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袁崇煥一臉的黯然,朱由檢也知道不能對其打壓太過,畢竟袁崇煥無論如何都是取得“寧遠”、“寧錦”兩場“大捷”的功臣,如果自己在大臣面前對袁崇煥露出“惡意”,難免令人心寒,認為自己苛待功臣。
于是朱由檢安撫道:“袁卿也不必沮喪,朕十分看重正在籌備中的軍校和新軍,是以朕才召來孫卿家主持軍校和新軍籌備工作,然孫卿家畢竟年事已高,你身為孫卿家門生,正好有事服其勞,輔佐孫愛卿完成籌建工作?!?p> 袁崇煥聽到這話心中總算有了些許安慰,拱手道:“請陛下放心,臣必定殫精竭慮,輔佐老師完成軍校和新軍籌備工作。”
朱由檢點點頭,接著說道:“孫子有言: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剛才茅卿也說了,以單兵個體戰(zhàn)力而言,一個女真兵卒可和五個大明士兵相當。
這是莫大的恥辱啊!
遙想漢唐時代,素有一漢當五胡的說法,可如今卻完全反轉(zhuǎn)了過來,變成了一胡當五漢。
開國之初,我大明太祖、成祖亦曾追亡逐北,將元蒙趕出中原,恢復我漢家江山;隆萬時期,戚少保所率領(lǐng)的戚家軍更是常常打出一比幾十,甚至上百的傷亡比。
可到了如今,我大明軍人需以五倍軍隊才能和后金旗鼓相當,和蒙古亦至少需要三倍之數(shù)才能擊退敵人。
所謂知恥而后勇,現(xiàn)實雖然殘酷,但我們必須面對和接受,如今我大明能戰(zhàn)的部隊,首推駐守寧錦防線的遼西軍,其次便是在皮島牽制后金的東江軍,最后便是仍在西南平叛的白桿兵。
這三支部隊,是勉強在野戰(zhàn)中,可以和后金有一戰(zhàn)之力的部隊,但面對全民皆兵的后金,這三支部隊加在一起仍然不是后金的對手。
是以,朕提拔了素有知兵之名的孫卿家入閣,輔佐朕軍機大事,并籌備組建新軍及軍校,朕對新軍的看重是高于任何軍隊之上的,因為朕想要的新軍,是能在野戰(zhàn)之中,堂堂正正戰(zhàn)勝后金的部隊,它將成為國家第一等的主力部隊,外抗敵國,內(nèi)平不服?!?p> 朱由檢說了一大通,所有人都明白了,皇帝是想以傾國之力打造一支實力強大,而又完全效忠于他的部隊。
這樣的部隊,無論是前途和待遇上,都是第一等的,和這支部隊相比,即使是目前帝國頭等主力遼西軍,都得靠邊站。
袁崇煥也終于興奮起來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自己失去薊遼總督的位置未必是件壞事,倘若自己能成為新軍的統(tǒng)帥,那么自己繼承老師內(nèi)閣輔臣及軍機大臣的位置,也就順理成章了。
他再次自告奮勇道:“陛下,臣自認為在練兵一項上還是有些長處的,請陛下將編練新軍的重任交給臣,臣必不會讓陛下失望,將新軍練成天下第一等的軍隊,為陛下平滅后金,收復遼東失地。”
朱由檢下意識又想說“不準”,不過他還是強行將到了嘴邊的拒絕收了回來,還是那句話,雖然心中對袁崇煥的忠誠深表懷疑,但袁崇煥劣跡未現(xiàn)之前,萬不可對他太過苛刻,以免寒了大臣們的心。
他斟酌了下語句,緩緩的道:“袁卿家的能力自然是所有人都信之不疑的,朕也不例外。但新軍于朕心中,乃頭等重要之事,關(guān)系到我大明的生死存亡,所以為了穩(wěn)妥起見,朕決意還是由孫卿家來親自負責組建新軍。
至于袁卿家么,朕當然是一定要重用的,所以朕決定袁卿和茅卿、鹿卿一起,共同輔佐孫閣老,一同籌建新軍。
與新軍一起籌建的,還有西山軍校,朕已經(jīng)下旨九邊督撫,令他們選拔最優(yōu)秀的基層軍官進京,這些軍官一進京,就自動成為西山軍校的學生。
軍官在軍校學習三個月后,朕之新軍便以這批軍官為基干,擴充為一萬人的部隊,兩年之后,新軍要擴充為三萬?!?p> 雖然朱尤簡亂入大明之后,歷史已經(jīng)改變了很多,但朱由檢相信,歷史慣性仍然存在,兩年之后,后金南下寇關(guān)的可能依然很大。
所以,朱由檢極力打造的這支新軍,必須在兩年之內(nèi)成軍,如此,他才方有面對后金戰(zhàn)而勝之的信心。
反之,那又是一場土木堡之變了,他朱由檢一旦失陷敵手,皇位肯定不保,拯救大明就成了一句笑話,而他也將和王莽并列,成為穿越者之恥,為后世鍵盤俠所恥笑。
孫承宗道:“陛下,新軍兩年之內(nèi)成軍,是不是太過倉促了些?而且陛下重視新軍,卻也不能忽視了九邊邊軍,比如陛下削減遼餉,就很有可能會釀成兵變之禍?!?p> 孫承宗的擔憂完全有可能成為現(xiàn)實,歷史上崇禎元年七月二十五日,寧遠就發(fā)生過一次兵變,幾萬士兵鬧餉,遼東巡撫畢志肅被迫自殺。
關(guān)于此次鬧餉,東林黨編撰的史書自然是大肆抨擊崇禎皇帝,說他盡把錢往自己內(nèi)帑搬,遼西軍四個月不發(fā)糧餉,以致于鬧出兵變事故。
天可憐見,當時崇禎皇帝為了實現(xiàn)復遼大業(yè),已經(jīng)把遼餉從五百萬升到七百萬了,可遼西將門集團仍然不滿意,便策劃了此次兵亂鬧餉事故。
他們先是不給士兵發(fā)糧餉,時間長達四個月,把士兵們餓得肚子咕咕叫,接著又大肆造謠,說皇帝愛財,不給咱們遼鎮(zhèn)發(fā)餉,于是幾萬士兵大鬧了起來,遼東巡撫畢志肅成了出氣筒,被士兵們扇了幾十個耳光。
最后此次兵亂事故被袁崇煥用計平定了,細思極恐的是此次兵變袁崇煥和遼西將門成了最后的大贏家,袁崇煥大權(quán)獨攬,遼餉更是直接攀升到了九百萬。
為了加遼餉,朝廷搜刮百姓更加嚴重,再加上天災連連,天下百姓民不聊生,野心之輩揭竿而起,大明從此陷入嚴重的內(nèi)憂外患之中,在內(nèi)外敵人的夾攻之下,留盡了最后一滴血。
孫承宗作為遼西軍的主要奠基者,當然明白遼西將門集團是何等貪婪,朱由檢一旦下旨削減遼餉,想必兵亂就會立即發(fā)生。
所以孫承宗即使冒著被朱由檢厭惡的危險,也要勸說皇帝:遼餉只能增,不能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