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在古代亦為司南,后世多認為其發(fā)揚與宋元時期,其實在唐之前燕趙地區(qū)的邯鄲就已經(jīng)廣泛應用與辨別方向,以邯鄲為中心燕趙地的武安極有可能就是指南針的故鄉(xiāng)。
到了唐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便于攜帶類的指南針儀器,但絕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指南針,唐至宋這一段時期,指南針還處于一個過渡時期。
至于為何到了宋代指南針、活字印刷書等科技突然如星辰般迸發(fā)而出,這其中的原因應該是唐末至宋這兩百年的戰(zhàn)爭。
戰(zhàn)爭是一把雙刃劍,它摧毀的一面自不用說,是極為殘酷的,但戰(zhàn)爭同時也會將所處時代的科技提升至一個更高的階段,原因很簡單,那些所謂的政治家、野心家,想要與對手競爭,就必須在兵器、材料、物質等各個因素上取得優(yōu)勢,這對一些特定領域的技術會有揠苗助長的功能。
待戰(zhàn)爭結束,來到了一個相對平緩的時代,從戰(zhàn)爭中流入民間的科技再經(jīng)過勞動人民智慧的開發(fā),又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領域,從而將整個時代推進,就像現(xiàn)代的科技多是受二戰(zhàn)影響。
當然,這些話書本里看看就行了,千萬別與人吹牛的時候拿出來顯擺,畢竟和平來之不易。
作死式BB完了,書歸正傳,當張延魯驚叫出‘司南’的一刻,也就意味這個時代已經(jīng)悄然迸發(fā)了一場科技革命,雖然微小,但它的影響,后世人有目共睹。
蒲訶栗似乎更相信是神明指引,反復試探幾次后,深邃的眸子泛起一絲疑惑:“適才見李兄弟用針在發(fā)絲間來回摩擦,才有了神明的指引,是否每次需要指引方向時,都要如此這般?”
聞言,泉州商客哄堂大笑,張延魯揚起一副和藹的面容,為他解釋道:“用針在發(fā)絲間摩擦是為了讓其具有一定磁性,而磁鐵可以指向南北,想來蒲都長也見過磁石,只需制作一個標有方位的木盤,將磁石磨成針狀,裝在木盤上,以后在海上就不必因為天氣原因而失去方向了?!?p> “現(xiàn)在可以商量出海的事宜了嗎?”見蒲訶栗驚訝中臉上喜色油然而生,李君趁熱打鐵追問道。
“可以,大大的可以??!”俊俏的蒲訶宜急聲應道。
重新落座后,藩客們嘴中依舊在討論指南針的神奇,李君向蒲訶栗敬了一杯酒,胸有成竹道:“既然可以出海了,那咱們就先說說關稅一事?!?p> “關稅?”張延魯大惑不解,泉州商客亦是聞所未聞。
蒲訶栗確是泛起一絲笑意:“李兄弟說的關稅是何物?”
哎!是你逼我的,就別怪我撤了先前遞上去的梯子了。李君起身走近蒲訶栗的桌案前,上下打量一番,商人的狡詐在蒲訶栗眼中一閃而逝:“蒲都長這幾年不出海了,恐怕不知道海商每登錄一個國家,都需要為當?shù)乩U納關稅吧?”
身為泉州刺使府司倉參軍的陳峴對于稅賦一詞十分敏感,經(jīng)過李君這么一說,他恍然大悟。
蒲訶栗沒有作聲,他們這些藩客的先祖遠游至這個東方國度后,每次都是敬獻一些奇珍異寶就可以在海岸交易,若是這個東方國度的國王大度,還會反饋一些精美的禮品,他們時常也會與國王親自交換物品。
而在海上途經(jīng)的其他國度就不是如此了,他們每登錄一個海岸,就必須讓當?shù)氐墓苁聫乃鶐特浿谐槿∈种?,也就是李君口中所說的關稅。
短暫的接觸,蒲訶栗已然對李君有了了解,知這件事肯定是瞞不住,隨擠出一絲勉強的笑容:“確實有此事,不過我們這些藩客每次回來后,都會向你們的皇帝敬獻珍寶,若是還要像其他國度一樣繳納關稅的話,那我們一趟遠游下來也賺不到多少錢啊?!?p> 張延魯沒有聽過關稅一事,倒是覺得蒲訶栗說的不錯,這就像是一個商客進入了一個霸王的地盤,已經(jīng)奉上了保護費,你還要再收人家其他費用,莫不是是有些欺人太甚。
可從國家的角度來想,他倒是覺得李君的話更在理一些,這些藩客往常只是敬獻一些奇珍異寶,就可以獲得在泉州貿易的資格,而他們每年兩次回返賺的銀錢可比那些奇珍異寶要多得多,相比之下,李君所說的關稅,似乎更是一種有效管制藩客的辦法。
卻見李君呵呵笑道:“蒲都長要明白,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大唐的下一任皇帝還不知是誰呢,你們想要在泉州貿易,首當其沖就是與我們交涉,關稅自是必然要繳納的,至于你們向皇帝敬獻,是彰顯你們大食國與我們大唐的友好,與稅收之事扯不上關系?!?p> 聞言,陳峴在一旁露出了一絲狡黠,他雖然對李君頗有看法,但這家伙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先是遞了一個司南的甜棗,現(xiàn)在又拾起關稅這個大棒槌,任蒲訶栗再狡詐,怕是也難逃這小子的算計了。
說來也是,若這些藩客每次回來,能從他們所帶貨物中抽取一些關稅,那么泉州日后可就真的富可敵國了,思索間,陳峴不由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心中暗道:一定要把這個收取關稅的職位搞到自己名下,這可是個肥差。
在與同伴商議許久后,蒲訶栗對于關稅之事還是暫時不能答復,這關乎他們之后在泉州的諸多利益,而且今日眾多藩客沒有前來,他們這屈屈百人是不能為所有大食商客做主。
李君也沒有逼迫讓他們當場做出決斷,連夜讓張延魯在泉州尋求工匠,終于在第六天,張延魯從福州尋來了兩個能工巧匠,無需指導,二人便借李君所畫的圖紙,用一天的時間,以重陽木制作出了十個精美的航海羅盤。
看著羅盤上的指針隨自己走動而改變方向,張延魯滿懷欣喜,暢想起他在海上乘風破浪的風姿。
見他愛不釋手,李君心中默默暗道:這只是一個小小試驗品,日后若是有機會找到一個能工巧匠,再請他制作個一個更為精密的四分儀或是六分儀,加上航海羅盤,整個地球都會為大唐歡呼。
“這么美妙的東西得找個好東西保護起來??!”張延魯撫摸著羅盤四周,見上面無所掩蓋,生怕灰塵玷污了這即將舉世聞名的法寶。
“不怕,張老去找個制作青銅的工匠,在這上面蓋一層琉璃即可?!?p> 聞言,張延魯甚是疑惑,琉璃雖然可以遮風擋雨,可它是五彩斑斕的,覆蓋其上,怕是就看不清指針的方位了。
天朝的玻璃在古代稱作琉璃,而琉璃的發(fā)明與青銅冶煉技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李君雖是個死文科生,但對于琉璃的歷史發(fā)展還是知曉一些的。
青銅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錫礦石和木炭,古人在冶煉青銅的過程中,由于各種礦物質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質在排除銅礦渣中就會出現(xiàn)硅化合物拉成的絲或者結成的塊狀物。
由于一部分銅粒子侵入到玻璃質中,因此呈現(xiàn)出淺藍或者淺綠色,古代工匠被這些半透明、鮮艷的物質引起注意,經(jīng)過他們稍稍加工,便可制作出精美的琉璃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