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它凝練了文學、音樂、舞蹈等的精華。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更是中華戲曲百花苑中的核心。
我對戲曲最初的印象,來源于老媽,因為老媽是個越劇迷。小時候,家里有不少磁帶,全是越劇曲目。老媽反復聽著,哼唱著,但我那時根本聽不懂她在唱啥,完全不會欣賞呢。
那時的我,只對磁帶盒上的圖感興趣。因為,不同的曲目,盒子上印著不同的人物及裝扮,頗具特色,尤其是花旦,華美極了。以至于后來,村子里有戲班子來表演時,我都會忍不住跑去看他們的服裝和打扮。別人在聽戲,而我在看不同角色的扮相。
當然,在老媽的持續(xù)影響下,我簡單地會唱一點越劇。記得有一年單位的年會,我嘗試過表演越劇,選了《五女拜壽》中的奉湯選段,學起了尹派的唱腔、小生的動作、姿勢、眼神,不過,過程異常艱辛。
前段時間,網絡上,一個女團火了。幾位00后大學生,用京劇的唱腔,特色的裝扮,共同演繹了古風歌曲《探窗》,點贊量上百萬。沒錯,她們就是上海戲劇學院的416女團。她們翻唱歌曲還有《赤伶》、《牽絲戲》、《萬疆》、《無歸期》等,老旦、青衣、花旦獨特又專業(yè)的唱腔,在這些流行音樂中,大放異彩,魅力四射。不少網友直呼,終于理解長輩們?yōu)槭裁聪矚g聽戲了。余音繞梁,沁人心脾,國粹的熱潮來了。她們是新一代的戲曲傳承人。
別開生面的表演形式,讓京劇在社交媒體上多了一種傳播方式,更加符合如今年輕人的喜好口味,非常有利于年輕人對戲曲文化燃起熱情。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戲曲的精髓,確實值得我們去傳承。
網絡上的走紅,對416女團的姑娘們來說,有些意外。其實她們拍翻唱視頻的目的很簡單,她們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聽戲,哪怕一百個人中只有一個。若能鼓舞起一小部分年輕人,她們就覺得自己成功了。
當然,在收到好評的同時,也有部分質疑聲,質疑者認為她們花里胡哨地在糟蹋國粹。其實,這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形式,也是文化傳承的生命力所在。唐不循賦而成詩,宋不循詩而成詞,元不循詞而成曲,形式多樣了,文化的根基也沒有丟,豈不是兩全其美。守護傳統(tǒng)文化,從來不是指一味地守舊,需要順應時代潮流,傳承、發(fā)揚、創(chuàng)新。
流行歌曲中融入戲曲元素,可謂是相得益彰。這樣可以促使很多年輕人,去學習,去了解戲曲文化,讓戲曲在年輕人群體中重新煥發(fā)魅力。
包括我自己,雖然小時候受過老媽的熏陶,但也沒有很深刻地了解過戲曲文化。以前總覺得聽戲是一件充滿年代感的事情,適合長輩們。如今想想,那時的想法真的不成熟啊。
除了416女團,網上還有宿舍里玩民族樂器的,二胡、古箏、笛子等一起吹奏流行歌曲,也是讓人耳目一新。原來,傳統(tǒng)樂器還可以這么玩。現(xiàn)在的年輕人,有創(chuàng)新、有活力,加以引導,必能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