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夫人,”趙普拱手行禮,“劉使君如今在送巴刺史靈柩返鄉(xiāng)的途中,我暫且代他管理九江郡的事務?!?p> 吳夫人臉有詫異之色,躬身向趙普行禮,“那這真是不巧,我等原是想向劉使君辭行,倒是叨擾閣下了。”
“不妨,”趙普自我介紹,“我本是昔日盧使君任冀州牧時的別駕從事,如今孫參軍亦在盧使君賬下效力,那我們便是同僚,孫參軍的家小我自當妥善照顧。”
孫堅的妻兒四人,自黃巾之亂便一直安置在這九江郡,黃巾之亂平定之后,他只有短暫的回來過幾個月,之后便隨皇甫嵩出征,皇甫嵩被漢靈帝罷免之后,又被皇甫嵩推薦給盧植擔任參軍。
這期間,劉備被任命為九江郡太守,聽聞孫堅家小俱在九江郡,便代為照顧,不曾讓他們孤兒寡母在異地他鄉(xiāng)受任何欺凌。
如今孫堅長期征戰(zhàn)在外,不知何時能歸,吳夫人便想著帶兒女三人回吳郡老家,畢竟他們一時在九江郡各項花銷加起來不算小了。
幼子孫權才三歲,幼女孫尚香更小才兩歲,都需要人照顧,她一人在外實在非常吃力。
這才向劉備辭行,順便再修書一封給在美陽的孫堅,告知他,他們家小都已返回吳郡,讓他勿再牽掛。
可如今劉備在護送巴祗的靈柩返回渤??さ耐局?,不能向劉備表達謝意,讓她有些過意不去。
吳夫人將自己寫好的書信交給趙普,“既然是家夫的同僚,妾身也就不客氣了。這封信就勞煩閣下轉交給我家夫君,好讓他們知道我等皆已返回吳郡老家。”
趙普雙手將書信接下,“這一定,只是由這九江郡陰陵返回吳郡路途遙遠,一路可有義從仆人相送?”
揚州倒是不怎么被黃巾余孽騷擾襲虐,但過了九江郡向南卻也不怎么太平。
從陰陵趕往吳郡需過江入丹陽郡,再有丹陽郡轉入吳郡,或者乘船沿水路一直抵達吳郡郡治吳縣(今蘇州)。
但無論是走陸路還是水路皆不是很太平,在這亂世陸路有被朝廷逼為綠林強盜的百姓攔道劫財,水路則一直有水匪出沒,劫掠往來商旅的貨物。
史書上記載孫堅在十七歲時,與其父乘船前往錢塘,路上就曾遇到海盜胡玉等人搶掠商人財物,在岸上分贓。
商旅行人,一見此情此景,都嚇得止步不前,過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駛。
于是孫堅自告奮勇提刀奔向岸邊,一面奔走,一面用手左右指揮著,像正分派部署軍士對這伙盜賊就行包抄一般。
海盜們遠遠望見這情形,錯認為大隊的官兵來緝捕他們,驚慌失措,扔掉財貨,四散奔逃。孫堅不肯罷休,一路追殺一海盜,大勝而歸。
孫堅由此聲名大振,郡府里召他代理校尉之職,開啟了他在后漢末的英雄之旅。
吳夫人自然清楚路上的情景,只聽她道:“不瞞閣下,我等因在壽春需要頗多花費,夫君其人又大半年未歸。若非是劉使君多有接濟,在壽春已然無糧無衣,如今南下吳郡也只雇得起十多個仆從?!?p> 趙普不由皺眉,歷史上孫策應當是在壽春長大的,怎么反倒劉備將他們接濟到陰陵,吳夫人反而要急于返回吳郡呢?
看著吳夫人的反應,應該是對劉備充滿感激的,說被欺凌怎么也談不上。
可這番一個婦人執(zhí)意帶兩子一女返回家鄉(xiāng)是為何故呢!
“那路上恐怕不怎么太平,夫人為何要在此時攜帶幼子幼女返回吳郡呢?”趙普出于安全考慮,想要勸他們暫且先繼續(xù)呆在陰陵。
孫堅此次隨盧植出征,比歷史上跟隨張溫結局必然是要好一些的。
那次張溫雖然也在美陽擊退了叛軍,但因為低估了叛軍實力,派遣董卓和周慎率軍追擊,皆落了個大敗而歸。
大勝由此也變成了小勝,孫堅作為一個參軍,自然功勞也就大不到哪里去。
但這次盧植出征,結局必然比張溫那次要好,首先盧植的能力就不是張溫能比的,再者,趙普也特意提醒盧植萬不可輕率追擊。
孫堅在董卓破壞叛軍糧草的那次行動中已然立下戰(zhàn)功,待盧植大勝而歸,功勞必然不小。
如今已然十月,或許再過兩月孫堅就可歸來。
“閣下有所不知,”吳夫人緩緩道:“一直承蒙劉使君照顧,我等家人已然心中不安。近日又聽聞劉使君招待賓客都擺不出像樣的宴席,可對待我們一家反倒一向慷慨,不曾短了我們衣糧。妾身實在受之有愧,還是覺得先回老家比較好,再者我這長子策兒到了讀書的年齡,該尋老師教學了,老家那邊正有好的人選?!?p> 趙普恍然大悟,果然劉備的恩惠讓他們覺得有點受之不起。
“如果是如此,夫人就更急不得了?!壁w普勸說道:“文臺乃是天下英雄,此刻正為朝廷效力,劉使君對文臺的家人妥善照顧,那正是我輩該做之事,夫人不必愧疚?!?p> “非也,”孫策這時仰著頭道:“劉使君原本清廉,我等若是一直受劉使君接濟,豈不是將劉使君推入貧困之境?揚州各郡縣本就貧瘠,我等又是吳郡人氏,非他治下子民不該受此大恩?!?p> 趙普聞言,大是欣慰,這孫策史書記載少有才名,有其父風范,如今看來果然不假。
“這話是有道理,”趙普蹲下身,雙手撫住孫策的肩膀,“可你們這番回去,到時你可就錯過入盧使君門下的機會了。”
盧植乃是海內明儒,聲名遠播,他的門生們如劉備、公孫瓚等,此刻皆是一時俊杰。
可以說是他的門生,在后漢末的官場之中就已多了一道方面之門。
只是盧植久已不教學,如今想要拜入他的門下,是一件很是艱難的事。
吳夫人聽聞盧值大名,頓時就有些猶豫,“閣下此話怎講?莫非盧使君會駕臨九江郡不成?”
如果孫策能夠拜入盧植門下,那自然是極好的一件事,她的夫君知道之后也定會非常高興。
“那倒不是,”趙普如實道:“只是我觀汝子乃是大才,若不入盧使君門下受教,太過可惜。普雖不才,與盧使君兄弟相稱,愿引薦伯符入使君門下。雖使君現(xiàn)不在九江郡,我可暫代使君教學,他日入京師,伯符便可正式拜入使君門下?!?p> 伯符正是孫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