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論賊
通過朱并的講述,吳耎才知道為何此時郯縣未在黃巾包圍中,不是他們真的有能力擊退黃巾賊,而是黃巾自己出了問題。
原來,在吳耎他們到來之前的數(shù)日,攻陷蘭陵后又來圍困住郯縣的黃巾賊不知發(fā)生了什么,竟然自動散開了。
而且這并非是有序的撤離,盡管黃巾本就是烏合之眾的形成,但在大體的行軍上還是有些模樣的,也就是真正打起來維持不住,可此番離去卻仿佛是一場沒有遭遇敵人的潰敗。
說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按照朱并的說法,當時在城樓上的他們所目睹到的,便是慣例過來叫城的黃巾賊突然崩潰一般四散而逃,任誰呼喚都叫不住。
郯縣城內(nèi)在人心惶惶之后都有些不敢置信,甚至以為這會不會是賊人的計謀,直到連過兩日都沒有再發(fā)現(xiàn)黃巾賊的蹤跡,才確信這一切是真的,他們逃過一劫。
而關(guān)于黃巾賊為何會主動——雖然這主動有些不對勁——退散,也有許多說法在城內(nèi)流傳,直到不久后收到了來自于朐縣的捷報,大家才算是明白了一切。
吳耎聽到這里也是了然,這本就在意料之中,事實上早在他們在朐縣給那位黃巾渠帥迎頭痛擊之后,東海郡乃至下邳的黃巾賊就注定成了一盤散沙。
張角安排各位渠帥在各方統(tǒng)屬,但人皆有私心,渠帥們自然是任人唯親,這自然能夠使得一方中上下皆聽從渠帥一人號令,統(tǒng)一一方、令行禁止,說到底是好事。
但事有利弊,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壞的一面,若一旦這渠帥本人去了,就沒有一個能夠令所有人都心服口服的統(tǒng)帥,最后便是分崩離析、各自為伍。
就比如這郯縣城外圍成的黃巾首領自然是那朐縣外折戟的渠帥的心腹,但他能夠上位大概全憑提攜,在渠帥喪命的消息傳來之后,毫無威望的他很快就失去了對部下們的掌控。
只是那時候還能夠堅持,畢竟就算是造反,也得有人先領頭。
但隨著朱并一紙納賢,甄姜又一路剿匪的消息傳來,在郯縣攻勢遲遲沒有進展的情況下,這支黃巾兵先行自我崩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過相比于朐縣那邊完全被甄姜打崩的黃巾賊,這里的賊眾們雖然也是潰逃,卻是自己主動逃散,某種程度上說,他們的實力得到了很大的保存。
而這也導致本應該是一件好事的“退兵”,逐漸成了困擾。
常理來說,這里的黃巾賊起事之初其實多是貧民,在這世道活不下去的貧民,他們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訓練,因為長久的饑困身體素質(zhì)也不達標。
在太平道的蠱惑下,他們拿起了自己最近的利器,跟著各方渠帥一起嗷嗷叫著撲向了那些往日完全不敢反抗的官軍。
完全想不到官軍脆弱不堪一沖的貧民們嘗到了甜頭之后,便開始從被逼無奈,而成為主動自覺地侵犯和劫掠。
雖然是一群烏合之眾,但人多到一定程度,也能形成一種勢,人數(shù)稀少而且同樣久疏戰(zhàn)陣的官軍倉促應戰(zhàn)下也不會有什么好結(jié)果。
不過順境黃巾賊自然能勢如破竹、一往無前,可一旦受到了阻礙,軍心很容易便會渙散,似郯縣城外這樣地自己潰退情理之中。
但是本來只是貧民的他們從賊容易,想要洗脫身上的污穢,重回清白之身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這些人的家園早就在之前就被更早的黃巾賊摧毀,之后隨波逐流又開始摧毀其他人的家園,直到最后每個人都無家可歸。
此時的他們,除了繼續(xù)做賊,別無選擇。
于是自覺不自覺地,雖然離開了黃巾首領的指揮,他們卻大多依然以一定數(shù)量的團體集結(jié)在一起,然后……繼續(xù)劫掠維持生存的生涯。
地方那些本來尚未受到黃巾侵擾的村莊、百姓就在這種情況下成為了他們的目標,而陸續(xù)遭殃。
這些消息自然也傳到了郯縣,傳到了刺史與太守的耳中。
“也就是說,我這一路過來剿滅的那些賊寇,有不少也是從圍困郯縣的賊眾中分離出去的?”
朱并點點頭,肯定了甄姜的猜測,接著說道:“原本在那些賊寇退散之后,我意號召各地縣衙重建,然后就地收攏百姓,免得流民繼續(xù)流躥。但有這些余孽在,卻是很難奏效?!?p> 甄姜問道:“使君的意思,可是要小女子去將這些賊寇全都掃蕩一遍?”
“不、不不……”哪知道朱并聞言卻是連連擺手,然后苦笑道:
“雖然甄姑娘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但以姑娘如今的威懾,那些賊眾有心要躲藏的話,以姑娘一人之力,恐怕也很難將他們盡數(shù)誅除?!?p> 甄姜默然,畢竟東??み@般大,徐州更大,以她一個人的力量,的確很難做到這一點。
其實朱并還有一點顧慮沒有說出來,他雖然看重甄姜這位戰(zhàn)姬的戰(zhàn)斗力,也有心讓其成為自己的一大臂助,但他之所以積極參與剿滅黃巾,并不全為了公心。
為何他要向整個徐州派發(fā)納賢令?這其實也是在籠絡地方大家族的力量,和那些可用之人的心,以為自己之后的繼任增加籌碼。
其實以此時徐州的情勢,下邳、瑯琊等地紛紛淪陷,東海若能夠自保便已經(jīng)是萬幸。
而且以官軍的力量,也很難組織起真正有效的對黃巾反擊,所以以朱并為首的徐州官面維持現(xiàn)狀、放任自流也未嘗不可,畢竟只是小股的匪患還不足以動搖到整個徐州的局勢。
但朱并的想法顯然不可能坐視不理,且不提那樣的話他最多事后免責,卻也只能夠黯然退出徐州官場,也宣告這一次從恩師劉寬處得來的機會成為一場空,他的良心亦難安。
或許是做了最壞的打算,朱并考慮起事情來也越發(fā)的全面。
這些散在各處的黃巾賊寇依然在禍亂百姓,因為其零星散亂各地,在之前已經(jīng)被削弱過一遍的各縣守備兵馬捉襟見肘,根本照顧不過來。
這也就使得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小股匪患的麻煩比之原本集結(jié)成大軍的黃巾賊眾更甚。
朱并先前的解決想法是,堅壁清野,令賊寇們無從劫掠,要么投降,要么集齊之后被官兵聚而殲之。
但這計劃在實施之初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首先就是那些百姓拒不從命。
堅壁清野不僅是要他們遷離,甚至還得毀壞他們的房屋,帶不走的東西也要一并銷毀,絕不能留下一分一毫給賊寇。
可對于百姓們而言,生活本就貧苦,留有片瓦之地已是不易,偏偏還要被毀去,對于官府承諾的保障也始終懷疑,離開故土已經(jīng)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了,何況還要毀壞家園?
而除了百姓,那些地方的豪紳們同樣不予配合,畢竟他們的勢力多來源于此地地緣人脈,而一旦離開,就算人還在,其他東西也會隨著遷移而無形消失。
在從下層到中層都沒有支持的情況下,哪怕府衙的人還能給他些面子,他也無法將這命令強制實行下去。
于是,他只能另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