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1 f(5)=53.5 , f(20)=47. 5 20 。 2 0<x
f(10)=59; 16<x<30 ,f(x)遞減函,, 10 , 6 。
3 0<x<10 , f(x)>55, 6<x<10; 16<x<30 , f(x)>55, 16<x<17.3
, 55 11。3 , 13 ,聽懂了沒!馮懿一回頭,洋洋趴桌子上睡著了,馮懿嘆了口氣,洋洋的睡夢中:“馮懿講的這些題都跟你天文一樣,”越聽越困,等洋洋睡醒,馮懿就換物理講:“第一章運動的描述一、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其它物體位置的變化,簡稱運動。
二、參考系:在描述一個物體運動時,選來作為參考標(biāo)準(zhǔn)的另一個物體。
1.參考系是假定不動的物體,研究物體相對參考系是否發(fā)生位置變化來判斷運動或靜止。
2.同一運動,選取不同參考系,運動情況可能不同,比較幾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時必須選擇同一個物體作為參考系才有意義。(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3.方便原則(可任意選擇參考系),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通常以地球為參考系。
三、質(zhì)點: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zhì)量的點。
1.質(zhì)點只是理想化模型
2.可看做質(zhì)點的條件:
?、盼矬w上任一點的運動情況可代替整物體的運動情況,即平動時;
?、撇皇茄芯课矬w自轉(zhuǎn)或物體上某部分運動情況時;
?、茄芯课矬w運動的軌跡,路徑或運動規(guī)律時;
?、任矬w的大小、形狀時所研究的問題影響小,可以忽略時。四、時間:在時間軸用線段表示,與物理過程相對應(yīng),兩時刻間的間隔;
時刻:在時間軸上用點來表示,與物理狀態(tài)相對應(yīng),某一瞬間。
區(qū)分:“多少秒內(nèi),多少秒”指的是時間;“多少秒末、初、時”指的是時刻。五、路程:標(biāo)量,表示運動物體所通過的實際軌跡的長度;位移:矢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線段長度為位移大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在單向直線運動中兩者大小相等。
矢量,有大小,方向的物理量;標(biāo)量,只有大小,無方向的物理量。
六、打點計時器:記錄物體運動時間與位移的常用工具。
電磁打點計時器:6V 交變電流,振針周期性振動t=0.02s ,
電火花打點計時器:220V 交變電流,放電針周期性放電t=0.02s 。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研究實驗
注意事項及實驗步驟:
1.限位孔豎直向下將打點計時器固定,連接電路;
2.紙帶與重錘相連,穿過限位孔,豎直上提紙帶,拉直并讓重物盡可能靠近打點計時器;
3.先接通電源后松開紙帶,讓重錘自由下落;
七、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速度和速率:單位(/m s )轉(zhuǎn)換:11//3.6km h m s =
1.平均速度:描述做變速運動的物體在一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位移S 與時間t 的
比值,它的方向為物體位移方向,矢量,/v S t =;
2.平均速率:路程S 路與時間t 的比值,標(biāo)量,/v S t =率路;
平均速率一般大于平均速度,只有在單向直線運動中,兩者大小相等。
3.瞬時速度:物體經(jīng)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時運動的快慢程度,簡稱速度,矢量,它的方向為物體在運動軌跡上該點的切線方向;
4.瞬時速率:簡稱速率,速度的大小,標(biāo)量。
八、加速度:矢量,速度的變化量與發(fā)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1.加速度定義式:
0()//t a v v t v t =-=??,速度變化量v ?=0t v v -,/v t ??稱為速
度的變化率,單位:米每二次方秒,2
/m s 。物理意義:描述速度變化快慢; 2.加速度a 與速度v 、速度的變化量v ?之間的關(guān)系;
3.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恒定不變(包括大小、方向)的直線運動;
4.判斷物體做加速運動或減速運動的條件:選初速度
0v 方向為正方向,
a 增加,v 增加快
a 與0v 、v 同向,加速,v 增加
a a 減小,v 增加慢
a 與0v 、v 反向,減速,v 減小
注:加速度只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
向上傾斜:正向勻加速直線運動; t 軸上方
(正方向)向下傾斜:正向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上傾斜:反向勻減速直線運動; t 軸下方
(反方向)向下傾斜:反向勻加速直線運動。
正負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如:速度3m/s 與-5/m/s,后者比前者大。
九、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S-t )與速度-時間(v-t )圖像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v-t )圖像的分析和比較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一、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 1.速度公式:
0t v v at =+(速度-時間關(guān)系)
;
2.位移公式:2
01
2S v t at =+(位移-時間關(guān)系);
3.推論式:22
02t v v aS -=(速度-位移關(guān)系);(找出題中給出的物理量后運用公式)
a 增加,v 減小快
a 減小,v 減小慢
4.平均速度連等式:
22t t v v S v v t +=
==,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5.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與初、末速度的關(guān)系式):
2
2t t v v v +=
;
6.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與初、末速度的關(guān)系式)
:
2
S v =
比較中間時刻和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大小:2
2S t
v v >;(適用于一切勻變速直線運動)
二、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 1.條件:①初速度為零(即
00v =);②僅受重力作用(加速度a g =)
;
2.自由落體加速度g ,大小:29.8/m s ,粗略2
10/m s ,方向豎直向下;
g 值的變化:A .維度越高g 越大;B.高度越高g 越小;
3.自由落體運動為勻加速直線運動,由條件推到其規(guī)律公式:①速度公式:
t v gt =(速度-時間關(guān)系)
;
?、谖灰乒?
212S gt =
(位移-時間關(guān)系);
?、弁普撌? 22t v gS =(速度-位移關(guān)系)
;(找出題中給出的物理量后運用公式)
?、芷骄俣冗B等式:
22t
t v S v v t =
==;
三、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紙帶的處理
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位移差是恒定值:2
S aT ?=(勻變速直線運動判別式);
推廣:
2()M N S S a M N T -=
-,1
2N N N S S v T ++=
(某點速度),用于分析紙帶的運動。
⒈求加速度:
奇數(shù)段:
31
22S S a T -=
,(在此若為3段時,則去掉中間段);
偶數(shù)段:
42312()()
22S S S S a T -+-=
?,(第1個“2”代表項數(shù),第2個“2”代表間隔差);
2.求瞬時速度:
記數(shù)點“3”的速度為:
23
32S S v T +=
,(點“3”為點“2”和“4”中間時刻)。
已知“相鄰兩個記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或“每5個點取一個記數(shù)點”,則時間間隔
0.1T s =,打點計數(shù)器的工作頻率都是50Hz 。
四、行車安全
反應(yīng)時間0t :在此時間段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反應(yīng)距離
1S :即勻速直線運動的距離,初速度為0v ,則有100S v t =;
剎車距離2S :即勻減速直線運動的距離,有2
022v aS -=,即
20
22v S a -= 0a <;停車距離S :發(fā)現(xiàn)狀況到車停下的距離,有12S S S =+。
五、追及和相遇 1.
00v =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甲追同向的勻速直線運動的乙,一定能追上。
A .追上時:0S S S =+甲乙,0S 為初始時刻甲和乙的間距;
B .當(dāng)
v v =甲乙時,即追上前甲和乙的間距S ?有最大值。
2.勻速直線運動的甲追同向 00v =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乙。
0S S S <+甲乙,追不上;
A .當(dāng)
v v =甲乙時若有 0S S S =+甲乙,恰為追上或追不上;
0S S S >+甲乙,追上。
B .若追不上,即
0S S S <+甲乙,v v =甲乙時,甲和乙的間距S ?有最小值。
3.速度大勻減速直線運動的甲追同向速度小的勻速直線運動的乙。
0S S S <+甲乙,追不上;
S 0v
A .當(dāng)
v v =甲乙時若有 0S S S =+甲乙,恰為追上或追不上;
0S S S >+甲乙,追上。
B .若追不上,即
0S S S <+甲乙,v v =甲乙時,甲和乙的間距S ?有最小值。
4.速度小勻速直線運動的甲追同向速度大勻減速直線運動的乙。一定能追上,追上時
0S S S =+甲乙,注意乙何時停下。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彈力方向的判斷(具體圖例詳見筆記)
1.點與平面:彈力垂直于平面;
2.點與曲面:彈力垂直于點的切面;
3.兩平面:彈力垂直于接觸面;
4.平面與曲面:彈力垂直于平面;
5.曲面與曲面:彈力垂直于公切面。
二、胡克定律
公式:F kx =,k 為勁度系數(shù),單位/N m ;
x 為彈簧伸長量或縮短量,伸長量:0x l l =-,0l l 、分別代表彈簧伸長后的長度和原長;
縮短量:
0x l l =-,0l l 、分別代表彈簧縮短后的長度和原長。
三、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作用力。
?、女a(chǎn)生條件:A.接觸;B.彈性形變;C.粗糙;D.相對運動;⑵大小:
f N
μ=動,
μ為動摩擦因數(shù),取決于接觸面粗糙程度和材料,一般01μ≤≤;
N 為正壓力,垂直于接觸面;(正壓力:垂直于接觸面并使接觸面發(fā)生彈性形變的力)
?、欠较?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與接觸面相切。注:①
f 動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與運動方向可以相同或相反;(區(qū)分相對運動和運動)②
f 動
可以是物體運動的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2.靜摩擦力:阻礙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作用力。
?、女a(chǎn)生條件:A.接觸;B.彈性形變;C.粗糙;D.相對運動趨勢;⑵大小:
a.物體靜止,由二力平衡知,靜摩擦力的大小隨外力增大(或減少)而增大(或減少);
b.取值范圍:max
0f f <≤靜,
max f 為最大靜摩擦力,max f f ≈動;
max F f <,相對靜止;這是物理,這是老師劃的重點,別打哈欠,記得記記,記腦子里”洋洋只顧著點點頭,馮懿:“還學(xué)不學(xué)”洋洋:“學(xué)啊,當(dāng)然學(xué)。”馮懿前桌顧子寒我們班班長扭過來頭對著馮懿說:“她這個腦子待回爐重造,你給我講一下題吧!”馮懿就不說話。他就把頭扭過去了,洋洋:“馮懿,你先看你的吧,我自己看看這題?!瘪T懿:“我盯著你都敢睡覺,我不盯著還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