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其中內情的劉賢,自然十分單純的與公孫珣閑聊,公孫珣不愧是世家培養(yǎng)出的精英,說起客道話來,連劉賢都頗感舒服。
可是客道加閑聊這半天,倆人誰也沒聊出什么有用的東西來。
倒是約著一起吃飯,博彩,大寶劍一條龍的事,都定下了好幾莊,面對滴水不漏的劉賢,公孫珣頗感頭疼。
再加上劉賢奇特的說話方式,好幾次都把公孫珣忽悠的五迷三道的,讓其不知所云,還別說其中凈是一些他聽都沒聽說過的信息。
尤其是關于美食的話題,光是聽聽就口水直流,劉賢哪一張小嘴叭叭一說,自己饞蟲都被勾了出來,哪兒還有心思聊別的。
等等,難道他養(yǎng)牲畜家禽,還有承包的那些田畝,是為了日后制作美食?
還別說就真讓他猜中了,劉賢心里真的是這么打算的,不過這也是迫不得已。
辛莊子村的那些村民們,被劉賢要求改種土豆等作物之后,一直心懷不滿。
他們擔心這些新種植的作物,不但會造成糧食減產,而且可能導致糧商不會收購,最重要的是怕稅官不會收取。
這就又要提到此時的稅制,由于市場上銅錢數量的不足,此時收取的各項稅負,一般分為實物稅和貨幣稅。
其中大稅之一的人頭稅,一般都用貨幣征收,而農業(yè)稅更傾向于收實物,當然與人頭稅有些不同的是,收農稅時如果無法上繳實物的話,只能用布匹抵稅,而不能用銅錢。
因為這個時候的布匹,在某些領域,可能比銅錢的流通性還要強些。
劉賢旗下產業(yè),甚至包括戰(zhàn)利品卷的結算,實際上都包含大量布匹,只不過他為了方便計算,所以都以銅錢作為單位罷了。
然而布匹可比農產品金貴多了,是現下農民的重要收入組成,如果要是用布匹折算農稅,不光農民吃了大虧不說,可能還會導致家里沒了銅錢收入。
最終劉賢好說歹說,用保本保息,免費提供種子等條件,這才讓那些農民同意耕種。
就這,也不是全部換種,而是只肯換種一半。
此事氣的劉賢,都打算朝農民放貸了,一旦他對農民放貸,便可輕易的把這些佃戶,擠壓的再次破產,然后把他們買回家當成家仆。
不過生氣歸生氣,劉賢還是沒有這么做,畢竟他覺得放貸這種手段,只有沒本事的暴發(fā)戶才會做,自己可沒這么low。
而且農民抵觸這件事,也帶出另外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自己生產的新型農作物,如何讓大眾接受的問題。
新產品的上市,通常是需要尋找或養(yǎng)成市場的,此時現成的市場肯定找不到,于是只能自己進行養(yǎng)成。
經濟作物想要打開市場,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大家認為這玩意能吃,好吃,且收成更高,價格還便宜。
對于產量不操心的劉賢,便將目光投向了餐飲行業(yè),他準備明年在薊縣和涿郡,同時開兩處餐館。
除了使用價格高昂的鐵器,打造現代化做飯炊具之外,他還有別的大殺器在手。
那就是在現代家家必備的辣椒,和神奇香料孜然,至于效果?羊肉串吃過么?
除了這兩樣大殺器之外,他還有讓醋和醬油更有味的技術,還有用大豆榨油的技術等等,有了這些技術在,大漢的美食水平至少能吊打全球幾千年了,更重要的是可以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當然了,最最重要的還是可以賺錢,錢財和糧食,可是劉賢整個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涉足餐飲業(yè)這件事,要等明年開春才能做了,現在的重心,還是對鮮卑作戰(zhàn)。
所以除了談論美食之外,劉賢一直在把話題朝這個方向引導,而公孫珣也是撿能和他說的講。
按照常理來講,外出打仗本應該請示朝廷,再由朝廷派遣南軍或北軍等精銳部隊前來征戰(zhàn),可自從前幾年漢鮮之戰(zhàn)漢軍邊軍大敗之后,朝廷便再也沒有派出過大兵。
不僅如此,邊郡諸州的邊兵調兵之權,竟都交到了當地刺史手中。
由于鮮卑不斷劫掠邊疆郡縣,守邊刺史便連郡兵也用了起來,然而朝廷也沒管束,至此也就成了雙方都默認的事情。
這也是為何此次刺史郭勛,可以調兵征討的原因。
對于此次兩郡陷落遼東垂危的事件,郭刺史也知道簍子有點大。
所以這次出動的兵力,基本上是燕州所有的機動兵力,同時還對各郡下了死命令,有多大力使多大力,不然自己完蛋,你們全好不了。
于是所有參戰(zhàn)將領和官員,全都掏出了家底。
郭勛光是自己就帶了一千私兵,而且全部都是騎兵。
中軍大將鄒靖帶了三百私兵,前鋒大將公綦稠也帶了三百私兵。
廣陽郡守劉衛(wèi),隨軍參贊劉政,則分別率領六百私兵和七百私兵。
畢竟比起兩位校尉,郡守的財力明顯更強一些。
還有被郭勛拉來的公孫珣與公孫越二人,率領族中兩千兩百騎馬家丁,余下那些編外的世家豪強子弟,全加一起至少也有四千私兵。
更讓劉賢欽佩這些世家豪強子弟的是,這群人出來打仗竟然還是自備干糧,簡直太有奉獻精神了。
不過這些人也不是毫無所求。
此次作戰(zhàn)的軍功,他們是要分潤的,這也是博出位的一種常見手段。
劉賢不知道的是,原本歷史上,黃巾之亂中展露頭角的劉備,其私下招募的義軍,其實就是這個性質。
早知道還能這么操作,劉賢早就招募家丁當成護衛(wèi)了,不過現在知道也不晚,反正自己現在富的流油,回頭也召幾百人給自己當狗腿子好了。
就這么聊著聊著,便到了傍晚,大軍停下扎營,開始埋鍋做飯,那些個世家豪強的子弟們,也紛紛湊了過來,軍中司馬便給他們分派駐扎地點。
感情這些義軍使用起來相當便利,除了自帶干糧之外,竟然還要免費拱衛(wèi)大營四周,而且連行軍帳篷等物,都是自行攜帶。
這哪兒是義軍啊,簡直是義務勞動軍啊,苦活、累活、臟活、危險活還搶著干。
看著這些士氣旺盛,鮮衣怒馬的年輕小子們,劉賢決定以后千萬不要當這種傻子,想免費使喚自己?做夢去吧,自己的出場費可是很貴的,沒看這次出場費就要十萬貫么,這還沒算野戰(zhàn)醫(yī)院的外包錢。
劉賢率領的野戰(zhàn)醫(yī)院中,除了華老爺子和幾位下仆之外,余下四十多醫(yī)生,包括張神醫(yī),都被劉賢帶了出來,算上打雜的家仆,總計也就有一百多人,這一百多口子不但是收費隨軍,就連吃喝住行都是由漢軍提供。
說道吃飯,整個燕州或者說整個大漢,嘴最刁的二人便在此處,他和張神醫(yī)可吃不下這些粗糙軍糧,于是便準備私開小灶,只不過公孫珣一直瞪個大眼,在一旁觀瞧,搞得前來找劉賢吃飯的張神醫(yī),十分不耐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