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老漢今天上午在作者專區(qū)看到的一篇指導性文章,希望能對新人作者們,起到一定程度的幫助。
?。ㄆ鋵嵗蠞h覺得自己能這么快調(diào)整過來,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幸虧胃動了手術,不能喝酒了,要不老漢是真想浮一大白啊。不說了,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感謝寶劍鋒先生的那句十年飲冰,難涼熱血。感謝生活帶給老漢的挫折和磨難,讓老漢更加堅強。)
判斷成功容易,判斷失敗卻很難。明明寫得不錯,完全可以成功的作品,因為一時的挫折而放棄,這當然很可惜,而明明徹底失敗的作品,卻因為不信邪而不斷寫下去,浪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這同樣可惜。
那么,到底要怎么去判斷作品是否已經(jīng)失敗呢?
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因為哪怕是經(jīng)驗特別豐富的老編輯,他可以看到一本書時拍案叫絕,很喜歡這本書,或者他雖然不喜歡,但他可以認定隔壁小孩一定喜歡,同事老王一定喜歡,家里三嬸嬸一定喜歡……只要有一批人喜歡,書當然就是好的。
但反過來,如果老編輯自己不喜歡,隔壁小孩不喜歡,老王不喜歡,三嬸嬸不喜歡,書就一定不好么?這幾個人真能代表全人類嗎?憑什么街頭的路人甲一定也不喜歡呢?而退一步說,哪怕這書當前真的全世界都不接受,又憑什么說后世的人們也不喜歡它呢?
所以,嚴格意義上的判斷失敗,算是無解的。
好在,我相信各位作者并不是來較真的。如果以商業(yè)化為寫作目的,在這個前提下,無論作品在后世會多紅,無論地球某個角落的人們會多喜歡,只要它當前不被人接受,只要它連簽約都簽不了,其實就可以斷定失敗了。
而在這方面,我可以站在編輯的角度,從我們工作的流程、準則、心態(tài)出發(fā),讓各位作者,尤其是新人作者,能夠了解編輯是怎么決定是否簽約,是否給推薦的,從而幫助大家判斷作品是否該被放棄。
首先說簽約。
編輯提交簽約,有主動和被動兩種方式。
主動簽約,就是編輯主動在后臺掃書,審書,所有達到一定字數(shù),進入編輯后臺的作品,他們會抽空一本本看下來,覺得好的,他們就會主動提交簽約,讓簽約編輯去找作者,而這時候,簽不簽就是由作者來決定了。
主動簽約會有一定的隨機性,因為編輯工作有時忙碌有時空閑,而每部作品進入后臺的時間,更新速度,也并不一致,所以當編輯第一次審核到某部作品時,有可能只有兩三萬字,有可能達到四五萬字,或者更多。
當他審到作品時,如果覺得作品尚可,他可能直接提交簽約,也可能放在一邊跟進關注,選擇繼續(xù)看看后續(xù)文章,繼續(xù)觀察一陣。
在這里需要額外說明幾點。
1,每一部作品都會由多位責編交叉審核,責編的意見會反饋給主編,最終決定是否簽約的是主編。而主編會很大程度上參考責編意見,尤其是建議簽約的意見。所以,如果幾位責編都不建議簽約,主編有很大可能也放棄,但也有一定幾率,因為他找到作品的某個閃光點,所以決定簽約。而如果責編中有多位或者一位的意見是簽約,一般來說,主編都會慎重考慮的,除非完全確定作品不行,否則他提交簽約的概率是很高的。
2,在某些巧合下,作品會在兩三萬字甚至更短的時候,進入編輯后臺,并剛好被審核到,第一時間提交簽約。所以兩萬字就簽約是完全可能的,但這完全不等于所有的作品都是兩萬字簽約,更不等于兩三萬字不簽就意味著編輯看不上,這時候,編輯都未必審核到呢。
3,編輯初次審核后,立即決定簽約的作品,不代表一定比決定跟進關注的作品要強,或者說,晚簽的未必不如早簽的。兩者的區(qū)別,只在于一個已經(jīng)讓編輯看清了,一個還沒有。這就好比選美,一位選手走過來,我們看清了,認為顏值可以,就亮燈通過,另一位還在遠處,朦朦朧朧沒看清,想等她走近些看,這時候,說她不如前一位,可就言之過早。
說完了主動,再說被動簽約。
對編輯來說是被動,對作者來說就是主動,主動去申請簽約。當作品達到一定字數(shù)標準后,就獲得了申請簽約的資格,作者可以主動申請,讓編輯審核。
和主動簽約的隨機性不同,被動簽約有嚴格的規(guī)則限定,比如,作品申請后,不論是否通過,編輯都必須給予明確的答復,并且一定要在七個工作日內(nèi)完成審核,不得拖延。
編輯主動審核時,一時無法判斷的可以先放一放,繼續(xù)觀察,但當他遇到簽約申請,就必須立即做出決定,要么簽,要么不簽,不可能有第三種答復。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作者主動申請是能夠提高通過率的,因為編輯的選項從三個減少到兩個,原本他選擇跟進關注的那部分書,就一定要做個二選一,所以至少有一部分書,會直接通過審核。
另外,當作者申請簽約時,編輯理論上是一定要進行審核的,哪怕他此前已經(jīng)看過作品,已經(jīng)做出了跟進關注或是不簽的決定,他也得重新審核一遍。不過,因為審核工作畢竟是人工進行,多多少少會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如果他近期已經(jīng)看過作品,并對它印象非常深刻,是有可能不再重看,直接做出決定的。
所以,如果作品經(jīng)過了大修,或者有其它重要的變化,建議在申請時注明已大修過,免得編輯因為舊印象,直接做出失誤的決定。
以上是兩種簽約方式,但不論是哪種,簽約標準都是一致的,合約也都完全一樣。
至于具體的簽約標準是什么,編輯憑什么決定是否簽約,這可以參考往期文章《簽約標準到底是怎么定的》。
簡單來說,就是編輯根據(jù)經(jīng)驗,判斷作品是否有好看,是否有很多人會喜歡,是的話就會提交簽約。而如果不是,那就看作品是否在某方面亮眼,比如創(chuàng)意特別出彩,文筆特別好,故事特別主旋律……是的話,也有很大可能提交簽約。
在這方面,應該不難理解。作者們也完全可以換位思考,想想自己如果是編輯,會如何進行審核,如何進行判斷。相信大家會得出差不多的結(jié)論。
簽約申請是很容易判斷成敗的,因為只要主動申請一次,幾天后就有結(jié)果了,成就是成,不成就是不成,毫不含糊。
而問題的關鍵,在于申請失敗時,如何判斷下一次申請是否有成功可能,或者說,當字數(shù)累積得更多時,能否增加簽約成功率。
對此,我覺得要分兩個階段來看待問題。
第一階段,是常規(guī)簽約字數(shù)范圍內(nèi)。大體是30萬字以內(nèi),尤其是20萬字以內(nèi)。
在這一階段,簽約失敗,除了因為作品確實很差之外,也有很大的可能,是編輯還沒下定簽約決心,還想多關注一下。
畢竟,好到能讓人一眼認定,或是差到讓人直接放棄的作品,都算是少數(shù),更多的還是兩者之間,不上不下的那類。而對于這些作品,字數(shù)越多,簽約的概率自然就越大。
因為字數(shù)增多,不代表作品更好,但在質(zhì)量保持穩(wěn)定的情況下,字數(shù)越多,自然就證明作者越穩(wěn)定,不是只能寫幾萬字,就后續(xù)乏力的類型。這樣,當然能幫助編輯下決心去簽。
所以,在這個階段,字數(shù)越多越容易簽,是成立的。如果作者本人無法判斷作品成敗,那么,在簽約失敗后,建議別輕易放棄,繼續(xù)寫下去才是上佳選擇。如果你寫到10萬字時簽約失敗,那么繼續(xù)寫到20萬就很可能成功了,但如果這時候換開新書,同樣再寫到10萬字,失敗的可能卻很大,兩個10萬字,是不如一個20萬字的。
第二階段,自然是常規(guī)簽約字數(shù)之外,30萬字之上。
上面說過,當編輯無法下決心時,會繼續(xù)關注,等作品字數(shù)更多時再看看。不過,這個跟進關注,不是無休止的,如果編輯跟進到三四十萬字還下不了決心,那就成了笑話了。
到這個階段,如果申請簽約還失敗,其實就可以認定編輯是放棄了。
那么,繼續(xù)寫下去,字數(shù)再多點,會不會增加成功概率呢?
當然還是會的。因為上文也同樣說了,商業(yè)價值不是決定簽約的唯一依據(jù),還會有其它因素決定,比如作者的毅力。如果有人能堅持寫到百萬字,兩百萬字,這毅力不說感天動地,但感動編輯還是很有可能的。
不過,問題在于性價比。
在第一階段,字數(shù)的累積并不需要花費太大功夫。如果10萬字簽約失敗,那么再寫到15萬,或者20萬字,字數(shù)直接翻了一倍,成功率大增,但實際也就多寫了5萬字10萬字而已。
但第二階段則不同。如果作品已有30萬字,那么再寫10萬字,甚至20萬字,也沒讓人覺得增加了多少。尤其是,這是編輯已經(jīng)放棄的情況下,是不再靠質(zhì)量,而是靠字數(shù)砸人的時候,可以說,10萬20萬字,壓根就砸不起多大的水花。
而要直接寫到百萬字,要花費多大的心力?更何況,寫到百萬也只是增加概率而已,并不代表百萬就是終點,就是勝利。
所以,就我個人而言,覺得在這個階段,想靠累積字數(shù)取勝,意義是不大的,至少不劃算。
也正因為如此,如果常規(guī)字數(shù)范圍內(nèi)還沒能簽約,我覺得就可以判定失敗了。
當然,如上一篇文章所述,判斷失敗不代表就要立即停更,我更建議先尋找原因,想好修改或開新書的計劃,然后再停更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