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劉府回宮后,皇太極準備糧草,訓練士卒,又補充了不少軍士。唯獨多爾袞兄弟的正黃、鑲黃、鑲白三旗不予增兵。
大妃曾代表三子來質問皇太極,為何針對三旗,皇太極和三大貝勒以各種理由搪塞,阿巴亥每次都無功而返。她也數(shù)次表明,愿意擁護皇太極為新汗王,可那夜皇太極聽了劉雄才的話后,已經將多爾袞母子人看作眼中釘,肉中刺。若是能打敗袁崇煥,自己便放過大妃,想他以軍功之能勢,斷不會有人不服,若是自己兵敗,則一定要除去大妃,以絕后患。
在此期間,莽古爾泰多次和阿敏提議,要除去大妃,皇太極都壓了回去。
又過了一月,朝鮮國與后金在邊境上發(fā)生了摩擦,皇太極為了解除對明作戰(zhàn)的后顧之憂,派阿敏前去攻打朝鮮。因此,攻打寧遠、錦州的戰(zhàn)事便擱置了下來。阿敏出兵一月后,就擊敗了朝鮮軍隊,攻占其國都平壤。國王李倧逃難至江華島,被迫于后金簽訂了“兄弟之盟?!?p> 阿敏攜勝利之師剛剛返回遼陽,蒙古的林丹汗又向后金宣戰(zhàn),皇太極責令代善出征。
朝鮮一戰(zhàn)獲勝后,擁護皇太極為汗的呼聲,更加高漲,可他仍舊不為所動,堅持攻破寧遠之策。
在攻打蒙古朝鮮期間,皇太極唯恐明朝趁虛而入,便假意遣使款和。
自后金與明朝作戰(zhàn)以來,這是首次雙方談判,袁崇煥十分重視,平平和和的接待了使者后,又請來了薊遼經略高第、寧遠總兵滿桂、錦州總兵趙率教、兩名監(jiān)軍太監(jiān),一齊商議此事。
高第作為遼事的最高官員,他猶豫道:“我堂堂大明朝,怎能與后金賊寇議和?這樣豈不有失我天朝體統(tǒng)?”
滿桂也為難道:“自洪武爺開國至今,吸取了宋朝‘靖康之恥’的教訓,最為忌憚議和。要是我?guī)兹松米髦鲝?,看了這封款書。會不會惹得朝中人非議。”
袁崇煥一聽,也覺得十分有道理,他對著高第說道:“并非下官甘心議和,乃是后金老賊王死后,不知是其內部如何?何人主事?不如借此機會,看閱和書,再遣使回復,從而一探虛實。也可趁此良機,修筑錦州、寧遠兩城,贏得戰(zhàn)爭時間。下官一直覺得,守為正著,戰(zhàn)為奇著,款為旁著。所以,今日請諸位前來,看如何上報朝廷?!?p> 兩名監(jiān)軍太監(jiān)為紀用、劉應坤,他們受了魏忠賢指派,就是來打探后金消息的,聽了袁崇煥所說,也覺得在理,準備附議。
幾人不斷的商議,終于達成一致。由高第、紀用、劉應坤上奏,將假裝議和、修筑城墻、探聽后金等事一齊呈報。與此同時,袁崇煥派人穩(wěn)住幾名后金使者,等待朝廷決策。
沒過幾天,朝廷的旨意頒下,準許他們閱讀和書,遣使回訪。
袁崇煥又請來幾人,當著大家拆開了皇太極的議和文書,其文大致內容為:四貝勒皇太極代行后金大權,愿意和明朝罷兵言和。但是明朝需向后金贈送黃金一萬兩、銀子十萬兩、綢緞十萬匹、綾布三十萬匹。后金作為回禮,于明朝回贈東珠十顆、人參百斤、貂皮一百張。
高第等人看后,勃然大怒,欲要撕毀和書、驅趕來使。
袁崇煥勸了勸幾人,言道:“金賊之和書,全無誠意??磥?,也在試探我方虛實。不如借此派使前去,傳去一封回書,也好摸清敵方情況?!?p> 幾人聽后,都無異議。袁崇煥親自動筆,除了一些固定句式,只言道:爾等大金與大明并提,用語不當。下文不復再看。
袁崇煥差了一個三十四人的議和團,跟隨后金來使,去往遼陽。
二十天過后,使團歸來,又帶了一封和書,袁崇煥又以皇太極和天啟帝并列之說,再行退回。
這三十四人又去了一趟后金都城,過了十幾日,使團回歸,皇太極文中用詞,規(guī)避了各種忌諱,仍提出了原先的無禮條件。
袁崇煥再遣使者回書,文中說到:“汝等盡數(shù)歸還吞沒之我朝土地,方再提恩賜之物。”
一來二去,議和的事拖到了臘月,在遼陽宮中,皇太極剛剛表彰過勝利而歸的代善,就接到了袁崇煥的議和回函。
皇太極看后,將回書隨意一扔,對著殿下文武群臣道:“代善哥哥已經勝利回師,和談之舉,就此作罷?!?p> 寧遠城中,袁崇煥也已達到目的,他從使團口中得知了后金的政局變化、軍容軍風,并再次確定了努爾哈赤已死。
自此以后,雙方不交來使。錦州、寧遠二城,剛巧修繕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