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圍棋之大明棋圣

第四十三章 棋之九品

圍棋之大明棋圣 靳木 3080 2019-01-02 14:05:12

  今日這場雨,下得有些急了,中午大多棋客打傘都回家去吃飯去了,只有少數(shù)人,比如“殺不死”少爺這種,癡迷下棋,又有閑時功夫,午間就去河對面太白街的陽泉酒家吃罷午飯,過一會兒又是要回來的。

  西陵鎮(zhèn)雖然是個貨物轉(zhuǎn)接的商業(yè)重鎮(zhèn),但畢竟只有這么點兒大,所以也僅有這么一個棋社,要是想尋得很多下棋的同道中人,只有來此處。

  “殺不死”少爺上午有些郁悶,這是理所當(dāng)然的,明明被自己幾番騰挪之后那盤棋局勢大好,卻不知道那“小鮑”走了什么狗屎運,恰好發(fā)現(xiàn)一著妙手,這都得怪那個棋社新來的那個名叫蘇永年的少年,要不是被他斟茶時撞到那一下,“小鮑”哪里會看出這一手?不然的話這盤棋取勝的就是自己了,虧得自己看在他是易先生新收的徒弟還想要交結(jié)一番,氣煞,氣煞!

  蘇永年自然不知道“殺不死”少爺想的什么,在棋社后院吃完午飯后,蘇永年便到大堂柜臺后坐著了,最近真是沉迷這書中所講的東西,其中還有一文講述到了棋品制,蘇永年從未聽過,還是楊文遠告訴他說棋品制度古來就有,在三國時魏邯鄲淳的《藝經(jīng)》首載,仿照九品中正制而將圍棋之品分為九等:

  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不復(fù)云耳。

  而許榖的《石室仙機》中根據(jù)前人著作《爛柯經(jīng)》抄錄,對圍棋九品做出過這樣的解釋:

  一品入神,變化不測,而能先知,精義入神,不戰(zhàn)而屈人之棋,無與之?dāng)痴撸藶樯仙稀?p>  二品坐照,入神饒半先,則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至虛善應(yīng),此為上中。

  三品具體,入神饒一先,臨局之際,造形而悟,具入神之體而微者也,此為上下。

  四品通幽,受高者兩先,臨局之際,見形阻而能善應(yīng)變,或戰(zhàn)或否,意在通幽,此為中上。

  五品用智,受饒三子,未能通幽,戰(zhàn)則用智以到其功,此為中中。

  六品小巧,受饒四子,不務(wù)遠圖,好施小巧,此為中下。

  七品斗力,受饒五子,動則必戰(zhàn),與敵相抗,不用其智而專斗其力,此為下上。

  遑論八、九品者,概不如也,為下中,下下矣。

  而易先生用朱筆在空白處批注解釋其說法之含義:同品級者為敵手棋,雙方互先;二品者,一品饒半先,即為三局制,一品棋手讓先其中兩局,是為饒半先;三品者,一品饒一先,即為讓先,也稱定先,下手執(zhí)黑先行;四品者,受一品棋手先兩,一局讓先,一局讓兩子;五品者,一品讓三子,六品者,讓四子,七品讓五子;其后不論。

  之前楊文遠說過新安弈派的坐隱先生汪曙不及易先生一子,其實就是雙方棋力差距約有兩品之多。

  易先生讓其一子,即是讓先也能穩(wěn)穩(wěn)取勝的意思,要知道在棋枰對弈中先手的優(yōu)勢很重要。

  而永嘉派的鮑一中也有此等實力,同為三大弈派之一的宗師領(lǐng)袖人物棋力差距卻如此之大,可見新安弈派勢弱如此,所以程汝亮才在徽州棋手眼中有著不同尋常的地位。

  他是新安弈派崛起之望。

  再說棋品制度雖早已不復(fù)存在,但也給了如今的棋手一個大致判斷水平高低的方式。

  在魏晉南北朝時,由私人品棋活動發(fā)展至大規(guī)模的皇家品棋活動,皇帝詔令使有聲譽德望者為天下棋手校定棋品,那真是弈壇空前的盛事。

  只可惜如今六朝品棋的盛況不再,自隋唐時皇家已不再有品棋活動,但民間的尚有些棋藝評論家們共聚品棋,主要以品定棋譜為主,棋品校定已然不復(fù)存在。

  這些棋藝評論家們原多是前代一流棋手,其中也不乏一二國手,還有些是喜好圍棋且威望極高的士族,受人推崇,雖不再校定棋品,但卻評論強弱,當(dāng)朝以蘇州吳中尤甚,凡棋手品序,多是出自這些人之手,仿古時“月旦評”之盛事,做“弈旦評”以效之。

  而今“弈旦評”的首席評定者便是蘇州太倉王氏的王世貞,還有吳中的棋藝評論家數(shù)十位,其弟蘇州才子王世懋也參與評定。

  王世貞為名門氏族之后,又是當(dāng)朝士子間威望極高的文人,當(dāng)今文壇盟主。交游廣泛,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fù)古運動,與李攀龍等人被稱為“嘉靖七子”,世稱“后七子”。

  因不滿閣老嚴(yán)嵩及其子嚴(yán)世蕃所為,在父親王忬灤河戰(zhàn)事失利被殺之后,以守孝之名棄官回鄉(xiāng),更被天下人贊嘆他為人清高,以是威望更盛。

  “弈旦評”的舉辦為每年一度,由吳中的各大棋藝評論家及受邀的德高望重者共同評定,不論棋品,只評強弱高低,約在每年的春夏之交,如今王氏兄弟父親剛剛過世,倒不知會不會參加這次“弈旦評”的校定。

  正當(dāng)蘇永年看得興起之時,從棋社外進來兩人,一位中年一位少年,穿著講究,兩人收起手中紙傘,放在棋社門口角落處,然后走到棋社大堂燒水爐旁的茶水桌坐下,拿起架在爐上的水壺,各自斟了一碗熱茶。

  卻不像是來下棋的。

  蘇永年仍自顧自的看書,楊文遠還在后院收拾中午留下來的一桌亂攤子。

  知行棋社用的茶葉雖不甚差,但以兩個老頭的性子來說也絕不會好到哪去,他們寧愿將錢留下來買一壺好酒,也不愿花在這些物什上。棋社的棋客們也早已經(jīng)喝習(xí)慣這茶葉的味道,倒覺得下棋時無這茶水不歡,棋下得也不暢快。

  旁人卻是喝不慣的,只會覺得這茶水面上碎葉如此之多,真無從下口。

  但那兩人好像并不在乎茶葉的優(yōu)劣、茶好喝與否,權(quán)當(dāng)是為了喝口熱茶暖身子一般,一股腦入了喉中,好不舒暢。

  清明的涼氣仿佛在一碗熱茶里消失得無影無蹤。

  中年人站起身來,從袖中摸出三四枚銅板,一字排到柜臺上,響起咕嚕嚕的三四聲,銅板在柜臺上打了幾圈,停了下來。

  “小兄弟,茶錢?!敝心昴凶虞p喚了聲蘇永年道。

  蘇永年這才抬起頭來,看向面前的這個穿著一襲黑衫舉止間盡是文人氣的中年人。

  那人蘇永年認得,便是剛來西陵鎮(zhèn)那天在棋社角落與徐希冉師兄下棋的那位,但不知道他叫什么。

  中年男子朝他一笑。

  “小兄弟還記得我?”

  蘇永年只是對他微笑點頭,這小小的舉動卻讓那中年男子欣喜萬分。

  “小兄弟拜入易老先生門下了?恭喜!”中男子祝賀道。

  蘇永年輕輕道了聲多謝,卻不經(jīng)意看到茶水桌旁坐著的少年,少年與他對視片刻,朝他一笑。

  只見那少年面目和善,長得極好看,身材修長,腰間掛著一根竹笛,儼然一少年公子,江東風(fēng)流。

  便是蘇永年在安慶徐橋碼頭遇到的那位氏族公子王一誠,之后兩人同船來的西陵。

  蘇永年看到這兩人在一起,想到了些什么,神色變得有些冷淡,就連剛剛的些許笑容也消失不見,低下頭去看自己的那幾卷舊書,不再抬頭。

  中年人不知道為何會如此,有些郁悶,硬生生擠出幾分笑容,沒話找話似的問道:“貴棋社的茶水還真是別有一番滋味,一碗入喉,沁人心脾啊,不知是在哪里采辦的?煩請告知,我也好買些回去嘗嘗?!?p>  蘇永年沒有回應(yīng)他,就好像沒有聽到他說話一樣。

  中年男子看了眼后面的王一誠,眼中滿是詢問和求助之意,王一誠卻也不知此時該當(dāng)如何,只得無奈的搖了搖頭,大概是讓他先自己想辦法。

  中年男子干咳了幾聲,又十分牽強的復(fù)問道:“不知小兄弟姓名,日后在天下弈壇揚名立萬時我也好向旁人鼓吹你我曾是舊識啊,哈哈?!?p>  這幾聲干笑實在是笑得勉強,簡直干得發(fā)燥,連他自己的嘴角也不自覺的抽搐了幾下。

  這當(dāng)如何是好?再這么聊下去,黃河都能見底了。

  “你不必再來了,我和李家沒有任何關(guān)系?!?p>  這時候坐在柜臺后面的蘇永年開口了,話語間十分冷淡,卻還是不抬頭。

  想來應(yīng)該是不愿看他。

  “我……”

  蘇永年這么一說,中年男子就已知道自己身份敗露,一時間不知道如何說是好,只覺得嘴里塞滿稻草,一言難出。

  原來他就是李府的家主,李嘉言,也是王一誠和蘇永年的娘舅。

  李嘉言那日聽妹妹李玉容說起外甥蘇永年回了西陵之事,本想著今日帶著王一誠一起,假裝不知道蘇永年是自己的外甥,先故意和他熟稔熟稔,等到日后時機成熟再表明身份,那時他也不好立馬翻臉不是。

  只可惜他卻忽略了個至關(guān)重要事情,就是那日王一誠已然告知蘇永年他是西陵鎮(zhèn)李家老祖宗的外孫。

  若是這兩個人分別獨自來還好,既然一起來了,蘇永年又怎么會看不出來這兩個人之間的關(guān)系。

  既是有關(guān)系,那這個人的身份就也就自然明了。

  所以蘇永年不愿與他多說,更不愿多看他一眼。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