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吃了點清淡的面條,給酸菜喂完貓糧后,康福博士來講課了,講的是倫理,很乏味。
在這個時代,沖破倫理的人實在太多了,皇帝領頭弒兄逼父,搶奪弟弟的媳婦為妃,上梁不正下梁歪,官臣也經常干偷雞摸狗的事,民間對倫理缺乏更為嚴重,什么父親死了娶后媽,什么哥哥沒了弟弟貼身照顧嫂子,總之,不堪入目。
康福只授課一個時辰,他走后鄭雅如期而至,彈幾首小曲總算沖散剛才的無聊。
鄭雅雖然現在是皇帝的妃子,不過再等一段時間就不是了,她很快就會成為九皇子的生活導師,所以李治很無恥的將目光徘徊在美女的高聳上,而鄭雅絲毫不畏懼,挺起腰桿像是在叫囂。
李治哪能忍得了,便借著學習琴律的理由很正大光明的過去揩油。
男人少年時正處于沖動時期,雖然李治曾經活過二十年,不過他更喜歡現在的年齡。
下午快到傍晚的時候,李治才趕去大行坊,因為這個時間段排隊領蚊香的百姓最多。
果然不出所料,在得到艾草無法摧毀后,親王們坐不住了,旋即大家都將目光放在瓜分民心的這點上。
第一批來的是東宮人,浩浩蕩蕩的車隊,上萬石糧食和幾箱黃金擺在李治眼下。
李治身為九皇子,稱心是下人奴隸,所以沒資格和李治見面,能和他交接的唯有周帥。
稱心的嗓門不是很大,但他來的位置卻很好,離上萬百姓最近。
將太子的意思傳達出去后,整個大行坊東門都快開鍋了,兩千兩黃金外加一萬余糧草救濟瘟疫,讓百姓們的歡呼聲喊破天,大家感謝李治的同時,也將太子二字掛在嘴邊,不停贊譽。
稱心走后,魏王府的人馬也來了,或許是因為兄弟同心吧,魏王捐贈的金錢和糧食居然和太子一般無二。
不過對李治無所謂了,他們想瓜分民心,而自己想要資源持續(xù)這樁立功繼續(xù)走下去。
長安雖大,占地只有幾十平方公里,但在老百姓和說書人的傳達下,整個長安人心火熱,四千兩的黃金流入,難民便不缺薪水,而百姓更不缺蚊香,和死神也是越來越遙遠。
沒有功德碑,只有城墻,這時候的大行坊是整個長安人流最多的地方,將太子和魏王捐贈的物資寫在四處門口的城墻上豈不更管用?
用的毛筆也很大,最起碼得讓遠在幾十米外的老百姓能夠看得清楚。
魏王的身份終究差太子一等,而如今捐贈的物資和金錢卻不惶恐多讓,所以攀比心就上來了。
李承乾是一個喜歡有掌聲和拍馬屁的人,如果有人和他持平心里肯定不甘,更何況還是魏王?
于是乎,不到五天的時間,太子動用自己麾下的富商和貴族打著他的名義又捐給大行坊不少錢財,比如某些富商捐款之前都會說:“小人是聽聞太子殿下某某……”
魏王府的勢力這些年也在一直壯大,全城貴族擁護李泰的不在少數,富商更是多達數十人,還都是家纏幾十萬貫的那種頂級富商,稱為商會都不為過。
然后無形的交鋒開始了,各個貴族門閥擁立自己家的王者,旗號打的非常響。
李治沒有麾下,因為他還沒有出閣。
或許是魏王有意引導的吧,這兩天李治經常留意墻面上的名字,有支持太子的商會貴族,也有支持魏王府的,還有中立的。
兩朝血脈的吳王李恪算是中立親王,由他帶頭,程咬金和李靖這些大臣都會意思一下。
武元華說的不錯,光太子和魏王這兩股龐然大物就足夠他不缺資源,所以,他買下了剩下的三處里坊,接著應招難民,還有百姓。
只是,那三處里坊招來的百姓基本都是婦人和閨女。
想想也是,男兒在家整日耕地種田哪有這么多時間去賺外錢,哪怕一年能從九皇子那賺來兩貫,這些耕種的男人們也不會過來。
如果因為賺外錢而耽誤糧食產量不足,朝廷是要收回他們的良田,連帶著朝廷給他們蓋的房子也會一并收回,再甚至祖田,為了點錢連家都不要了,只要有腦子的人都不會這么傻。
四處里坊全部動工,產量翻倍,于是受益的不光是長安了,半個關中的黃熱病基本都被壓制下去。
也在某一天早朝時,李治得到了他期盼已久的三千兩黃金,但沒有加封官職,其實應該封個六品小官,畢竟這么大功勞,就連秉公無私的蕭瑀都上諫覺得九殿下功大勞苦,然而卻被李世民揮手駁回。
而李承乾和李泰相繼得到幾顆寶珠,以及多加三千食邑和百公頃良田,但讓他們更在意的是民心所望和大臣們的眼光。
其實在蚊香剛量產的第一天,朝廷便知道有這么個玩意了,只是因為主事者乃九皇子,所以大家都選擇靜悄悄的觀望,畢竟皇族代表的就是朝廷。
李世民得到的消息更早,百騎是他的鷹爪,整個長安有什么動靜肯定逃不過他的耳目。
皇帝也望子成龍,如今這造福全城的善事,是由他的幾個兒子聯手操辦,整個長安都流傳孩子們的美譽,他做為父親早就樂開了花,私下里都經常在大臣面前顯擺顯擺。
然而有一點卻讓皇帝哭笑不得,曾經心思讓九子去多買點驅蚊花品分給百姓們,誰知道忽然整出個蚊香來,當然,身為皇帝他是不會問孩子為什么懂蚊香制造,就當孩子后面有老師指導。
想要讓全帝國不再遭受蚊蟲之苦,單靠皇子們肯定不行,所以,李治將四處里坊全部開放,那些想要靠蚊香貿易的商人盡可進入坊內學習。
同一天,朝廷的命令下來了。
凡是學習蚊香制作的商人們,以后賣出的蚊香價格不得超過十盤一文,否則論罪處置。
就這樣還有好多商人樂的不行,十盤一文也是賺大了。
李治的四處里坊依舊免費發(fā)放,除非揮霍完所有的捐款和糧食,他不會貪污,也沒必要貪污,畢竟三千兩黃金已經到手了。
七月的第十天,關中地帶氣溫驟然暴發(fā),整個帝國都陷入酷暑當中,要非李治當初買下四處里坊供難民和百姓們勞作,只怕在這炎熱的天氣中會死掉不少人。
哪怕如此,四處里坊隔幾天都會死個人,中暑而死。
七月的第十四天,李治來到大行坊,看著墻面一個個府邸和名字,終于看到了萊國公府。
捐了十兩黃金,對官臣算是不少了,況且捐了是情分,不捐也沒人說道。
問題是,杜家打著誰旗號捐的呢,和誰走的最近?
當初在杜家出事,若說沒杜家一毛錢關系,李治肯定不信。
然而聽周帥言,杜家是打著魏王的旗號……
聽到這消息,王玉燕和鄭雅頓時暴跳如雷,若非李治在身邊,她們恐怕都要破口大罵了。
“無恥小人!”王玉燕忿忿道。
“魏王嗎?”李治冷笑一聲。
“哼,原以為魏王是一位飽讀詩書的正人君子,沒想到下手如此卑鄙?!编嵮判馗雍艽?,顯然是生氣導致的。
武元華笑道:“殿下,太子好像并沒有想象中的睿智,如果此次杜家選擇中立……”
“太子?”
眾女疑惑,這跟太子有什么關系?
“魏王和殿下一直是太子心中的一根刺。”武元華看著姐妹們道:“也許杜家打著太子的旗號前來捐贈,恐怕我們會真冤枉魏王?!?p> “這四哥,付出的代價真的不小啊。”李治背手看著墻面上的魏王二字,“這是人情,我欠他的。”
“魏王對這樁善事本可以無動于衷,但為了讓殿下看清敵人是誰,他寧可拉動麾下商會和貴族們與太子爭鋒,好讓杜家暴露出來?!蔽湓A接著道:“或許,魏王是我們的朋友,哪怕只是暫時的。”
李治點了點頭,認可道:“四哥最能隱藏自己,將來我們或許會被他吞噬,但現在,大家都有共同的敵人。”
說著,李治看著萊國公府那幾個字,陰惻惻道:“待我羽翼豐滿的那天,即便你兄弟二人乃杜如晦的子嗣,我也要將萊國公府連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