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用正確的姿勢送走一座大神柴守禮,這讓柴夫人和柴榮都絞盡了腦汁,兩人知道柴守禮貪財,因此想多多給與他財貨,讓他回邢州生活。
但是柴守禮好糊弄,他家里還有個黃氏當智多星,這黃氏一臉笑意的把錢照單全收,結果屁股上仿佛張了釘子,呆在汴梁死也不動窩。
柴夫人派人來催,她就今天頭疼鬧熱,明天打狗罵雞,后天哭天喊地,總之用倆字可以總計,那就是“不走!”
要知道黃氏原來家就是汴梁人,因此黃氏自己嫁人嫁到邢州,感覺自己猶如上山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在鄉(xiāng)野之中埋沒了自己的才華。因此她勵志回城以后重新融入汴梁的城里人生活環(huán)境,在給自己的兒子娶個有首都戶口的小媳婦兒,因此即便是柴夫人愿意給柴守禮再多的錢,黃氏也不愿意從汴梁離開。
請又請不走,餓又餓不死,為了柴家的臉面,柴夫人還得一直對柴守禮夫妻進行愛的供養(yǎng),這誰受的了??!
沒有辦法,柴夫人只能讓柴榮帶著重禮趕緊回邢州去搬救兵,除了皇帝親自發(fā)話,對柴守禮最有效的人,只怕就是柴家的組長柴守忠了。
叔平看了柴夫人這通操作,心說這封建封建糟粕用對了地方,也有管用的時候。
柴榮接了柴夫人置辦的禮物,又從自己商隊里挑了一些時鮮的南貨,一起帶上浩浩蕩蕩的前去拜訪柴家的族長柴守忠。柴守忠早就聽說柴守禮在汴梁折騰的不像樣子,只不過柴夫人沒有求到他頭上,他就bi jiao一直隔岸觀火的看熱鬧,因為他覺得還不到自己出手的時候。
柴榮一進門就先給柴守忠磕頭,他們也是好幾年沒見了,當年柴榮母親去世,多虧柴守忠柴守孝暗中維護,柴榮才沒被繼母給搓磨死,因此柴榮對柴守忠還真有幾分真情。
而柴夫人每年都會差人送年禮回柴家雖然不能說面面俱到,但基本人人有份,柴家誰都念著她的好兒,看在錢的份上,柴夫人雖然出嫁,但她并沒有與家族疏遠。
柴守忠看柴夫人和柴榮拿柴守禮沒有辦法,只得帶著重禮來求助自己,不禁帶著三分得意兩分真情一口將事兒攬下來,好聲勸慰了柴榮以后,告訴他等自己準備準備,就親自去往汴梁。
柴榮聽了柴守忠的允諾,當下就放了心,拜見了一圈家族里面的七大姑八大姨以后,快馬趕回了汴梁去回復柴夫人。
眼看天氣轉涼,柴榮回汴梁以后,只能開始收拾自己的貨物,帶著商隊北上,再不走怕路上會下雪。
劉琛光流著眼淚,騎馬送柴榮送出了二十里,這才轉回城里來,她的婚假此時也可以算是結束了,她要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從天天和柴榮黏在一起,變成天天要和婆婆小姑子在一起。
幸好柴夫人很好相處,她開始一點一點帶著劉琛光和伯清兩個人慢慢熟悉家務,教他們看賬本掌控外面的生意,還帶著他們出門交際,熟悉各種圈子。
而柴叔平,就只能老老實實的蹲在家里和王仁裕大眼瞪小眼了。
王仁裕雖然是個勤奮好學的讀書人,但他的三觀一直建立在封建社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上,猛的讓學生一問,就直接懵了。
王仁裕翻書循理,但他的學生歪解更多,和她說天,她給你講女媧采石補天,靠的是自己;和她說地,她講大禹治水疏浚溝渠靠的是自己;和他說君,他說文王起兵,春秋之后各路諸侯欺負周天子;和他說親,她說李世民殺兄弟逼父親;和他說師,她給你講漢景帝誅殺晁錯。
氣的王仁裕沒有脾氣,他都不用繼續(xù)說什么忠孝禮義廉恥,不用往前倒一百年,他學生在最近十幾年的歷史里面都能被把類似的反例給他找個全乎。
不過王仁裕之所以能成為一位出色的學者,就是因為他從不因為自己的年齡或者資歷之類的固步自封。雖然沒有接受過現(xiàn)代的教育,但他和學生大戰(zhàn)三百回合以后,很快學會帶著質疑和辯證思維的去看待所有事情,因此王仁裕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盡管王仁裕被柴叔平氣的天天灌自己黃連水來下火,但他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刻板教條的用戒尺棍棒來將柴叔平的各種歪理鏟平,扼殺她的想象力,把她比著尺子劈砍雕刻成一個古代閨秀典范。
在與柴叔平的斗智斗勇中,王仁裕也在不停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他發(fā)現(xiàn)比起枯燥無味的子曰,柴叔平更愿意聽他講述歷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講歷史也是很重要的課程。因此在柴叔平寫完了當日應該練習的大字以后,一老一小就對坐桌前,品茗論史。
柴叔平的歷史和四書五經(jīng)水平也不過爾爾,正常高中生水準,全靠胡攪蠻纏才繞暈了王仁裕。因此這王仁裕正經(jīng)講起來歷史,她就只剩下聽著的份了。
雖然史書書寫的是勝利者的歷史,但其中仍然極具有參考價值。王仁裕博聞強記,不光知道正經(jīng)歷史,還熟知有各種筆記野史還有各種演義,因此講起歷史來內容翔實娓娓道來,說起某一位帝王的功過興衰也能從多方面進行分析。
他確實知道很多歷史,但從來沒有試著把史書和野史演義放在一起講述,他講著講著,也發(fā)現(xiàn)只要換一個角度,相同的一件事物往往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樣子,因此他自己也有所悟。
王仁裕身為當代文豪,本覺得自己的學習之路已經(jīng)觸碰到了天花板,但在兩人的相互碰撞中,通過叔平所說的一些雖然邏輯不太嚴密但很有想法的話,他也覺得自己得到了突破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而柴叔平也王仁裕的教導中漸漸的了解,在當代社會,讀書人在儒家思想體系下構建的社會階級分化是多么的牢固不可破,漸漸改變了自己一聽王仁裕說《論語》《中庸》,就如初生牛犢不怕虎一般橫沖直撞開口懟人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