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時間,蘇東未出承香殿半步。
他命尚書右仆射袁憲、中書舍人毛喜、侍中陳伯山、尚書左仆射陳伯恭,太子舍人司馬申、右衛(wèi)將軍蕭摩訶、翊右將軍陳伯仁、鎮(zhèn)前將軍陳叔英及六官長官大冢宰、大司徒、大宗伯、大司寇、大司空每日承香殿議事。
從朝廷舊制到如何改革,從地方實施到中央如何統(tǒng)籌。
從民生改善到如何使農(nóng)民有地可種,荒廢土地如何合理利用,地主階層擁地十之五六卻又不用服兵役,只知剝削農(nóng)民階層。
從經(jīng)濟改革到如何推進農(nóng)、商平等,弱化重農(nóng)抑商觀念,大力發(fā)展商業(yè)經(jīng)濟,以經(jīng)濟富國強民。
從軍武改革到如何求強,如何快速實行軍武強國。
...
所需議定制度改革及方案實在過多,十四重臣三日來皆是寅時入宮,午時方才離去,致使睡不脫衣,午不進膳,三日來皆是消瘦一圈,眼眶發(fā)黑,疲憊不堪。
而比之他們,蘇東更是操勞,這一件件制度改革皆是由他提出,三日以來,蘇東統(tǒng)共睡眠時間不超過九小時,每日僅睡三小時,進膳也只是虎咽幾口了事,腦中時刻都有諸多事務索繞。
柳皇后多次前來,蘇東勵志興國之心讓她很是欣慰,但蘇東這一忙便是廢寢忘食,這讓柳皇后震驚欣喜之余,開始擔心蘇東的身體。
蘇東傷勢的還未痊愈,如此披星戴月、夜以繼日的大肆透支精力來忙于政務,實在讓她擔心,柳皇后多次提醒蘇東進膳休息無果后,只好親自進御膳房為蘇東熬煮了熱粥,蘇東不忍傷柳皇后一片慈愛之心,這才停下休息了片刻與眾大臣共進熱粥。
十四重臣三日來對蘇東愈發(fā)刮目相看,蘇東不斷提出的制度改革及方案讓他們震驚萬分,而蘇東的深謀遠慮及雄心壯志也讓他們肅然起敬。
而今他們終于明白,于他們面前的,再也不是那只知歡曲女色享樂、而不知國政為何的庸主,而是一個足智多謀,擁有雄心韜略,勵志要開創(chuàng)一片大好盛世,轥轢軒、唐,奄吞周、漢,誓為千古之帝的雄主!
而蘇東為何要如此急切,定要在三日之內(nèi)與十四重臣商議出一個初步改革方案,因為他第四日便要登基為帝。
......
公元582年正月15日。
蘇東于太極前殿哀煢大行皇帝頊,追謚號孝宣仁和皇帝,廟號高宗;蘇東繼皇位,改元東山;尊母柳敬言為皇太后,立妃沈婺華為皇后。開糧倉、廣施難民,大赦天下。并頒布如下朝廷新規(guī):
實行三省六部制,廢除原有并不完善的舊制,以中書省決策,尚書省執(zhí)行,門下省審議為最高三省制,長官為令,秩正二品,直接向皇帝負責;并設御史臺,長官為御史大夫,秩從二品,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直接向皇帝負責。
廢除原有六官舊制,以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替代原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六部長官為尚書,秩正三品,除兵部外,其余五部皆向三省負責。
明確六部之責,吏部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兵部掌全國軍衛(wèi)、武官選授、簡練之政令;刑部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御史臺、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工部為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
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工部五部大小事宜由本部尚書先行注釋意見,如遇難決之事再交由三省聯(lián)審,如遇特大重要事件,再由三省聯(lián)審后呈報皇上審批。
兵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兵部大小事宜皆由兵部尚書先行注釋,如遇重大事件再面呈皇上,并賜兵部尚書御賜令牌,若遇特大重要事件,特許兵部尚書持御賜令牌,可不分晝夜,不分時宜,直接面呈皇上。
御史臺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與刑部、大理寺組成三法司,大理寺負責審訊人犯、擬定判詞,刑部負責復核,同時報御史臺監(jiān)審,如遇重大事件,三法司會審后再上報皇上審批。
鼓勵開荒,推行土地租傭制。
命各縣縣府統(tǒng)計荒蕪及未有播種的土地,并按每戶人口數(shù)分配給當?shù)剞r(nóng)民進行耕耘,租傭至一定年限歸其所有,每夏、秋兩季收獲后上交當?shù)剀姼磐恋厥斋@量三成的產(chǎn)量,另外七成的產(chǎn)量作為所耕耘者的傭金,并規(guī)定荒蕪土地開荒首季不征收土地傭金。
另初步擬定地主納糧政令,地主士紳不再免于稅收,每季均要納糧。
設州、郡、縣糧臺。
于全國44州145郡568縣各置糧臺,州為州糧臺,負責囤積督促一州各郡所上交糧產(chǎn),以供戰(zhàn)時軍用、災年鎮(zhèn)荒;郡為郡糧臺,負責收容督促轄內(nèi)各縣所上交糧產(chǎn),核實無誤后運之州糧臺囤積;縣為縣糧臺,負責收容督促地主階層產(chǎn)糧上交、農(nóng)民土地租傭糧上交,并在核實無誤后運之郡糧臺。
每一州糧臺設糧臺都督一名,由朝廷親派能人出任,并在每一州糧臺設糧臺督辦一名,由朝廷親派御史出任,直接向皇帝負責,擁密疏專奏權。
郡糧臺、縣糧臺長官由本郡郡守、本縣縣令兼任,督辦由本郡郡監(jiān)、本縣縣丞兼任。
推行農(nóng)、商平等,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
實行自由貿(mào)易,廢除自漢晉以來的禁海令,鼓勵沿海地域人民發(fā)展鹽業(yè),海洋漁業(yè)等,推行農(nóng)、商平等,廢除商賈之士后代不可為士,不可穿戴絲綢,鼓勵商賈小販個體商鋪經(jīng)營,大力發(fā)展絲織業(yè)、鹽業(yè),瓜果業(yè)、食宿業(yè),推動各州縣商賈小販之間的自由貿(mào)易,為資本經(jīng)濟繁榮奠定基礎,并初步制定商業(yè)法,明令商業(yè)稅。
......

王東山
本章生僻字及用語解釋 轥轢【lìn lì】踐踏;欺凌 轥轢軒、唐,奄吞周、漢:其中的軒為軒轅黃帝,唐也并非唐朝,而是唐堯,堯帝。 煢【qióng】孤單;孤獨 銓【quán】衡量,指選用官吏 陟【zhì】登高;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