰誰又被兒子接去那個城市帶孩子去了諸如此類的家長里短…………
原來一家子都是一個系統(tǒng)的,居然會有這么多熟悉了解的事和人可聊,就是葉子這旁聽的人都聽的挺有樂趣。難怪以前褚于母親執(zhí)著的給兒子介紹本單位的,確實容易找到共同的語言。
這個春節(jié)葉子除了在褚于家和自己小窩,照舊沒去父母那。就分別打了電話問候了事。就是在春節(jié)假期快結束時,褚于趁著葉子輪休去給他的姑姑掃墓。
對于這次掃墓葉子每每回想起來都是一次值得珍藏的記憶。
褚于這姑姑很年輕就嫁給了離家兩百多公里外的一個縣城老師,老師家是鄉(xiāng)下的只不過有些才氣讀了幾年師范,后來回家鄉(xiāng)當了一個數(shù)學老師但住還是住在鄉(xiāng)下的。
因為在褚于姐弟上小學那會兒,父母因為都是雙職工,那會兒單位還沒開始改制是國營企業(yè),工作都很忙又沒有老人幫忙照顧。只得把兩孩子送到褚于姑姑家在褚于姑父學校讀書,這樣不僅可以以孩子的生活費為由接濟一下褚于姑姑,也有人管著兩孩子。那會兒正是討人嫌的年紀,葉子聽褚于說過那會兒在姑姑家借宿時的光榮事跡,那簡直比褚于那外侄熊了不知多少倍。那是帶著一個鄉(xiāng)的熊孩子嚯嚯了一個鄉(xiāng),闖了禍被人言語,褚于那護犢子的姑姑不僅不會教育侄子,還會帶著寶貝侄子上門理論,非到人給寶貝侄子賠禮了才算完。
葉子聽完都覺得應該陪著自己老公去鄉(xiāng)下。雖然這一路上的奇遇和鄉(xiāng)下的條件大大出乎葉子意外。
一大早,褚于就拉著葉子起床。收拾妥當去長途客車站坐早班車,坐了三個多小時的車到了縣城,又轉車做了一個多小時的車到鎮(zhèn)上。一到鎮(zhèn)上葉子就被震住了,不大的小鎮(zhèn)上因為過節(jié)人特別多。擺攤子的,喝茶的,居然還有搭臺子放兩大喇叭畫著濃妝唱歌表演的。
這陣勢對葉子這城市里長大從未到過鄉(xiāng)下的人來說太震撼了,在城里人掏錢去健身房健身,放假坐著飛機游山玩水時,這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們以這極其簡單的方式慶祝著傳統(tǒng)節(jié)日。
這還不是最震撼,每離褚于姑姑家進一步那震撼就更大。
因為褚于姑姑是葬在老房子的屋前,現(xiàn)在老房子由褚于姑姑的大兒子一家住,到那又要坐半小時車程??蛇@半小時的車程愣是坐了一個多小時。倒不是路況不好這一路都是水泥鄉(xiāng)道,就是這坐車的人太有意思了,就幾步路的距離,不到地點鄉(xiāng)親們絕不會下車。這不,剛有人在路邊招手上車,車關上門起步車輪子還沒轉動幾圈又有人開始喊了“師傅,我要下車。”
把葉子給雷的一下轉頭望著自家老公都不知道該說什么了!褚于尷尬的笑著說“鄉(xiāng)下坐車就這樣,不遠了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