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鬼谷鳳鳴

為償夙愿,先習揣摩

鬼谷鳳鳴 舞檐 3805 2019-06-27 22:24:20

  次日,于涼亭內,鬼谷子坐于亭正中,王言、蘇秦坐于兩側,面朝其師。

  鬼谷子謂王言曰:“為成你之夙愿,當學四學。”

  蘇秦疑惑道:“師妹有何夙愿?”

  鬼谷子回曰:“滅趙也?!?p>  蘇秦大驚曰:“天下諸侯,紛爭四起,彼此皆欲并之。滅小國易也,而七雄者,霸主也。欲滅其中一雄,余者諸侯將群起而阻之。故欲滅七雄之一國,何其難也!”

  鬼谷子曰:“言雖如此,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待天時地利人和皆備時,則事可成也。”

  蘇秦又言:“此乃困難重重也。”

  鬼谷子捋須而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者,勇士也!”

  蘇秦則曰:“師妹之志,何其大也。然為何滅趙?”

  王言回曰:“趙人可恨也?!?p>  這時鬼谷子說道:“滅趙之事,日后再談。今繼續(xù)講學?!?p>  蘇秦問曰:“何四學?”

  鬼谷子答曰:“一曰揣學:察言觀色,在其掌中,審時度勢,知其興衰;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修身:修真養(yǎng)性,凝神靜氣,由內及外,處變不驚。”

  蘇秦曰:“此四學,我已學揣學及言學?!?p>  鬼谷子對曰:“雖已學過,卻當溫故而知新,精益求精也!”

  蘇秦回曰:“老師所言極是。”

  王言問曰:“每一學該學過久?”

  鬼谷子回曰:“不定也。前三學,每學快則一年半載,慢則三年五載。而修身之學,需終生學之?!蓖跹晕⑽Ⅻc頭。鬼谷子繼續(xù)講道,“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少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何謂量權?曰:‘度于大小,謀于眾寡。稱貨財有無,料人民多少、饒乏,有余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群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知睿孰少、孰多?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兇?諸候之親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變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便、孰知?如此者,是謂量權?!?p>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具有惡也,不能隱其情:情欲必知其變。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問所親,知其所安。夫情變于內者,形見于外;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此所謂測深揣情。

  故計國事者,則當審量權;說人主,則當審揣情;謀慮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貴、乃可賤、乃可重、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shù)一也。故雖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謀,非揣情,隱匿無所索之。此謀之本也,而說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難為。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故觀蜎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變。生事看,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后論之。”

  王言和蘇秦皆聚精會神聽講,待鬼谷子將‘揣篇’講完后,蘇秦總結道:“此篇可一言蔽之為:欲游說天下人君,須察言觀色、審時度勢,而揣測諸侯真情。當其興奮時,便無法隱瞞真情,當其恐懼時,亦無法隱瞞真情。于此時方能有效游說及說服之?!?p>  王言則問曰:“量天下之權,揣諸侯之情,須觀天下之勢,通曉古今。可如何揣情,而知對方喜好、賢庸、善惡?”

  鬼谷子捋了下胡須,繼續(xù)講道:“摩者,揣之術也。內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隱。微摩之以其索欲,測而探之,內符必應;其索應也,必有為之。故微而去之,是謂塞□匿端,隱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無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從而用之,事無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圣人謀之于陰,故曰神;成之于陽,故曰明,所謂主事日成者,積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積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勝者,常戰(zhàn)于不爭不費,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靜也。正者,宜也。喜者,悅也。怒者,動也。名者,發(fā)也。行者,成也。廉者,潔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諂也。故圣人所以獨用者,眾人皆有之;然無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謀莫難于周密,說莫難于悉聽,事莫難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數(shù),故曰:道、數(shù)與時相偶者也。說者聽,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聽。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濕者先濡;此物類相應,于事誓猶是也。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獨行之道。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待鬼谷子將‘摩篇’敘畢,王言又曰:“故揣與摩相輔相成,欲揣則先摩之,未摩而揣之,必失準也?!?p>  蘇秦笑曰:“師妹果然聰慧,一言即明?!?p>  鬼谷子則笑曰:“方才我所言,不過為理也,欲精于揣摩,日后仍需踐于行,訴之口。方能用之有余,言之有理?!?p>  此時,正值日中。鬼谷子抬頭瞄一眼天空,說道:“今日到此為止,爾等自當領悟其中之精髓。”蘇秦和王言于是起身作輯而拜,以示敬意。

  這時,不遠處傳來一陣粗獷男聲:“鬼谷老師,菜置于何處?”王言往亭外望去,只見一青年男子身背簍筐,立于河邊,對著亭內喊道。

  于是,鬼谷子起身往青年走去。

  王言問曰:“此樵夫來此作甚?”

  蘇秦驚嘆道:“師妹怎知其為樵夫?”

  王言回曰:“他左手執(zhí)繩,右手握刀,此乃樵夫所備也?!?p>  蘇秦笑曰:“師妹果然聰慧,剛學揣術,已學以致用也?!?p>  王言嫣然一笑,回曰:“師兄見笑矣?!?p>  蘇秦又言:“師妹既能以刀繩而知其為樵夫,不妨再猜其為何至此?”

  王言又遠遠將樵夫上下打量一番,回曰:“樵夫如只為砍柴,則只帶刀繩即可,然此樵夫又身背簍筐,筐內各式蔬菜,剛又問老師:菜置于何處。而平日,我們未曾耕作,卻有膳食。由此可估,此人為送菜者或販菜者,并隔三差五送一趟也。”

  蘇秦稱贊道:“妙哉。師妹見微知著,偏辟入理,一字不差。此人為山下村戶,本職樵夫,名曰淖齒。平日上山砍柴時,順路帶上家中所種莊稼,送至鬼谷,以之換幣?!?p>  王言疑惑道:“我有一事不明。我們三人,皆歸隱于鬼谷,何來刀幣以換其物?”

  蘇秦回曰:“師妹這就有所不知。老師年少曾于楚為仕,有所積蓄。后又有孫臏、龐涓、張儀之徒,其徒發(fā)跡時,曾贈老師千金。故老師不貧也?!?p>  王言說道:“原來如此。師兄方才提及孫臏、龐涓、張儀三人,孫臏、龐涓此二人,我曾于古書上有所知曉,皆為用兵之才。然張儀者,我未曾聞也。莫非我讀書不精乎?”

  蘇秦笑曰:“非也!張儀者,十年前之事耳。其以連橫之術,助秦惠文王破諸國合縱,而官拜秦相。其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之寶。其三寸之舌,勝過百萬雄師!。此人捭闔之術甚精,為老師得意門生也?!?p>  王言又言:“夫張儀者,可算傾危之士乎?”

  蘇秦回曰:“其乃名副其實之傾危之士也?!?p>  王言轉而言曰:“我入谷四月,今竟第一次見此樵夫。”

  蘇秦笑曰:“此并不稀奇。昔日淖兄來此時,師妹非于洞內識字,就于亭內讀書,已然兩耳不聞窗外事,怎會留意有他人到訪。”

  王言低笑曰:“原來如此。”

  這時,淖齒與鬼谷子走進亭內。鬼谷子指著王言,向淖齒介紹道:“此乃我新收之徒,名曰王言也?!?p>  淖齒見是女子,不禁嘆曰:“鬼谷老師竟收女徒,可見姑娘巾幗不讓須眉也。”

  王言回曰:“見笑也。”

  淖齒對曰:“在下淖齒,為山下樵夫。日后姑娘若有需要到在下時,盡管開口?!?p>  王言拜輯而道:“先謝過淖兄?!?p>  淖齒回曰:“見外也!須于城里捎帶何物,告知便是,我必帶來。比如胭脂水粉、發(fā)簪衣裳?!?p>  王言說道:“如此之物,于我何用也。不過日后若需要淖兄相助,必請之。”

  淖齒笑曰:“姑娘怎能沒有胭脂發(fā)飾乎?”

  這時,一旁的蘇秦亦笑曰:“淖兄有所不知,我這師妹,不好女子之物,專喜卷中之學?!?p>  “不愧為鬼谷老師之徒,與常人異也?!彪S后,淖齒繼續(xù)說道,“時候不早矣,吾當砍柴去也?!?p>  于是,淖齒與鬼谷子師徒三人拜別。

  翌日,鬼谷子又于谷中涼亭講學,其謂蘇秦、王言曰:“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有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戲者,罅也。罅者,澗也。澗者,成大隙也。戲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戲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獨保其身;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jīng)起秋毫之末,揮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之謀,皆由抵戲。抵戲之隙為道術用。

  天下紛錯,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圣人鼠匿,貪利詐偽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離散,乖亂反目,是謂萌牙戲罅。圣人見萌牙戲罅,則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諸侯相抵,不可勝數(shù),當此之時,能抵為右。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戲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

  講完,鬼谷子繼續(xù)補充道:“方才所言,為‘抵戲’也,其既為揣學,又為言學。凡事都如甕有痕,于辯中則要善于發(fā)現(xiàn)對方之痕,既借其之痕,又需防己之痕。秋毫之痕,可變泰山之大。故痕小時需補住,大時需斷之,若大而不可收時,則將其碎之,痕隨之而滅也?!?p>  第三日,鬼谷子講如何揣天下之勢,而知強弱興衰。第四日講如何察言觀色,而知人心。第五日講如何證所揣為真,且不動聲色……王言也不知鬼谷子之揣學講了多久,只知自身修為突飛猛進,見微知著之技信手拈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