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
《山海經(jīng)》中的奇人怪獸神、木靈石等等光怪陸離的東西是什么?上古真有三個頭的人,九條尾巴的狐、六只足的獸和人面馬身、人面牛身、人面鳥身等等怪物嗎?是上古出現(xiàn)了生化危機(jī)還是基因變異?
當(dāng)然沒有!
那它們是怎么一回事?先簡單舉個例子揭秘一下。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贝司渲械男B真的是電視、圖畫、游戲里畫的這樣嗎?先告訴你,這是大錯特錯的。
“玄鳥”其實(shí)不是鳥,而是人!因?yàn)椋傍B”和“人”在上古是同音字,“玄”和“殷”也是同音,所以,玄鳥正是“殷人”。
至于真假,下面我從文字的演變發(fā)展,來慢慢給你揭秘,告訴你《山海經(jīng)》真的沒有怪物,也沒有巫術(shù)。
文字的產(chǎn)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在文字產(chǎn)生之前,先祖?zhèn)儌鬟_(dá)信息最初靠的是語音,由于音和義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語義是靠語音來實(shí)現(xiàn)的。后來人類發(fā)現(xiàn)語音雖然可以近距離傳遞信息,但是不能遠(yuǎn)距離傳遞和保存信息,由于這種需要,就有了圖畫,這就是圖書的由來。
圖畫的最初功能是用來表示語音的。那么,圖案是怎么代表語音的?
例如,先民們要表示shu這個語音,但沒有文字,先民們就以一棵樹形象化地代替之。從表面看來它是象形的,然而實(shí)際上它是以樹之形表示shu這個音的;反過來說,凡是發(fā)音為shu的,都可以用一棵樹表示它。
但是“術(shù)”,這是個抽象的詞,如果用象形的事物表示,那怎么表示?但這難不倒先民們,他們就以同音的事物代表它,這就是“同音假借”。古籍中假借字為什么多,就是這個原因。所以,這里的“樹”之圖案又代表了“術(shù)”之音,由音而生義?!渡胶=?jīng)》中的“不死樹”就是不死術(shù),也就是后來所謂的長生不老之術(shù)。
這就好比一個不識字的人要寫信,譬如一個不識字的青年給戀人寫情書:“米蘭,我愛你?!彼?yàn)椴蛔R字,又要表達(dá)信的內(nèi)容,他會怎么寫?他可能會畫一粒米,畫一朵蘭花,又畫一只鵝,一片艾葉,一塊泥土。不明就里的人自然不知所云,但是從音上讀我們就可以知道,原來信的內(nèi)容是“米蘭我愛你”。當(dāng)然,他也可能畫一把戈代表“我”。為什么甲骨文的“我”是戈之形,就是因?yàn)榛浾Z和閩南語中“戈”、“我”同音?!案辍笔恰拔摇钡膱D畫表音而已。這樣的信寫多了,青年可能會覺得畫畫太麻煩,就將畫不斷簡化成圖案,時(shí)間久了,圖案就慢慢固定下來,這樣就形成了文字。所以,文字記錄的其實(shí)是語音,語義是通過語音實(shí)現(xiàn)的。
這就是為什么不識字的人,給他看書他看不懂,但是如果讀給他聽,他馬上就明白了信的內(nèi)容。
任何地方,包括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在內(nèi),只要有文字,它最初一定是象形圖案,而且是表音的象形圖案,哪怕是南極洲,如果發(fā)現(xiàn)了遠(yuǎn)古文字的話,它也一定是表音的象形圖案。這是人類文字發(fā)展的規(guī)律。
音對于理解古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哪怕是文字已經(jīng)成熟了的先秦古籍,如果不了解字音,要理解字義是不可能的。所以理解上古圖畫書一定要從音上理解。
《山海經(jīng)》的文字,大量的是對圖畫的描述,表明《山海經(jīng)》之前就是一部圖畫書。所以,理解《山海經(jīng)》的圖案,絕對不能從圖形上理解,而要從該圖形代表的音上來理解。
如《西次三經(jīng)》:“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zé)o面目,是識歌舞,實(shí)為帝江也?!边@段文字是前人對原圖畫書的文字描摩。圖畫畫的是一個黃袋子,紅得像丹火,渾敦沒有面目,還好像在唱歌跳舞。經(jīng)文說這是帝江。
帝江明明是個人,怎么是個沒有面目的、會唱歌跳舞的黃袋子,而且還有六只腳、四只翅膀?
現(xiàn)在,我們從音的角度去分析:
“黃袋”的上古讀音是hon dai,那我們看看hon dai是什么?上古“黃”字讀hong,如《山海經(jīng)》中的熊山就是現(xiàn)在的黃山;上古“帝”字讀dai,如粵語中的帝就讀dai,《山海經(jīng)》中的帝囷山就是現(xiàn)在的點(diǎn)蒼山,點(diǎn)和帝同音互譯。
所以,黃袋不是黃色的袋子,而是黃帝這個人!而且,黃囊、渾敦二者的上古讀音也是一樣的,都指的是“黃帝”。
那“赤如丹火”也當(dāng)然不是“紅得像火”的意思!
赤如丹火四字的粵語讀音是“軒轅帝黃”。所以,赤如丹火就是軒轅。
六足四翼呢?
六足,鹿祖、六祖之音也;四翼,粵語即散宜也。據(jù)《蒙古秘史》,鹿祖是蒙古人的祖族。據(jù)《彝族源流》,六祖又是彝人的祖宗。而云南人的祖宗也是六詔。六足、鹿祖、嫘祖、六詔、鹿蜀實(shí)際上是同一人,同音互譯而已。所以六祖實(shí)際上是中國人的祖宗。散宜就是中國史籍中的散宜氏(即“塞人”之南方讀音)。
這段經(jīng)文的整個意思是說:“那里有人,是黃帝,他是鹿祖、塞人、葷粥一族,是司彘國的領(lǐng)袖”。黃袋子,紅得像丹火,是對黃帝二字的圖畫表音,六足、四翼也是圖畫表音。
所以,你現(xiàn)在再看看,電視劇里把黃帝畫成這個樣子是有多二。
“以圖表音,以音釋義”這是《山海經(jīng)》最重要的特點(diǎn),不明白這一點(diǎn),就不可能讀懂《山海經(jīng)》。
理解了這些,那下面考考你:如《大荒南經(jīng)》中“有巫山者,西有黃鳥。帝藥,八齋。黃鳥于巫山,司此玄蛇。”這句話你會怎么翻譯?
你應(yīng)該不會再理解為:“巫山西邊有一只黃色的鳥,還有一條蛇”了吧!
《山海經(jīng)》中的黃鳥,并不是黃色的鳥,而是黃人的意思。
此處黃鳥指“黃龍”“黃人”,“玄”,粵語與“炎”、“殷”音近,所以玄蛇就是炎人或印人、殷人。意思是說“黃人在巫山,管理炎人或印人、殷人”。
再如《海外西經(jīng)》中的“次(cì)鳥、詹(zhān)鳥”,即藏人、支那(蚩尤族,主要指中國南方人),而維鳥就是維人,即維吾爾人。
關(guān)于“鳥”,還有很多,此處不一一說明??梢姟傍B”與“人”是通用的。這種用法在后世也有存在?!端疂G傳》中的“鳥人”正是這一義的體現(xiàn)。如《水滸傳》第二二回:“那漢氣將起來,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道:‘你是甚么鳥人,敢來消遣我’”,再如《二刻拍案驚奇》:“這是個什么鳥人?躲在這底下”,這里的“鳥人”,本是互文。只是后人已不明此義,訛為屌人了。
此外還有獸,《山海經(jīng)》中,有的獸并非真正的野獸,而是上古民族的稱呼,相當(dāng)于“族”。
在上古,“獸”應(yīng)該和“族”同音,故以“獸”假借“族”字。如《南山經(jīng)》首經(jīng):“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bó)訑(shǐ),佩之不畏”,所以,基山之猼(bó)訑(shǐ)獸,其實(shí)就是后來的波斯族。
再如《海內(nèi)經(jīng)》:“又有青獸如菟,名曰[山/囷]狗。有翠鳥。有孔鳥”,前面說的是獸,而后面卻出現(xiàn)的是鳥,可見鳥與獸一樣是族類。[山/囷]狗即藏人。再如《中次十一經(jīng)》之囷鳥,據(jù)《山海圖》復(fù)原圖,囷鳥處云南大理附近,亦為藏人之音譯。翠鳥即耆那,后世譯為支那。而孔鳥則當(dāng)為印度之孔雀族。懂得了這一點(diǎn),《山海經(jīng)》中的怪鳥、異獸就好理解多了。諸如此類,《山海經(jīng)》中舉不勝舉。
如果你能看到這里,說明你對這個挺感興趣的。天涯社區(qū)中有一個叫亞布2018 的學(xué)者專門研究這個的,里面據(jù)說是他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挺有意思的。
關(guān)于他的身份,有網(wǎng)友總結(jié)如下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的八大幫派:
中華文明黃河起源論(代表人物:中國傳統(tǒng)學(xué)者)
中華文明長江(三星堆)起源論(代表人物:三星堆民間學(xué)者)
中華文明古埃及起源論(代表人物:兵策儒劍)
中華文明猶太希伯來起源論(代表人物:蘇三)
中華文明蘇美爾起源論(代表人物:公丘子桓)
中華文明古波斯起源論(代表人物:岑仲勉)
中華文明雅利安起源論(代表人物:十萬昆侖)
中華文明哈拉帕起源論(代表人物: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