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日。
在沂州北、費縣南的荒郊外,映著落日的余暉,一隊騎士擁簇著一人,緩緩接近了費縣城郭。
“尊上,前方就是費縣了,只是不知是何緣由,現(xiàn)如今費縣城門緊閉!”
翟三帶著幾人前去打探消息,此時也已然歸來,同朱慈炤一行人匯合之后,卻是抱拳道。
緩坡之上,一行人騎在馬上停下了腳步,朱慈炤身側(cè)便是周民,他們自淮安府離開之后便是一路不停的往北面直奔,終于是在落日之前來到了山東境內(nèi)的費縣治下。
聽翟三探得的消息,朱慈炤不禁心中有些凝重。
這費縣處于山東中南部,乃是山東境內(nèi)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縣之一,既是山東與江南接洽的緩沖地帶,又是少數(shù)幾個沒有經(jīng)受戰(zhàn)亂的良縣,本該是一副未經(jīng)戰(zhàn)火擾亂之景,現(xiàn)如今卻城門緊閉,必然是有原因的。
當然,也不是什么難以想到的原因,無外乎是天黑害怕或是被人占下罷了。
而后者更是極有可能。
“這個郭升,不愧是李自成的權(quán)將軍!”朱慈炤想了想道,似是贊揚又似是有些惱怒。
周民聞此臉上卻是一變,有些驚道:“尊上是說......”
朱慈炤策馬走了幾步,來到緩坡的最高處,用馬鞭指著夕陽中的費縣城郭,道:“此城乃北上必經(jīng)之要道,扼守南北,除了漕運外,只沂州和費縣乃是北上之后屯兵屯糧之所,意義重大,我等北上時,沂州還在我大明治下,卻是不想著費縣小城,那郭升竟然派人來占了,當真是好心思?!?p> 周民聽此,雖然心中已經(jīng)有所領(lǐng)悟,但是聽朱慈炤如此一說,心中還是不免生出緊迫之感。
對于那位領(lǐng)兵一萬收取山東的權(quán)將軍郭升,朱慈炤和他是聊過幾句的,也分析過郭升帶領(lǐng)著區(qū)區(qū)一萬人在占下濟南府之后,還會收取哪里。
因為郭升手中只有一萬兵力,所以依照朱慈炤和周民的分析,在除開攻取濟南府外,郭升必然還會攻取山東西部的運河沿線州縣,如東昌府、東平州、濟寧州等戰(zhàn)略要地。
而中部、西部、北部等,則是朱慈炤日后的活動之地。
可是他們?nèi)f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位郭升,竟然連南部的小縣,都染指了。
周民打馬來到朱慈炤旁邊,舉目望去,只見遠處的費縣縣城城門緊閉,然而卻是炊煙陣陣,城墻之上大明的制式的旗幟已然不見,雖沒有新旗懸掛,但是城頭之上隱隱約約的人影,以及幾個炮管,卻是部署在了南面。
見此情景,周民心中不免焦急,只短短的一個月不到,這山東最北面的費縣也有了逆賊,那其他地方......
周民和翟三看先朱慈炤,卻見朱慈炤自言自語了幾句之后,卻是展顏開來。
笑呵呵的對他道:“郭升者,不足為慮哉,既然此城被占下,我們?nèi)コ峭獾那f子中落腳便是!”
周民和翟三見朱慈炤還能笑出,不禁對視了一眼,翟三眉頭緊皺,道:“尊上,我等前往北面經(jīng)營,雖離開大明的治下,少了掣肘的地方,但是若是處處皆是如此,只怕形勢不妙啊,且此乃南北交通之要道,若是我等南下,或是南面北上,有此之處,該當如何?”
翟三自從確定了要跟著朱慈炤,卻是從錦衣衛(wèi)那默默無聲的形象中漸漸走了出來,遇事竟也多番計較起來。
朱慈炤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周民也是切切的看著自己,周圍一眾在路上交心不已的親衛(wèi)們也是憂心忡忡的模樣,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我既敢于率領(lǐng)你等北上興王事,自是胸有成竹,走吧,馬兒也餓了,找地方投宿去!”
說著卻是一甩鞭子,打馬避開縣城,走了。
這......
眾人相視一眼,愣了,但隨即卻是急忙跟了上去,只是這心中,卻也是安定了不少。
其實他們不知道,這山東布政使司(?。┖沃怪挥心线叡徽枷铝耍瑩?jù)史料記載,郭升收取德州后,傳牌至濟南,明軍聞之,棄城而逃!
隨后,下臨清,降!
下濟寧,降!
下青州,降!
下登州,降!
......
共收降軍三十余萬!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一個月之內(nèi),在山東境內(nèi),李自成和郭升竟任命了防御使7人,府尹及僚屬11人,州牧8人,縣令37人。
可以說,山東整個境內(nèi),都在郭升軍的勢力籠罩范圍之內(nèi)。
如此之形式,任何其他勢力都難以蹦跶起來,甚至如朱慈炤這般武裝勢力,都難以長遠發(fā)展。
只是,明白歷史的朱慈炤很清楚,就算現(xiàn)如今郭升在山東如何的牛氣,再過幾天,他所有的部署也都將付諸東流,因為李自成兵敗山海關(guān),將下令郭升撤離山東、馳援京師,后又隨李自成撤往山西。
郭升幾天后離開山東,將沒有機會再回來,故而不足為慮!
當然,這些未卜先知的話他沒法說,他要做的,是故作輕松,穩(wěn)定人心。
......
這邊朱慈炤到達費縣境內(nèi),在忙碌了一天,參拜了南京應(yīng)天府外的太祖高皇帝紫金山孝陵后的崇禎皇帝,也終于移駕至南京皇宮。
大事已定,自是有人憂有人喜,面對如今之局面更是眾說紛紜,但在這之前,朝堂中還有一事需要趕緊定下,那就是組建新朝廷。
第一次朝會,開始朝堂之上還滿是激動的痛哭不已的朝臣,一個個感謝天,感謝地,感謝上天祖宗庇佑崇禎皇帝一家無虞的,可是當史可法談及應(yīng)當盡快昭告天下、復建朝堂之后,整個朝堂中的局面一下子變了。
原因,無外乎官位也!
路振飛、史可法入閣已是定局,黃得功封侯,高杰、劉不同、劉良佐封伯也是早已定下的,可是其他六部以及閣臣人選,卻是不免又是一陣吵鬧——廷推。
崇禎皇帝特下諭旨,令在京六品上官員入朝參議。
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詔令廷臣會議,以共相計議,衡量至當,然后報請皇帝,取旨定奪,其有關(guān)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謂之廷議;其有關(guān)人事升補任用之擬議者,則謂之廷推。
其結(jié)果很明顯,如此新朝任用之機,自是無人肯放棄,于是好好地廷推,成了揭露丑事大會。
每當有人推舉一人為某官時,必然會有一群人站出來反對,然后群起揭短。
如此,反復不斷。
......
感謝“戲水的鵝”書友一百起點幣打賞,成為上榜粉絲,感謝!
感謝“新來的舊人”書友一百起點幣打賞,成為上榜粉絲,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