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無劍無聲無雨

第一篇 端午之期(2)

無劍無聲無雨 俇攘 3334 2019-07-26 09:01:02

  唐驀秋從未見過如此低落的唐印冬,她還不明白愛情的意義,不明白一個卑微的人掉落入愛情的那種沉迷,不明白這樣的一個男人對于愛情的珍視和渴求。所以,她不知道該如何勸慰,或許,等時間將他變老;或許,讓他下次再見到她,一切都將會恢復如初。

  秦時月此刻也躲在閨房的窗下暗暗啜泣,今日,他的父親答應了其師兄青城掌門為其公子的求親,她大鬧了一場,百般阻撓,但是她的父親第一次忽視她的感受,甚至將她關在了自家閨房中,不再讓她出去,連去書院宿舍住的請求都被拒絕了。只能躲在閨房中,她知道自己或許可以輕易地逃出去,但是她不確定,那個人是否愿意和自己一起逃走,但是,她相信,那個人總會來的。

  自那夜之后,秦時月仿佛在唐印冬的世界中消失了,據(jù)唐驀秋說,她甚至很少去書院,去的時候也是帶著一位奴婢,一直冷著臉,沒有再理會唐驀秋。唐印冬每天都惆悵而若有所思的營營度日,很少說話。仿佛猶如最近霪雨連綿不絕的天氣,仿佛猶如那被雨水打濕后更加深沉的巷子,仿佛猶如在巷子中冷落成冰涼的青石。石頭不會說話,被冷落的石頭連青苔都不會附在上面發(fā)芽,一個人每天都一樣的心情,做相同的事情,思量著同一段似深似淺的感情。這個人一定會突然的成長,但成長的過程,是漫長而痛苦的。

  端午,書院萬象閣外,廣闊的長庭。三面果林圍繞,一面觀禮臺高五層,足以容納百余人觀禮,今日書院高層皆至,更有青城派掌門前來觀禮,與書院首席并排而坐于最高層,旁邊坐著秦山祖等益州一眾名流好手。其下是益州城前來觀禮的貴族和世家代表,當然,唐家人不會來此,因為唐家,有自己的武學,至少高于書院,所以,書院不會請?zhí)萍遥绱俗匀∑淙璧氖?,很少有人會做。而唐印冬和唐驀秋分別待在女子書院和男子書院的外圍,唐印冬不時遠遠地望著女子書院中卓爾不群的秦時月,而秦時月只是目光呆呆的望著臺上,似乎有些緊張。

  辰時,日影穿過果林,斜光照香爐,熏煙扶搖起,空中散開許多飛鳥,隱隱有幾聲喜鵲的歡歌。女子和男子上千人分邊而立,各自擺出不屑的表情或者姿勢。天空明凈,久違的淡藍色,昨日下過雨,整個世界看起來都煥然一新,云很淡很高,像天鵝的羽毛。果林綠葉新亮,反射著些許晨光,點點微亮,欣欣向榮。

  書院首席宣講完感謝和客套話,兩邊開始進入比試階段,第一輪,講經(jīng)史文學。本次比試題目為“何為出世,何為入世?”

  男子書院,一翩翩公子,手搖紙扇,身著灰衣,一副道家打扮的模樣,款步而前,乃書院益州大儒世子公子,胸懷儒釋道等百家學問,左手輕捏蘭花指,捋著左鬢一縷青絲,其人眉不濃,但精致,鼻梁高二堅,眼睛比例勻稱,皮膚白皙透明,實為不可多得的俊美男子。更添滿腹經(jīng)綸,自視甚高。常登高閣賦詩,惹得萬千少女風靡;亦流連益州最好的青樓,引得全城歌姬傳唱其詩詞。其先向臺上行禮,再向女子書院作揖,而后頭微仰,單腿邁步,翩翩行于庭上,行步類鶴,朗聲談約:“先秦百家,傳至今不過儒道法三家,儒家為入世,道家為出世,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子嘗周游列國,以身勸諸侯為仁政,立德綱,后于齊魯傳學,教育弟子人生道理,是故其弟子多有才學廣博之輩,積極周游列國,為百姓聲言,創(chuàng)道德之標準。有漢以來,儒家升華人文思想,創(chuàng)立傳統(tǒng)道德標準,此為入世也。道家講究出世,自認歸隱,修圣賢之德,一切隨緣,隨緣而如水,上善若水,水潤天下,則自然無聲無息間教化百姓,天下無為,則天下太平,此為出世。是故天下本無出世和入世之分,兩者目標一致,只是方法不同罷了?!毖粤T,亦作揖款步而返,雖是尋常經(jīng)史論點,并無創(chuàng)新立意,但是其舉止風度尤佳,故一席論道,惹得臺上驚呼。

  女子書院亦不甘示弱,姍姍步入一女子,女子尋常貌相,一身灰白色的儒服,除一根古老的木簪外,全身上下并無多余配飾,右手卷著一卷竹書,乃書院首席的千金。上前大方得體而不失矜持的逐一行禮,而后輕言輕語的說道:“出世等于入世,入世亦等于出世,兩者相輔相成,無區(qū)別之分,君不見自古以來,君王銳意進取,則百姓勞苦,只能聽之任之,隱于權利鞭策潮流中,實則為行尸走肉。而君王無為,則百姓辛勤勞作,積極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短期內(nèi),便足以生活富足。石堅硬,而水柔軟,卻是水漫則石隱,水落則石出,列國之事,權在出世入世之間也,云厚則雨落,雨落而云隱。行人看雨而憂,耕農(nóng)看雨則喜,道生一,一生二,故萬物有因,萬物有果,所謂出世始于入世,入世亦始于出世,天地共存,故有萬物生靈,天不長萬物,萬物卻由天生。實則如此是也?!毖粤T,逐一施禮,而后款步退回原位。一番辯論,引得臺上眾人經(jīng)久不息的驚嘆,不少高賢四顧嘆曰:“高論,高論?!?p>  書院首席與諸位教習商討后,又聽取了青城掌門的意見。又沉思良久,似乎不知如何開口,這時,一位教習似乎明白了首席的難處,起身說道:“本次比試,女子書院獲勝。”霎時間女子書院響起一陣歡呼,而男子書院一片寂靜,但也輸?shù)脽o話可說。

  這時,一位女教習起身,上前擺手示意臺下安靜,而后朗聲說道:“比試第二場,謀略,本次試題題目為論長平之戰(zhàn)。女子書院率先應答?!?p>  這時,女子書院走出一戎裝打扮的女子,全身裝扮著黑色的皮革,高扎馬尾,似乎是守城將軍之后,大邁步上前,扯了下嗓子,說道:“此事,紙上談兵,史記等史書早有公論,似乎無甚可辯。秦軍勢大,趙軍宜守,故廉頗守孤城二載有余,而秦軍難有所進,秦軍用離間之計,使得趙王換上紙上談兵、毫無經(jīng)驗的趙括,后秦軍換將,換上第一名將戰(zhàn)神白起,趙括不信忠言,堅持出戰(zhàn),與秦軍戰(zhàn)于野,被白起所圍月余,最后彈盡糧絕,拼死一搏之際,趙括為流矢所傷,墜馬而亡。而后趙軍大敗,俘虜被秦軍坑殺數(shù)十萬。此戰(zhàn)失利,直接導致東方唯一能與秦抗衡的國家喪失數(shù)十萬男丁,后再無力阻擋秦東進。究其原由,乃趙王誤信讒言,換無能之將,另白起履出奇謀,致使趙軍大敗?!毖粤T,欠身退去,趾高氣昂。

  這時,一書生模樣的少年公子,款步上臺,大聲論道:“非也,非也,太史公不懂軍事,豈不是誤后世千年矣。戰(zhàn)者,小戰(zhàn)拼奇謀,大戰(zhàn)則比拼國力。時也,秦得漢中和巴蜀數(shù)十載也,兩大糧倉,源源不斷地為秦提供可供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軍糧,而趙地多山,僅汾河谷地和冀州小部產(chǎn)糧,故國力非同日而語也。而此刻,東方最為富庶之產(chǎn)糧大國齊國因挾當年五國伐齊幾近滅國的怨怒,故坐山觀虎斗,不再愿意助東方五國抗秦,導致趙國只能憑借一己之力獨抗強秦,長平之戰(zhàn),老將廉頗固守兩年,趙國國力已油盡燈枯,國已無存糧,連趙王都只能日日喝粥。而秦軍雖亦后勤達到極限,不能再添兵,但至少可以持續(xù)送來軍糧,保證大軍穩(wěn)定。此刻趙王若再用善守老將廉頗,則趙國再過數(shù)月,必將亡國。此刻,只能換上善打野戰(zhàn)的大將趙括,而進行拼死一搏,勝,則國家百年無憂。不勝,至少可以極大的消耗秦國將士,使之需要十數(shù)年恢復,保國家暫不滅亡。事實證明,趙軍幾乎就成功了,可惜秦軍頗為重視趙軍的行動,臨陣換上和趙括一樣能打,且經(jīng)驗更為豐富的戰(zhàn)神白起。導致趙軍大敗,但是此戰(zhàn),秦軍步卒亦傷亡過半,戰(zhàn)后,白起心有余悸,引退而不出。秦軍強弩之末,進攻HD,亦被輕易擊敗,幾乎全軍覆沒。此后,十年,秦軍再無對東方的大規(guī)模進攻。趙國亦茍延殘喘三十年,若不是后燕趙交兵,被王翦突襲,趙軍還可再撐數(shù)年。但彼時泰山壓頂,回天無力。故此戰(zhàn),雖曰趙敗,但實則非戰(zhàn)之罪也,趙括已經(jīng)正常發(fā)揮,做到了能做到的,不能做到的只能怨天,若不是中流矢而亡,也許會有突圍的可能,縱使不能,困獸猶斗,可多戰(zhàn)幾次秦軍,故此戰(zhàn)本乃趙拼死一搏而已,只要出戰(zhàn),在趙括的指揮下,趙就至少能有機會,不出戰(zhàn),則趙亡矣。而且趙王起初并未看清形勢,若是早日換將,或許結果會高好些。此乃在下論斷,交由眾高賢鑒?!毖粤T,作揖而退。此言不合書理,導致臺下眾人竊竊私語,臺上亦是議論紛紛,不知如何評判。況趙括已被釘死在恥辱柱上千年,此刻再為其翻案,恐引得天下學派群起而攻之,故書院亦是頗為為難。首席亦與青城掌門不停地商議,難以決斷此次輸贏。許久后,書院首席起身向眾人說道:“經(jīng)全體教習研究,此次論斷,女子書院引用史書論點,頗為得體,但是并無創(chuàng)新。而男子書院別出心裁,開篇創(chuàng)下新論點,但是新論點未經(jīng)考證,故不能算正確,故此次算兩邊平手。謀略加賽一輪,分出勝負。題目為淝水之戰(zhàn),以少勝多。除去史書已記載的緣由,再新創(chuàng)論點。請雙方各派選手應答,依舊女子書院先答。”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