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第一筆原始資金,不一定非得賣煤炭,鐵礦這些……應該搞貴重金屬。
比如金、銀和鉑族金屬這些。
回到家,周運打開伊娃制造的那臺電腦,鏈接到一號探測器,隨后在房間里生成了一個3D投射建模,那是一號探測器的探測范圍……
探測范圍是直徑200海里的圓形。此次的一號探測器進入了深海平原環(huán)境,3D投射建模上,此時正有一個光點在閃爍。一號探測器快速過去,進行進一步的探測,并記錄數據……
閃著光電,表示有發(fā)現了。
隨后,一號探測器傳回來很多數據。但這些數據,周運看不懂……只能放大3D投射建模,看一看海底的實際情況……
從傳回來的實時景象來看,這里又是一片錳結核礦區(qū)。
錳結核廣泛地分布在世界海洋2000~6000米水深海底的表層。
有專家預測,錳結核總儲量估計在3萬億噸以上。其中以北太平洋分布面積最廣,儲量占一半以上,約為1.7萬億噸。
但是就地球現在的科技,應該很難探測清楚海洋深處的情況。就好像石油勘探一樣,隨著科技的進步,石油勘探技術進步,就有越來越多的油田被發(fā)現。
太平洋的錳結核儲量,就周運猜測,翻十倍都不止。只是,猛結核就表面一層,形不成規(guī)模、厚度不夠,就沒什么開采價值。
錳結核又稱多金屬結核、錳礦球、錳礦團、錳瘤等,它是一種鐵、錳氧化物的集合體,顏色常為黑色和褐黑色。
錳結核的形態(tài)多樣,有球狀、橢圓狀、馬鈴薯狀、葡萄狀、扁平狀、爐渣狀等。錳結核的大小尺寸變化也比較懸殊,從幾微米到幾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幾十公斤。
這是百度百科找到的資料。
實際上,肯定有非常巨大的差距。
另外,并非所有的錳結核都有利用價值,就看它主要成分的配比。
……
飛船內,伊娃組裝出了十幾臺機器人。這些機器人還在幫助伊娃組裝更多的機器人……
“老大!”伊娃見到周運馬上放下手頭上的活,飛起來到周運面前,要周運摸摸它的腦袋。
周運滿足了它:“工作進展還順利嗎?”
“很順利。老大,今天發(fā)現十九處有開采價值的礦場資源。有三處煤礦,最大的一處露天煤礦,儲量應該在60億噸以上。另外兩處,儲量分別為3億噸和11億噸。至于更小的煤礦也發(fā)現了幾處,不是露天煤,又在深海,沒有開采價值。”
“還有呢。”
“還發(fā)現了一處多金屬礦層,在一個深海盆地。初步勘探,有開發(fā)價值的礦石,總立方在1000億立方以上?!?p> 周運深吸了一口涼氣:“一千億立方?沒有計算錯誤?!?p> “沒有。那座多金屬礦應該是地球內噴發(fā)出來的。同時表面覆蓋了一層錳結核,錳結核的品位非常高,要不要我?guī)讐K樣本回來……甚至有些錳結核的二氧化錳含量達到了99%,可以不進行什么處理就能直接用來生產蓄電池。”
“多金屬礦,里面有沒有黃金?!?p> “有。黃金含量很低……也不是所有多金屬礦層都有黃金?!?p> “大概多少。”
“這……勘探具體儲藏量,需要更大型的專業(yè)勘探儀器?!?p> “行吧。不用專門的勘探,先弄好我們手頭上的工作……”周運說著坐了下來,讓伊娃教它如何組裝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都是沒有自主意識的。
在工業(yè)上使用非智慧機器人,不管地球的科技還是冥古文明的科技,都需要一個完整的系統。而系統的中樞核心是程序……
飛船內冥古文明留下的東西,好多都壞掉了,原本成套的系統也早就不完整?,F在能擔任機器人工作的中樞核心有伊娃,機器人工廠里那臺超級電腦和星際采礦船的中樞系統。但飛船的中樞系統壞掉了一部分……
工廠的超級電腦儲存著很多重要資料,可不能輕易拿出去……
伊娃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修復飛船的中樞系統,但這之前,伊娃還得搭建一座反射電離子核電站……
空間現有的能源系統,不足以支撐接下來的工作。
也是伊娃擁有鋼鐵身軀,它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用睡覺,只有在大腦過熱的時候休息一下就行了。
有周運幫忙,他們很快組裝好了機器人。一萬多報廢機器人,最后只組裝完成了216臺??梢灾苯邮褂玫?,只有29臺。剩下都是芯片和系統損壞了,需要重新更換芯片,安裝系統……
29臺機器人,讓伊娃指揮著開始有條不絮的工作,它還能抽搐時間回答周運的各種問題,順便講解了一些神經元系統。
在和伊娃一起工作的工作中,周運見識到了機器人的強大,和‘繁衍’能力。但伊娃說,在冥古星域,很早很早就誕生出了擁有獨立人格的機器人……并且這些機器人成為了獨立種族,用地球的話說就是機器人族。機器人族獲取了在冥古星域的地位,并且有占領的星球……但機器人族在冥古星域的地位并不高。就以種族和文明的強大來說,甚至沒有排進前一百……
一個智慧機器人,它可以操控一支星際艦隊。但對于在冥古文明的碳基生命體來說,一個‘人’,他同樣可以操作一支艦隊……那就用到神經元系統。
機器人可以爆炸式發(fā)展,這是它們最大的優(yōu)點??赏瑫r也有缺點,這些缺點天生就有的,那就是……創(chuàng)造力不高,對科技的研發(fā)能力不強。而越強大的機器人,它本身科技含量就越高。那些東西,機器人本身可不會制造……
這好像是謬論。周運卻清楚的知道,伊娃它沒有說謊。
在十幾臺機器人的幫助下,216臺機器人全部激活,繼續(xù)在伊娃指揮下分工明確的工作……
而伊娃開始研究起周運的腦電波頻率,準備給周運打造一套專門的神經元系統。打造,應該是改造……用現有的設備、材料進行生產、改造。要完完全全的制造,那需要一套完整設備,現在可沒有這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