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軍事

一等戰(zhàn)功

第十二章 白袍老道

一等戰(zhàn)功 西尼尼根 3471 2019-03-09 12:05:00

  抗日神劇里往往把日本士兵展示得像一個個蠢貨。實際上,他們是訓練有素的軍人。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期間,日本軍人武裝精良,給養(yǎng)充足,作戰(zhàn)能力非常強。

  衛(wèi)十一一時氣憤,用手中的三八大蓋擊斃了日軍翻譯。其余的日本兵沒有表現(xiàn)出過多的慌張,而是迅速匍匐倒地,做好了打仗的準備。

  衛(wèi)十一趴在草叢中,一動也不敢動,要知道他面對的可是一個日軍先遣隊,差不多一百人的隊伍,有騎兵,有汽車,還有步兵。衛(wèi)十一在草叢中確信自己跑不過汽車和騎兵。

  他的大腦中開始對周邊的形勢進行思索,想要找到一條活命的道路。如果落在日軍手中,下場他已經(jīng)提前看到了。

  日本士兵見四處沒了動靜。他們摸不清敵人是在哪個方向的,便朝著路兩邊的樹林里漫無目的地放槍,試圖把潛伏的殺手逼出來。

  衛(wèi)十一趴在地上更不敢行動。他看到有一個十幾人的搜索隊,朝著自己的方向過來,心中有些慌亂??墒窍氲絼倓偙凰麄兇蛩赖奶珷敔?,衛(wèi)十一心里一橫,僅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今天死在這里是在所難免了。反正都是個死,不如死得漂亮一些。他的額頭上滲出了汗珠,心臟在胸腔里劇烈地跳動著。瞄準搜索隊的帶頭小軍官,“啪”地一槍,領頭的日本軍官應聲倒地,其余的日本士兵也立馬趴了下來。

  透過青草間的空隙,日本士兵舉著槍抬頭的時候,看到了一個白影飄了一下,然后就什么也沒有了。他們的十幾桿三八大蓋一齊朝著剛才子彈射出的方向射去。

  兩個衛(wèi)生兵彎著腰跑進來,把倒在地上的日本軍官抬了出去。

  另一個日本軍官很快出來補位,帶領起了剛才那一隊士兵。這個軍官沒有剛才那人的謹慎,而是咋咋呼呼地一手舉著王八盒子,一手按著腰間的武士刀,高呼道:“死啦死啦地!”而且他有一種不怕死的拼命精神,往衛(wèi)十一藏身的地方直沖過去!

  他們還沒有沖到時,小軍官比劃了一個手勢,十幾個日本兵慢慢地形成了一個圓圈,開始從四周朝那個方向圍了過去。

  日本士兵彎著腰,舉著槍,慢慢地收網(wǎng),走到衛(wèi)十一剛才藏身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大片被身體壓倒的青草,還有不遠處的一堆已經(jīng)發(fā)黑的大便。

  日本軍官大罵道:“八格牙路!八格牙路!”他迅速指揮屬下往樹林深處搜尋,而這個樹林并不大,他們又出動了幾隊人,也沒有找到半點兒線索。

  日本軍官回來的時候,將被捆綁的村民全部殺死了。不是用槍,而是用他腰間插著的一柄武士刀,將他們作為了練刀的對象,幾乎都是刀刀斃命。死難者中有衛(wèi)十一的兩個曾祖父輩分的人物——衛(wèi)富、衛(wèi)強。

  日本軍官殺死了被反綁著的幾個村民,將武士刀在衛(wèi)富的身上擦拭了一番,重新插到了腰間。幾個日本軍人紛紛拍手道賀,其余的村民驚懼地站在原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一個名字讓他們聽得真真切切,其余的日本人都管那個腰間插著武士刀的日本軍人叫“木村君”。確切地說,這是日本人的一個姓氏,這個姓氏后來成為了附近村民心中的噩夢。

  衛(wèi)十一正躺在草叢中,額頭上冒著汗滴。心里想著這次可要死翹翹了,到地下見了太爺爺會不會被他罵死呀,自己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太爺爺是因為自己的緣故,而被日本人殺死了,但是日本人又太不是東西,所作所為都是令人發(fā)指的勾當。

  正在他手忙腳亂地拉動槍栓,準備再次來個射擊的時候,天空中一片白云飄過,將他裹挾進了云中,他自然而然地失去了行動自由,被那片白云包裹著在空中飛翔。他往下看去,是青青的草地,但是很快,白云飄出了草地,飄進了一片玉米地里,不久來到了一條大河的岸邊。衛(wèi)十一看著那條熟悉的河流,大腦里迅速冒出兩個字——洛水!這是他見過的最大河流,也是最有魅力的河流。

  衛(wèi)十一的腳落了地,微微晃動了一下,人已經(jīng)上了一條小船。

  “船家,飲馬寨來了日本鬼子,快送貧道去對岸!”一個雄渾的聲音說道。

  衛(wèi)十一如同做夢,定了定神,看到船頭上站著一身精干打扮的船夫,還有一個白衣飄飄的人物。如果不是他的頭發(fā)是花白的,而他又說了話,衛(wèi)十一幾乎要把他當作一塊飄著的白布了。

  “日——日本人?。俊贝医Y巴著說道。他的神情看著有幾分驚訝,不過很快鎮(zhèn)定住了。一邊滑動船槳,一邊說道,“洛城自古帝王都,不是他小鬼子能占的!道長你說是不是?”船家自己認為的事情,自己說了又沒什么意思,偏偏要拉上旁人來附和自己。

  沒等道士發(fā)話,衛(wèi)十一在他們身后說道:“日本鬼子以小欺大,早晚讓咱們給打回小島上去!”

  船家回過頭來笑著說道:“可不是?彈丸小國,敢欺負到泱泱中華的頭上!還有沒有天理?!”

  “哎!國家積弱,被人欺凌!是自古的道理呀!”道士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聲長嘆,流露出了無限的辛酸和無奈。

  船家和衛(wèi)十一聽了,都深有同感。衛(wèi)十一了解這段歷史的大概,本來要和他們好好講講,但話到了嘴邊上,突然覺得似乎不妥,現(xiàn)在把未來的一切事情講出來,別人不定相信,說了還不如不說。

  “另外還不團結!僅僅看洛城上插的旗子,就能看得人心寒。走了張大帥,來了李大帥,換來換去的,凈顧著中國人打中國人了,哪里有時間、有精力去打日本人?”船家劃著船,發(fā)表著自己的見解。

  “這就好比一家兄弟不團結,外人趁機來欺負,那是必然的事情?!钡朗啃煨煺f道。

  衛(wèi)十一在初中學的歷史書上講過,以前是軍閥割據(jù),現(xiàn)在應該是國民黨消極抗日,國家的元氣都消耗到內(nèi)斗上來了。至于那句“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抗戰(zhàn)守土之職責”,純粹是糊弄普通老百姓的。

  “道長說的是!”船家夸贊道,“重慶要是能像延安一樣打法,日本鬼子哪能打到洛城這帝京腳下?!”

  “如果真是兄弟同心,上下團結,別說是洛城,東三省、北平、熱河,南京、華北根本落不到他們手中!”道士說到這里,聲調(diào)顯得很悲壯。

  不大功夫,船過了洛水,停在了南岸。衛(wèi)十一跟著道士下了船。

  道士轉(zhuǎn)過身來,衛(wèi)十一看到了他長著一張白凈的面龐,臉上長髯在微風中飄動,有幾分得道高人的味道。

  “多謝道長相救,要不然我這條小命恐怕已經(jīng)沒了?!毙l(wèi)十一誠懇地說道。

  道士揮動著手臂說道:“英雄不必客氣!敢對日本鬼子開槍,你是個大英雄呢!能有機會幫救國救民的大英雄一次,是貧道的榮幸!”

  衛(wèi)十一實在不好意思,衛(wèi)家的禍是自己闖下的,自己心里當時純粹是為了衛(wèi)老太爺受難,悲憤至極,才開的槍。

  “哪里,哪里!我只是忍不了他們那幫禽獸!”衛(wèi)十一說道。

  道士對衛(wèi)十一的話很滿意,點著頭,心里想道: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大丈夫所為;國難家仇,勇于擔當,有大英雄氣魄!

  “貧道還不知道英雄大名?”道士問道。面前的這個人器宇不凡,人又年輕,很得他的意。

  “衛(wèi)十一!”他說道,“道長怎么稱呼?”

  “牛頭山清風道人!”道士說道,“我看英雄的裝束,像是北平那樣的大城市里的人,說話口音又是附近的,還有手中這桿槍,似乎也是日本人使用的。應該有一番不俗的經(jīng)歷!”

  衛(wèi)十一聽他這么說,內(nèi)心很有同感。他的經(jīng)歷實在不俗,能從新中國跨越幾十年,穿越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真的是不一般呀!

  兩人一邊朝前走,一邊聊天。

  衛(wèi)十一說道:“沒什么俗不俗的,兵荒馬亂的年月,能活下來,都有一番磨難呀!”他心中想到了秦可人,精致的臉龐,白皙的皮膚,和她臉上淡淡的憂傷。國破家亡!這四個字不僅適用于她,現(xiàn)在他的家也破了,參照日本人剛才的卑劣行徑,估計其他衛(wèi)家人,也活不了命。

  “衛(wèi)英雄如果有閑暇,可否來老道的觀中盤桓幾日?”清風道長看得清楚,衛(wèi)十一估計已經(jīng)無家可歸。而像他這樣年輕有膽識的人,一定要好好照拂。他們是國家的棟梁,說不定將來趕走日本鬼子、強盛國家的,正是他們。

  “道長您客氣了,您還是叫我衛(wèi)十一吧。我這么點兒能耐,被您稱作英雄,實在是不敢當?!毙l(wèi)十一歉疚地說道,“不瞞您說,我現(xiàn)在是無路可去,不如就跟您到觀中先安頓下來?!?p>  清風道長滿面歡喜,和衛(wèi)十一兩人一起,胡扯海聊,談到國家民族,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他哪里知道,他講的國家民族大事,都是衛(wèi)十一從小耳濡目染,從歷史書,從老人們的講解中了解到的。對于衛(wèi)十一來說,這些事情都是發(fā)生過的事情,當然能說的頭頭是道了。

  兩個人走了半天時間,天快黑時,來到一處山腳下,遠遠看去,只是一座荒山,什么也沒有。兩個人一起走了一段荒蕪的山路,繞過一個山坡,呈現(xiàn)在兩人眼前的竟然是一大片散亂的住戶。

  “山路崎嶇,怎么還有這么多人選擇住在這里?”衛(wèi)十一有些不理解地問道。從剛才那一段山路的荒蕪程度看,這些住戶可能已經(jīng)很久沒有從這里出來過,而更遠處則是連綿不盡的大山。也就是說,這些人至少已經(jīng)在此地居住了若干年,而且還沒有出過山!

  “生活不易呀!”清風道長嘆了口氣,低聲說道,“鬧長毛,起捻亂,中原大戰(zhàn),城頭變幻大王旗。最苦的是他們,為了活命,寧愿到這深山野地里來討生活,也不愿意再置身于險地了!”

  衛(wèi)十一心中“咯噔”一下,這還是人煙稠密的中原繁華之地,放在一些自然條件差的地方,老百姓的日子可怎么過呀?!

  “當然,這些人住在此地,剛開始也是形勢所迫。”清風道長邊走邊說道。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