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課,是醫(yī)獸課,授課的先生是宇文婉清。
課上,宇文婉清首先提問道:“各位同學既然都要學習御獸術(shù),御獸御獸御的便是這世間靈獸,你們可知這靈獸分為哪些類別?”
話音剛落,軒轅嘉木起身道:“回先生,學生知道。世間的靈獸一般是根據(jù)它們靈力的強弱和自身的屬性來區(qū)分,目前靈獸的種類包括人獸、四大神獸、水獸、火獸、藥獸和獸寵,其中人獸最為罕見,因其靈力強大而被獸族奉為‘萬獸之王’,傳聞只有山鬼族能御人獸。人獸的長相和習性與普通人無異,若藏在人群中想識別他都很難。除去藥獸和獸寵,靈獸因其性情、技能和嗜好的不同,又被區(qū)分為戰(zhàn)獸和兇獸,戰(zhàn)獸可馴服可控制,兇獸難馴服且嗜殺,至于危險級別除了看兇獸本性之外,還得看御獸之人是心存善念、還是心存惡念了?!?p> 軒轅嘉木道完,宇文婉清頗為贊許的點頭:“不錯,看來是提前做了些功課的?!?p> 此時,司馬楚玉驀然舉手道:“先生,嘉木同學好像漏掉了一類靈獸?!?p> 司馬楚玉一開口,司馬無羨就皺起了眉,頭皮又開始發(fā)麻了。
宇文婉清微笑:“哦?漏掉了哪一類靈獸?”
司馬楚玉擲地有聲道:“情獸?。。?!”
三個字一出,教室里哈哈哈地哄笑成了一片。
有人笑道:“禽獸?還畜生呢!”
聞言,司馬無羨“嘭”地一拍案幾,立起喝道:“笑什么笑!‘情’是七情六欲的情,并非禽獸的禽?。?!”
眾人咋舌,繼而又掩嘴偷笑起來。還有人小聲道:“有什么區(qū)別嗎?畫蛇添足?!?p> 宇文婉清敲了敲戒尺道:“無羨同學說的沒錯,情是七情六欲的情,并沒什么可笑之處。早些年,有人將情獸劃歸于獸寵一類,但御獸師們并不認可,因情獸的屬性和靈力都極其特別,他們認為應該自成一類。因而,楚玉同學說嘉木同學漏掉了一類,是也正確,并無可笑之處。再有笑者,不妨出來介紹下情獸的特別之處,如何?”
宇文婉清不濃不淡、不偏不倚的一番教導,倒是令在座許多不知“情獸”為何獸的學生因短淺汗顏而噤聲不語了。然后,司馬無羨才哼氣坐了回去。
緊接著,宇文婉清又問:“既知曉了靈獸的類別,那各位可知曉靈獸的飲食喜好?”眼神在教室里溜達了一圈,最后落在了寡言鮮語的朱玉龍身上,宇文婉清點名道:“玉龍同學,你來說說可好?”
朱玉龍聞聲而起,動作不緊不慢,嘴角含笑道:“回先生,學生略知一二。從食物的類別來說,分為草木、蔬果、干果和肉食類,一般情況下藥獸的飲食偏好草木,尤其是靈芝靈草一類,神獸、水獸和火獸中有小部分是食蔬果和干果,而大部分都是食肉的,尤其是那些戰(zhàn)獸和兇獸。而獸寵則喜好各異,不僅食各種類別的食物,也食并非食物的食物。像魘獸,以夢為食;還有音凝,以音律為食。而情獸,則以貪嗔癡念為食,不僅以之為食,還能還之于人、迷惑于人,從這一點看情獸也是罕有稀奇之獸?!?p> 虞思思呵呵一笑,暗道:“龍兄深藏不露,懂得還真不少?!?p> 宇文婉清嘉獎道:“答的不錯,很全面。我不妨再多問一句,你可知御獸師為何要熟知靈獸的習性和喜好?”
朱玉龍笑容和煦,如清風拂面,且謙遜有禮:“回先生,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是以學生認為: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故能投其所好,先知而后能馴,馴服而后能御!”
宇文婉清拍掌道:“今日能答出這番話來,玉龍同學將來定有一番作為!”
朱玉龍恭敬作揖道:“學生所知尚淺,但愿潛心向?qū)W,請先生多多指教?!?p> 宇文婉清笑道:“知其所以然后,除了要投其所好,更要有同理心。所謂同理心,既是同情憐憫之心,也是知己愛護之心。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已?!?p> 虞思思一邊思考一邊點頭一邊皺眉,然后聽見宇文婉清突然點名:“思思同學,你平時又是如何與靈獸相處的呢?”
虞思思一愣,緩緩站了起來,撓撓頭道:“我沒什么特別的方法,也沒聽過那么多文縐縐的大道理。我就是很簡單地和它們交朋友而已!”
交朋友?聞言,軒轅兄妹、司馬楚玉和朱俊風都不自覺地點了點頭,朱玉龍眸色清明微微含笑,司馬無羨則挑了挑眉頭,倒也沒多說什么。
此刻,宇文婉清笑若春風,輕輕點頭,心道:“孺子可教也!”
然而,面露譏誚的宇文玥嗤他道:“和靈獸交朋友?瘋了吧你!凡是被馴服的靈獸,都應該聽它們主人的差遣才是?!?p> 虞思思反問道:“若那靈獸不肯被你馴服呢?”
未等宇文玥回答,宇文智輕笑一聲:“不肯被馴服的靈獸,下場只有兩種:要么放了它,要么殺了它!”
虞思思嗤之以鼻:“還有第三個下場:那就是技不如人,被靈獸所殺。不是嗎?”
宇文智陰下臉來:“鄉(xiāng)野魯夫,你幾個意思?”
虞思思不急反笑道:“沒幾個意思,就是你理解的意思?!?p> 宇文智目光森寒:“虞-思-思!”
此時,宇文婉清喝道:“別吵了。御獸學堂是你們吵架斗嘴的地方嗎,還有沒有把夫子放在眼里?”
斥喝聲一出,雖仍有人心中不服,然教室里已然鴉雀無聲。
宇文婉清道:“下次再有犯者,不論是誰,罰去山上菜園子里澆糞去!下課。”
眾人起身行禮道:“多謝老師教誨,夫子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