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里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眨眼間他們已經(jīng)都已經(jīng)過了總角之年。伯賢長得一如預料的斯文,長身玉立,面白齒紅,謙謙君子的底子已經(jīng)充分打好了。仲文也一如預料地瀟灑帥氣,他肌肉精干,孔武有力,膚色也由于經(jīng)常在戶外騎行、練武,曬得黝黑透亮,胡子像冒密的小韭菜,黑油油地扒了一臉。秀珍則長得更漂亮了,身形修長,儀靜體嫻,面容姣好,就似梅堯臣筆下的“期我以踏青;花間倘相遇;果然南陌頭;翩若驚鴻度。”一般美好!
他們?nèi)齻€人一起長大,說不上誰和誰更親密些,秀珍都叫他們是“哥哥”,伯賢哥哥人很溫柔,學習很棒,和他在一起秀珍總是能安靜地學習各種知識,琴藝也能有長進。仲文哥哥人很善良,武功更好些,猶其是騎上追風從古陵街頭風馳電掣般穿過時,瀟灑的仿佛猶如趙子龍附體一般,吸引了縣城男男女女的眼光。和仲文在一起的秀珍是野性的,他帶她去后山上摘桃子,去丹河邊捕魚,騎上追風去古道邊遛彎,秀珍像個沒人管的野孩子一般快樂極了。
時間一長,秀珍的爺爺不愿意了。他把秀珍爹爹叫了過去,嚴厲地對他說道:“從今往后,不許秀珍跟上仲文出去亂跑。一個大姑娘家,不好好地學習,天天和個瘋子一樣在外面,時間長了,難保沒有人亂傳閑話,影響到秀珍嫁人,我看你怎么弄!”秀珍爹爹聽了父親的教導,方才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是呀,秀珍巳經(jīng)長大了,該像個淑女一樣地教養(yǎng)了,不能再瘋來瘋?cè)]個大姑娘家樣子了。
從此后,父親對秀珍的管理嚴格了起來!
每日里丁爾康按時上午出現(xiàn)在焦家學堂,幾點過去了,他外表上一點也沒有見老,只是他的言語更加的少了,眼神也逐漸黯淡了下來,雖然仍是古水無波。每日里教授課業(yè)時他是快樂的,三個孩子各有特點,都是那么的惹人疼愛。伯賢的好學他喜歡,仲文的豪氣他也喜歡,秀珍就更加讓他心疼了,做為他唯一的女弟子,丁爾康像疼自己的女兒一樣心疼秀珍,他盡可能地教授秀珍更多知識,他從琴棋書畫上著意培養(yǎng)秀珍,他知道秀珍性子有點歡脫,必須沉下心來才能學好,他必須更加地費心教育才行,但是他總想著要把秀珍培養(yǎng)成像易安居士那樣的女子,他不怕費心,他一定要把秀珍打造出來,就像是二十幾年前的那個人一樣……
丁爾康每日兩餐,一餐在焦家吃,當時找他當先生時就說好了:“每日早飯一飯兩菜皆由焦家供應,飯為清粥一碗,菜是一素一肉,”晚上他在南馬自行解決晚餐。(那時候的人們一天只食兩餐,早上十點左右為早餐,下午五點左右為晚餐,和現(xiàn)在一日三餐不同。具體原因我分析還是當時的糧食產(chǎn)量不高,為了節(jié)約糧食,人們每日只食兩餐,久而久之形成用餐習慣,即使是富裕人家也是如此。)丁爾康不是個講究的人,可即便是再講究的人,單身二十年也就不講究了。每日晚餐他都是一碗當?shù)氐男∶壮盹垼ǔ盹埦褪前阉蟹判∶自诨鹕喜煌5匕?,直到小米和水完全熔合在一起的一種飲食),一碟咸菜。咸菜或者腌蘿卜條或是腌酸菜,生活十分地簡單,可是做為一個單身漢,他實在是沒有心情把自己生活打理地更精致些。
南馬村東頭有一戶丁姓人家,家境十分貧困,家中有一個從未出閣的大姑娘,姑娘其實長得也還秀氣,人品也好,只是沒有讀過什么書。當嫁之年由于家窮再加上姑娘眼光高,母親去世的早,一個父親實在是不會給女兒張羅婚事,就這樣耽擱了下來。丁姑娘小字叫巧鳳,若真論起來和丁爾康還是出了五服的親戚,還得叫丁爾康一聲“哥哥”。
丁爾康生活過得簡單,引起了村中族老的關注,他們商量了一下,決定派巧鳳來照顧丁爾康的生活,也許他倆在日常相處過程中,會日久生情走到一起,同時解決掉兩件懸在族老們心頭的大問題。
巧鳳接到這個任務后答應地非常爽快,她十分傾慕丁爾康先生,她沒有正經(jīng)上過學,對知識的渴望完全轉(zhuǎn)移到了握有知識的人身上,丁爾康本身又是陵高縣的文化翹楚,就更成了巧鳳心目中高高在上的神。神如果不僅能膜拜還能讓她靠近,這是她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丁爾康初時一聽這個方案有點猶豫,他知道族老們是真正的在關心他,也知道他們有撮合他和巧鳳的意思,他不想耽擱了巧鳳,所以他一開始拒絕了。巧鳳知道丁爾康拒絕了方案后,她上門找到了丁爾康,她對他說:“丁先生,我知道你是怕影響到我的名譽,其實我這么大了,已經(jīng)沒有啥可影響的啦,我對先生只有敬佩之心,決無想高攀先生的意思,請先生盡管放心,每日里我只負責你的生活,打掃衛(wèi)生和做飯,收拾完我就回家,絕對不會干擾到先生的?!甭犃饲渗P這一番言詞肯切的話語,丁爾康答應了下來。
從此以后,巧鳳每天上午去丁爾康家收拾衛(wèi)生,打理院落,但是丁先生花圃里的花卻從來不讓巧鳳碰,他要親自打理它們。下午巧鳳總會精心地給丁先生做各種吃食,有時是用各種豆類加上小米、蜜棗熬的粥,有時是各色蔬菜和大米煮的菜粥,各色豆類,蔬菜、米搭配起來組合成各種各樣的粥,再配上巧鳳自己種的菜,丁先生終于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不用幾天,丁爾康的雙頰飽滿了起來,衣服也日漸整潔和挺括,人仿佛也年輕了十歲的樣子。
丁爾康的日子漸漸滋潤起來,給三個學生講課就更加沒有羈絆。在他的教授下,《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四書五經(jīng)”都已經(jīng)講完,同時還兼讀古文,如《東萊博議》、《古文觀止》等,開始學習作文,并且能熟讀背誦。除讀書背誦外,丁先生還有習字課,從教扶手潤字開始,再描紅,再寫映本,進而臨帖。當他們粗解字義后,又教以作對,為做詩做準備。
雖然丁先生考中進士后沒有再進一步參加會試,但是他為伯賢和仲文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為將來他們參加科舉考試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