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小王夫人來了,阿嬌忙從外王母身旁起了身,往母親下首走去。
長幼有序,小王夫人即便只是嬪妃,但也是長輩不是?
阿嬌又不是真正不曉事的兩歲孩童,如何能借著外王母受小王夫人的禮呢?
她動作很迅速,以致于外王母和母親還沒反應過來,她已經(jīng)都站好了。
外王母和母親都頗為訝異:這也沒人教過她這些啊。
但等想到之前阿嬌因在大喪上哭鬧而堅持自罰,母女倆又不禁齊齊欣然一笑,愈發(fā)覺得阿嬌真是與眾不同。
若不然,怎能小小年紀便這般明禮孝順呢?
阿嬌的注意力則全在即將出現(xiàn)的小王夫人身上,她翹首以待地望著殿外,關于小王夫人的點點滴滴也自然而然地涌上了她的心頭。
小王夫人名兒姁(xǔ)①,小了王夫人七歲。
王夫人止有這么一個胞妹,又一同嫁給了漢家天子,但姊妹倆的人生軌跡沒有因此大同小異。
王夫人母憑子貴,從皇后順利登上太后之位不說,便連與漢室半點關系沒有的前夫女兒金俗都因此得了錢千萬,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頃不算,還依照縣君的規(guī)格得了湯沐邑,被封為修成君。
外王母當時簡直都要氣瘋了,“孤倒不知先帝居然還有個女兒流落民間。”
可又能怎么辦?
那是劉徹的親長姊,不知道還好,知道了還能由著她繼續(xù)蓬頭垢面地討生活,那豈不是讓煌煌漢室為天下所恥笑?
于是,為了不成為市井間茶余飯后的無聊談資,外王母是忍也得忍,不忍也得忍。
只不過外王母的眼光不可謂不毒辣,她早在尋金俗回來時便說她作為承繼殷實家業(yè)的獨生女,居然短短幾年便把日子過地那般窮愁潦倒,如今潑天富貴又來地如此輕松,之后要惹劉徹煩心生氣的時候只怕還多著。
后來,這話果然得到了驗證。
但那是很久之后的后話了,這里便先不提了。
而小王夫人,卻是在二十四歲這樣的花信之年便香消玉殞了。
她去世時,她四個兒子中最大的才三歲,最小的尚未滿月。
彼時,阿嬌五歲,金屋之誓剛立。
幼時的記憶本就是大片大片地斷層,只有格外印象深刻的事情才能略微鮮明完整。
而她和小王夫人接觸又甚少,于是以致于現(xiàn)下無論如何地竭力回憶,也實在是一點都記不得她的模樣,便連模模糊糊的大概影像都沒有。
但因為有王夫人這個姊姊,又為舅父生下了四個皇子,小王夫人的名字注定不會被人所遺忘。
前世時,母親曾感慨說如果真要在舅父的后宮中選個什么第一寵妃,那一定是小王夫人。
阿嬌當時還奇怪,不應該是栗姬嗎?
在她看來,栗姬盛寵多年不衰,長子劉榮又曾被立為太子,她離皇后之位真的就只是一步之遙而已。
所以她囂張跋扈,打從一開始便覺得那是她的囊中之物,便連對母親都敢出言不遜,態(tài)度輕蔑。
難道不應該栗姬才是第一寵妃嗎?
一束星
①、姁:形容女子神態(tài)和悅嬌媚,如“姣服極麗,~~致態(tà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