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郯縣
與沿海的朐縣相比,作為郡治及州治的郯縣其城池規(guī)模自然要大得多,原本也要繁華許多。
不過近來因為黃巾賊的滋擾,郯縣附近的盜賊匪患聲勢漸長,加之這幾年收成本就不好,受到天災(zāi)人禍影響,周圍許多村鎮(zhèn)都有鬻兒賣女、易子相食的現(xiàn)象。
亂世人命如草芥,甚至不如草芥,這本就是常事。
而本該有保境安民職責的官府,在被圍困、滋擾的情況下自顧不暇,連組織反擊都很難做到,自然也是無力再護從百姓。
不過有一人卻從中看到了機會,看到了屬于自己,亦是屬于官府的機會。
將辦公地點定在此處的朱并作為徐州刺史,且又曾經(jīng)師承劉寬,當初上任自然也是想過好有一番作為的。
雖然歷經(jīng)桓帝和當今天子接連兩任的胡搞,加上恰逢天災(zāi)不斷,各地匪患更是不絕,但在黃巾大亂之前,漢室統(tǒng)治的根基依然還是比較扎實的。
士人和官員們的想法往往是皇帝受到了以張讓、趙忠等為首的“十常侍”的蠱惑,而非天子本身的問題,至于這到底是真這么想還是自欺欺人,就見仁見智了。
反正那時候的朱并就屬于立志于厘清地方、再回歸中央共同對抗宦官的一類人,若沒有這樣的志向,當初劉寬又怎么可能舉薦他。
只是理想與現(xiàn)實總歸是兩碼事,來到地方、接觸實際后,朱并才發(fā)現(xiàn)自己首先不得不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與地方各世家大族的斗爭與融合。
往往在一個完全重建的王朝初期,地方勢力是相對比較弱勢,吏治也會比較清明的,但后漢且不說到了如今,就是當初光武帝剛立國的時候,也有著諸多地方頑疾沒有消除。
中央與地方的斗爭矛盾更是兩百年后漢的沉積,一方面要強干弱枝,一方面卻又阻擋不了那些地方世族的壯大。
當然,后漢比前漢好的一點在于,各地都在亂,但是反倒沒有能夠出現(xiàn)一個如同八王之亂那樣的領(lǐng)頭羊反叛。
至于那些始終未絕的匪患,在出現(xiàn)黃巾這樣的大規(guī)模之前,也并不被朝廷放在眼里。
話說回來,朱并在某種程度上或許還得要感謝黃巾之亂,對他來說起得正是時候,讓他快要走到絕路的仕途都有了新的希望。
當然也僅是希望,想要絕處逢生,還需要別的操作,而接下來的應(yīng)對便是重中之重。
當?shù)弥⒋筌娂Y(jié),但在短時間內(nèi)恐怕很難影響到徐州戰(zhàn)局的時候,朱并是有驚有喜。
驚的是沒有精銳的中央禁軍可以依靠,僅靠著州郡內(nèi)這些兵馬,還需要再行募兵;喜的卻是這正好可以給他機會,堂而皇之將徐州的力量約束起來。
所謂一州刺史,督查各郡,而各郡的太守從位份上并不比刺史低,甚至可說除了接受刺史監(jiān)督,太守的地位和權(quán)柄都是在刺史之上的。
這也是為何朱并之前的想法很難施展開,因為手中無權(quán),無人肯聽他的。
而為何他現(xiàn)在又突然有了信心?這自然是因為除了朝廷出兵的消息之外,他還額外得到了一份由天子親手所書的旨意。
因黃巾肆虐,徐州雖然匪患相對輕些,但下邳、瑯琊等地先后大片淪陷,東海亦有幾縣陷于危難。
而作為郡治及州治的郯縣,之前也曾幾度受到黃巾威脅。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雖然刺史原本便有位卑權(quán)重、以低制高之意,但天子卻屬意代表中央意志的刺史,能夠主動出面統(tǒng)轄各郡,首先自行募兵抵擋匪患。
在朝廷大軍尚未抵達之前,至少要將亂象控制在一個可以接受的范圍內(nèi)。
朱并得到這樣一個命令,卻很難不往更深處想。
譬如說,朝廷是否有更進一步的收攏地方權(quán)柄之意,亦或者是對各郡太守過度自治不滿,有意抬刺史以壓太守。
還是,有什么其他更多的企圖?
當然,更急切也是當前朱并必須要首先面對的,還是黃巾賊亂,若是不能平定賊亂,那后面想得再多也是無濟于事。
其實相比于鄰近的青州、豫州,徐州的黃巾之患已經(jīng)算是程度比較低的了,若是能夠集街到全體徐州本土力量,靠著他們也自然能夠抵擋得住黃巾的侵襲。
“后來”的陶謙奉朝廷之命出仕徐州,便是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平定徐州黃巾亂,雖然那已經(jīng)是黃巾大亂之后,那些曾經(jīng)的徐州黃巾余孽舉事。
說是黃巾賊,不過更像是打著黃巾名號的大股匪患,在沒有外部支援的情況下,力量自然不可能比得過官面。
何況真正的百萬黃巾在朝廷大軍面前也不過是土雞瓦狗了,況乎這些“余孽”?
徐州多山地,又有不少川流,有山賊水賊多是常事,除非真正做到吏治清明,百姓安居,那樣就能盡可能減少,卻也做不到根治,畢竟有些人的壞,也會壞得很純粹。
而對于朱并而言,他在此次黃巾大亂中,所看到的自然是自己多年無望的仕途,又有了一個進身之階,若是能夠借此機會,多多表現(xiàn)出彩,那豈不是……
越到了動亂時期,有些人的不安分和野心反倒會越發(fā)強烈起來。
所以這一次對于徐州各郡縣的邀請,朱并才會采取廣撒網(wǎng)的原則,寧有錯漏也絕不放過,反正都發(fā)了,至于來不來那是另外一回事。
“舉棋不定,使君在為何發(fā)愁?”
刺史府邸中,堂閣前、槐樹旁,兩人相面而坐,正在對弈。
面寬眉重的朱并手執(zhí)一枚黑子,卻久久未落下,眉頭深鎖,似在失神。
聞言他恍然過后,失笑搖頭道:“諸葛先生觀察細致入微,卻知我是在發(fā)愁?”
朱并對面那一人,氣度儒雅、神情泰然,一副高端文士的樣子,微微一笑道:“使君既不是在發(fā)愁,莫非是在相思?”
“哈哈哈……”朱并不由得大笑起來,頓了一會兒輕輕落下一子后,才正色說道:“諸葛先生以為,黃巾之亂,幾時方平?”
“使君所問,是何處黃巾?”
朱并先是愣了一下,接著便又沉默了下來。
是啊,何處黃巾?
起碼在徐州這邊,朝廷大軍照顧不到,基本就是由他們先自生自滅,等到騰出手來再行解決。
當然這也是因為徐州之亂確實未觸動根本,朝廷也有不急的理由。
所以,還是要靠自己……
“也不知道,那位戰(zhàn)姬到了何處?”這時那位諸葛先生又微笑道:“不瞞使君,家中小兒聽說了戰(zhàn)姬故事,天天叫嚷著要見上一面,實在聒噪啊。”
朱并又不由得大笑起來,與諸葛先生調(diào)笑兩句繼續(xù)對弈,但心里同樣也跟著有些期待起來。
所謂戰(zhàn)姬,又會是何等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