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畢懋康來敲門鬧醒了朱君安。
房間紅娘子的味道,朱君安貪婪的深吸一口“老畢有事?”
“朱公子,前面就是松江府,鄙人的老友徐光啟上月來信邀我前來,沒成想因急著做武鋼車給忘了??煞裆晕⒗@點路去拜訪一番?!?p> “哦!徐侍郎在老家?”
“正是!據(jù)說徐公擢升禮部左侍郎,皇上命他主持開局修歷,不想眼疾越來越嚴重,這次回老家,是求他的教友為他準備一個單照?!?p> 單照?好吧,繼續(xù)5000貢獻值。MD,原來就是眼鏡,那種老電影里德國軍官的眼鏡。這錢花的真TM虧。
“也好,徐侍郎乃我朝火器大家,我們一同去拜訪一番?!?p> “只是……”畢懋康又開始了。
朱君安以楞,明白了他的意思“呵呵,老畢你的意思我明白。徐侍郎身居廟堂,為國之棟梁。你擔心之事我絕不會做?!?p> 畢懋康有點不好意思“那老夫先去準備準備。此去上??h還有個把時辰,朱兄在睡會吧?!闭f完就退了出去。
這老頭!
叫人來講明調整航向,朱君安真就迷迷糊糊的又睡了。昨天又是和妹子講情報系統(tǒng),又是給這倆技術宅男解釋問題,很傷腦細胞的好吧。
再次被人叫醒,原來船已靠岸。朱君安下了船,不由的哼著“浪奔、浪涌”哈哈,這就是傳說中的上海灘,這里就是后世房價全國前列的地方?,F(xiàn)在是一片農(nóng)田,還有不少荒地。
朱君安、畢懋康、張繼孟一行三人,帶著兩名侍衛(wèi)下了船。老畢應該來過很多次,輕車熟路在前引路。
不一會,一套和老畢的宅子幾乎一模一樣的宅子出現(xiàn)在眼前。這年月清官都找同一個師傅做房子嗎?朱君安不由吐槽道。
宅子大門大開,一位老先生和一位更老的外國神父出現(xiàn)了。哇哦,古今中外有錢人都喜歡結交外國人。睡多了的朱君安今天戰(zhàn)斗力很猛,當然僅限在心里做杠精。
老先生拱手熱情道“哎呀!畢兄,你終于來了。你再晚兩天,老夫就得回京城了!”
畢懋康也回禮道“一直想來,可手里活放不下,差點就錯過了!罪過罪過!”
“哈哈哈!你這老東西”老先生熱情的拉著畢懋康的手“我來介紹,這位是我教神父郭居靜,意大利人。這次回來就是請他幫我找一個單照,哎年紀大咯!”
畢懋康與郭居靜互相行禮后,老畢介紹起自己人來“徐老,這位是我的忘年交,朱之文。張繼孟,快給郭世叔行禮。”
朱之文這個名字是為了掩飾身份,老畢和朱君安商量得來。既然你是老畢,我就是大衣哥,咱們一起步入星光大道吧。
徐光啟簡單一拱手,就邀請各位進了宅子。
在堂屋坐下,傭人上茶,諸位客氣一番后。徐光啟說道“得皇上器重,現(xiàn)鄙人和李之藻大人一同修訂歷書。不過在下這眼睛實在是沒辦法,才有求于郭神父。不想單照甚是稀少,郭神父也是剛到,鄙人和皇上告假兩個月,這在家多耽擱了二十多天,明日就得啟程回京了。不能與諸位暢聊,可惜可惜?!?p> 畢懋康真準備說話,卻被朱君安搶了先“久聞徐侍郎大才。在下想討一本《農(nóng)政全書》可否?”
所有人都驚呆了,因為時代的限制,知道徐光啟在寫《農(nóng)政全書》的人本就不多,而且由于今年來為官從政,從兩年前完成初稿至今尚未才完成修訂,并未刊印。
畢懋康今天的反應那必須點贊“徐老,是我和他聊天的時候提起過此書,朱兄很感興趣,不想今天自己向你討要起書來了?!?p> 徐光啟贊道“年輕人,居然問本官要的竟然是那本《農(nóng)政全書》,難得難得。說說為何對此書感興趣?”
“我大明農(nóng)業(yè)為本,農(nóng)業(yè)興百業(yè)旺。然而這些年大旱不斷,糧食欠收,百姓食不果腹,流民遍……”
“年輕人確實有些見地,不過什么流民遍野,未免危言聳聽了吧?!毙旃鈫⑦@中央高官,有點脫離群眾了啊。
“晚生說的是如果農(nóng)業(yè)出問題之后,可能,只是可能?!焙冒?,你又是老人又是高官,惹不起“對此徐侍郎有何良方?”
“農(nóng)業(yè)這些年水利方面的問題最大,越窮就越不修水利。當然老夫最近發(fā)現(xiàn)幾款南洋來的作物,耐旱還產(chǎn)量高,確實是解決進來糧食產(chǎn)量節(jié)節(jié)降低之快捷法門?!?p> “徐侍郎說的可是玉米和馬鈴薯?”
“老畢,你老小子眼光不錯嘛?!绷牡瞄_心的徐光啟先對老畢來了這么一句,接著認真答到“正是,此二作物我賦閑在家時,已經(jīng)在外面的田里種植成功。而且已經(jīng)記錄在了《農(nóng)政全書》?!?p> “晚生懇請侍郎大人賜書!”朱君安有點急。能不急嘛,朱大少現(xiàn)在缺糧,馬上就多幾千張嘴啊。
“老夫寫完書稿后之后,皇上便招臣進京為官,一直忙于修訂歷書,所以此書尚未修訂完成?!毙旃鈫o奈解釋道。
習慣了后世效率的朱君安,怎么都不肯相信。
徐光啟接著道“《農(nóng)政全書》乃是一本農(nóng)書,一旦出錯農(nóng)人一年的辛苦換來顆粒無收,那可老夫就是罪人?!?p> “可其中肯有可用之章回!為何現(xiàn)在西北年年大旱,侍郎何不將已修訂完成部分單獨成冊,可救民于水火??!”網(wǎng)文不都寫多少發(fā)多少么,這個老學究!朱君安心里吐槽道。
徐光啟沉默了一會,起身道“聽君一席話,老夫豁然開朗。你說得很有道理,年內(nèi)老夫一定將提前修訂完畢農(nóng)事、水利工程工程兩目,刊印并呈于皇上?!闭f完居然給朱君安行了一禮。
朱君安哪里好意思接,側身躲開“侍郎果然胸懷天下,晚生敬仰?!瘪R屁這東西沒人會討厭。除非你拍錯了。
徐光啟見對方不敢受自己一拜,心中對這個年輕人的評價再高了幾分“老夫所著《農(nóng)政全書》共12目,其中水利目九卷已經(jīng)完成,要不贈與你參考參考?”
“太好了,晚生感激不盡!”古代水利工程這塊是朱君安的短板,畢竟生活在有抽水機的時代。至于農(nóng)作物那塊,人家說了沒修訂完,也不好再要?!巴砩梢袁F(xiàn)在去取書?”
徐光啟笑著點點頭,叫來下人安排朱君安去取書。說不上話的張繼孟急忙起身一同離開,給三位老人家留下說話空間。
“哦,伯功對水利也感興趣?”
“為官一任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嗨!”最后的嘆氣多了些自嘲。
“伯功,相信我,你會用得到。走吧!”于是二人跟隨下人去了書房。
兩人點齊書,裝進木匣子里。見堂屋里的人沒出來,知道他們聊上了,于是找下人要了壺茶,坐在院里看起書來。
書看了過半,三人才從堂屋出來。徐光啟熱情招呼眾人用飯后,畢懋康起身告辭。
一番挽留,最后三人離開了。
回船的路上畢懋康感慨道“聽徐老講了朝堂和寧錦一線的事情,果如朱兄所言。哎”
“老畢啊,很多事情一步一步來吧。別學那個朱由檢,什么事情都急不可耐,呵呵,五年平遼。記住治大國如烹小鮮?!?p> “治大國如烹小鮮……”畢懋康和張繼孟不?;匚吨@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