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風起于蠻荒,戰(zhàn)旗威嚇馬蹄聲塵揚,云野幽空,萬騎盡數入中原。
馬背上,不辭遠領略著周遭不斷變換的場景,已經展開第一次攻擊。
名稱:蠻荒國
收支情況:一般,可支持一場戰(zhàn)爭。
糧食情況:劣收:全國儲備糧稀少。
將士情況:五十萬兵士期待著戰(zhàn)爭。
民心:60
可選擇建筑:京觀,天宮,每一種建筑都需要消耗一回合不能行動。
京觀:一場戰(zhàn)爭首先勝利后,將死尸堆積在一起,對余后戰(zhàn)爭具有強制降低最少一半士氣的效果。
天宮:朝拜在圣山的天宮,可以大幅度提升民心,并開啟信仰模式。
外交情況:太原國(厭惡)流寇團(一般)惡龍(一般)
自主行動:國王每一回合都可以下令一次決策,無論成功失敗都將結束這一回合,建造和自主行動只能選擇一樣。
固有策略:南蠻入侵,全面征召。
南蠻入侵:所有士兵全面進攻太原,提升10士氣,在士氣五十的基礎上,每一點提升士氣增加,相當于提升二點戰(zhàn)力。
全面征召:花費一回合將全國轉化為士兵,如果不能保持糧食和錢財,可能會叛變。
朝廷人才情況:普通(劣質,普通,良好,優(yōu)秀,超凡)
情報:常年交戰(zhàn)使蠻荒國知道太原國固有的情報與能力。
蠻荒國這邊特別簡單,沒什么復雜的,直接發(fā)動進攻就好,而瑪琪和不辭遠簡單商量下后,決定直接使用策略南蠻入侵,畢竟拖得越久對太原越有利。
在雙方邊界的是稱之為太原壁壘的關月城,其后有十三城分布著,但只要突破了最難的關月城,后方城池便可長驅直入,所以第一戰(zhàn)便是最慘烈的一戰(zhàn)。
如果真正交手是這樣。
不辭遠第一回合的行程只能到關月城邊界,想要發(fā)動進攻得等到第二回合,眺望城墻的士兵,雖然有著時間極大加速,但不辭遠總感覺有點稀少,是遠遠不及身后四十萬大軍。
水燭一方,在明白將軍系統(tǒng)比較簡單后,只有固有策略三個,或者自主行動。
將軍策略:全面進攻,側翼突襲,防守反擊,各自有不同特點,第一個適合人多,第二個適合人少,第三個適合防守。
水燭便明白了,所謂將軍不過是好用的工具人而已,除了打架什么也干不了。
在第一天人才給予的情報中,水燭得到了系統(tǒng)未曾給予的蠻荒國情況,知道了他們只能進攻的局面。
對比優(yōu)劣。
太原國:財糧多,建筑好,策略一般,人才一般,人心高,將士少。
蠻荒國:財糧少,建筑一般,策略一般,人才一般,人心一般,將士多。
所以想贏在拖,只要能拖下去把建筑攢出來,就有還手的能力,古代依靠城墻防守雖然能占很大優(yōu)勢,但太原國除了關月城要防守,其余地方也得保持最基礎的布防,也就是關月城那里很難和四十萬大軍對抗。
水燭想到的一個策略很簡單,也應該很有效,是固有策略中不曾有的的堅壁清野,到也不對,是其改良版。
堅壁清野內容為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活活餓死在外面只能撤退。
這是根據蠻荒國糧少制定的,而因為太原國不可能守住關月城的情形下,水燭完全利用了現有優(yōu)勢,人心高的特點。
在國內頒布了昭文。
蠻荒國即將大軍侵犯,凡我國子民,棄家中財產金銀于沿途街道堆積,燒糧食與荒野,說天下財寶共在城池,只帶口糧來其首都,在此共抗外敵,欽此。
一回合能行進的路途是有限的,待第二回合開打的時候,不辭遠便會發(fā)現水燭棄城而走,道路中沒有一顆糧食,卻有數之不盡的財寶,蠻荒國的貪婪特性,必然使士兵不愿意放棄一絲一毫的戰(zhàn)利品,而那些金銀不能換算成糧食,還耽誤行程,國王與將軍甚至不能約束,將極大拖行程。
自主行動下,水燭發(fā)布了昭文后,因為人心高,所以遵從者很多,而像國家大難臨頭必有的叛徒很少,完全是寡不敵眾,不能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水燭在完成后,也出現在游戲空間中,觀看宏觀情形。
棋盤內的一切都是加速的,而身為執(zhí)行者的將軍都還在里面,只要觸發(fā)戰(zhàn)斗,所處位置的玩家將會強制性入場。
瑪琪有些心不在焉靠在桌子上,撐著腦袋無聊的看著,對她而言,蠻荒國只有一個玩法,進攻到死而已。
“你小心咯,如果是正常防守,是守不住的,若你是在沒好辦法,可以試試十面埋伏,賭賭運氣,第二回合最多也就丟十三城,但第三回合保不準你就沒了,所以想個好辦法吧,蠻荒國是有太原國情報的,所以不能拖?!?p> 瑪琪很善意的提醒著。
“太原到了第三回合已經有緊急招募和演練兵場兩個回合的積累,一共也是五十萬老兵,到時候守住打不難吧?”
水燭所說的就是另一個玩法,比較中庸的系統(tǒng)玩法。
“不是這樣的,我們有建筑京觀和策略全面征召,只要第二回合你失守了,就一定會在后面回合打不過的,而且城池丟失了十三個,所缺少的一定也很多吧?那樣你們就大劣勢了。”
瑪琪所言不差,好心也只是無聊,不想游戲太過無趣,一點也沒意思的結束。
“你說了那么多,有什么好方法跟我講講嗎?”
“不知道,而且你身為敵人怎么能問我呢?”
水燭到底是沒玩過這類游戲,不明白第一回合自己下的堅壁清野到底對不對。
從推演下,最好的結果是流寇和惡龍過來爭奪財寶,三方直接打了起來,而太原國坐收漁翁之利。
事實會不會如水燭所想,水燭不知道。
知一步而先覺已經是水燭能力的極限,普通狀態(tài)下,水燭不認真思考,智慧也不算太高,不然也不會犯二,死盯著武神賽不放。不觀察其余也可能成功的路途,即使知道也是自我催眠我已經努力了,吃了尋仙香,拿起了強大武器,可這真付出了所有?
堅持是水燭,怠惰也是水燭。
水燭應該只是個平凡人(?)。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writer/p1/contentv2/photo_default.png)
妄謬
十分感謝香聲魅語的支持。我是不是應該不把計謀說在前面,到后來慢慢揭曉才有爽感?稍稍有些迷茫,感覺提前說了顯得很平淡無奇。但我不說計謀,就有了遐想空間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