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禍,其實也就是整個明王朝的賦稅問題,天災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災后重建,沒有及時的賑災。
在明王朝初年時,開國皇帝朱元璋擬定天下的納稅田畝總數(shù)為八百萬畝,之后的明王朝基本實行的田地納稅標準也就是以這八百萬畝田地為標準。
明王朝初年之時朱元璋反貪反腐格外兇猛,一頓猛的收拾下來,幾乎沒人敢頂風作案去侵占老百姓的田地,田地的納稅也一直不是問題。
只不過,計劃始終是趕不上變化,朱元璋再能干,為子孫想好了規(guī)章制度,卻也是想不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口是幾何的增長。
畢竟那年頭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一黑就積極參與計劃生育,為人口建設(shè)添磚建瓦。
到了朱元璋的橄欖孫萬歷皇帝朱翊鈞這一輩,人口已經(jīng)翻了幾翻,時代的發(fā)展,軍屯被破壞,朝廷辦公人員的增加,都會增加機器的負擔,使得開支變得巨大。
用當初的那套田賦來供養(yǎng)這么龐大的一個國家機器是相當吃力的。
拿前朝的銀子,來養(yǎng)活本朝的官,老朱家得要有多少庫存才行?
這也就是為何張居正要改革的原因,張居正若是不改革,大明便會提早關(guān)門歇業(yè),宣告財政破產(chǎn),萬歷三大征動用的銀子,也大多是張居正改革時留下的庫銀,張居正當政時反對傳統(tǒng)的“重農(nóng)抑商”觀念。
即使是張居正這樣的猛人,也是不敢隨意動了商人們的利益,否則,他的改革也推行不下去,改革后,清丈田畝、推行一條鞭法,使得明朝的財政狀況有了進一步的好轉(zhuǎn)。
萬歷年間,商業(yè)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大量的人口轉(zhuǎn)成商業(yè)人口,商業(yè)占國民的經(jīng)濟的比重開始上升,而中后期的大明官僚大多是出身于商人士紳。
文人沒有一定的物質(zhì)基礎(chǔ)是無法從科舉中拼殺出來的,教育費,筆墨費都是一筆不菲的開銷,尋常百姓根本負擔不起,所以到了明朝后期,這些從科舉中選拔出來的士大夫們大多是出身于商人士紳的家庭。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們?nèi)氤癁楣俸?,往往會依附原先的階層,因此,在做出一些決策之時,無論是在利益上還是在情感上都會偏于自身的階層。
只要一旦有人提出要向商人征收商業(yè)稅,平日里那些以天下百姓為己任的治世能臣便會揮動揮動筆桿子夸大其詞,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東林黨人,高攀龍高兄。
他曾在《上罷商稅揭》中危言聳聽的表示,征收商業(yè)稅后會導致物價上漲,民不聊生,會引發(fā)一系列的惡劣反應,比如西瓜比平常貴了二倍,導致老百姓吃不起西瓜。
有人便會問賣瓜的小販,他這西瓜瓜皮是金子做的還是瓜粒是金子做的,可能會引發(fā)一場血案……
總之,就是征收了商業(yè)稅后,會使得社會不安,人人沒瓜吃,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就是了,一紙奏折上道德的制高點狠狠的譴責了萬歷老大不知節(jié)儉,只懂得向商人征收。
在高攀龍高兄的奏折一上后,東林黨人李三才二話不說就給高攀龍高兄點贊了,譴責了萬歷皇帝鋪張浪費的行為,又表揚了高攀龍高兄體恤民間疾苦,希望皇帝能及時改正錯誤,不要在給百姓增加負擔。
然而,平日里以道德先生謙謙君子自詡的李三才李大人并不如表明上看起來的這般愛民如子,他從來只愛銀子。
他能大費口舌的將一個商業(yè)稅說的世界末日一樣,是有原因的,原因正是他背后的利益集團,他李三才也是家底頗豐,又是擔任漕運總督,這個肥的流油的美差。
若是讓朝廷征收商業(yè)稅,那他這個漕運總督就少了一項撈錢的進項,漕運衙門征收的銀子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多,本應該屬于他的勞動果實便會到了國庫或者萬歷老大的內(nèi)庫中。
那怎么行,他李三才過慣了好日子,吃喝住行一律都必須按照最好的規(guī)格,一天不花五百兩銀子渾身上下難受的緊,拿國家和皇帝的銀子往自己的臉上貼金,這樣的事三才兄可沒少干。
不僅如此,李三才李大人,還狗膽包天,私自截留皇木,拿皇帝的材料給自己蓋房子,別提多享受了。
當年萬歷老大想要修繕一下老化破損的宮殿都沒得銀子修,李三才的家里卻是富麗堂皇,勢甚鋪張,皇家專用的木材在李三才家是處處可見,絲毫不避諱。
他家除了裝修好,占地面積還大,大到在后花園工作的丫鬟和前院的門房談戀愛都是異地戀。
來萬歷老大知道了此事后派人前去查看,去過李三才家里的人都不由得感嘆“兄弟,你真有種!”
叫萬歷老大省吃儉用以圣人的標準嚴格律己,自己卻是放蕩不羈大開小灶,這小日子過得美美的。
高攀龍兄雖然沒有李三才兄弟這么有種,敢動皇帝老大的東西,卻也為自己代言的,他上書反對征收商業(yè)稅一套說辭,絕不是為了提倡節(jié)儉。
高攀龍高兄弟家是十里八鄉(xiāng)里有名的大地主,高兄弟打從落地時起就算是衣食無憂,含著金鑰匙出身,他家從祖上開始,家里就有百畝良田。
到了他爺爺這一輩,已經(jīng)是更上一層樓,當官的同時一邊干著第二產(chǎn)業(yè),從商,他老子更不得了,是全國追債的。
可見,都是這樣的人反對征收商業(yè)稅,他們說的話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就可想而知。
然而,即使知道他們反對征收商業(yè)稅是為了個人私利,或者是集團私利,作為一國之君的萬歷老大卻也是沒辦法的。
朝中皇帝能用的人太少了,或者說是忠于皇權(quán)的人太少,臣權(quán)大過了皇權(quán),征收商業(yè)稅一直就這樣沒了下文,使得萬歷皇帝罷工來抗爭……
但一些人因為利益而走到一起的時候,便會慢慢形成一股勢力,這股勢力左右著謬論,左右著朝廷的動向,包括人才的選拔。
明朝人才的選拔是科舉,這樣的一個利益集團選拔的人才,自然是少不了考場黑幕的。
尤其是明王朝的后期,科舉舞弊是層出不窮,家財萬貫的富家子弟為了博得一個狀元之名不惜花費數(shù)萬兩白銀,而且這樣的人還不少。
金榜題名在暗地里已經(jīng)成為官員們斂財?shù)囊环N方法,從一開始的明碼標價到價高者得,可謂是才子財子,財才不分家,誰更有財,誰就是這一屆的登科狀元了。
這些考場舞弊,將那本應高中狀元的學子硬是擠到二甲的也是常事,出自商人世家的子弟入朝為官后,可想而知,自己家就是做生意的,當然要以自身利益為出發(fā)點了。
于是,新人一入朝便于老人緊緊的抱團取暖,僅剩的那些寒門學子即使有心想要報國,在非我黨者其心必異的大力排擠之下能出頭爬到高位的還有多少?
利益集團不斷的吸收新人打壓那些阻礙組織進步的敵人,慢慢的變得強大,一邊領(lǐng)著朝廷的工資喊著為國效力與民同樂的口號,一邊又打著重農(nóng)抑商的口號來保護自身的利益。
實實在在的拿了錢不辦事,正是這一步步,使得大明的商業(yè)稅無法提高,征稅的關(guān)卡僅限與運河和京城的崇文門。
朝廷想要舉行一場大型的軍事行動都十分的費力,因為沒有錢。
官紳一體、官商一體的環(huán)境下,所有的的負擔都將壓在平頭百姓的頭上。
朝廷要打仗,國庫沒有銀子,加征田稅,大明北面軍事緊急,國庫也沒有銀子,只能加征“遼響”,大明天下出現(xiàn)旱災蝗災,朝廷還是沒有銀子。
打蒙古,打倭寇,但凡出個天災啥的,這些七七八八加征的銀子,都是從土地里收田稅硬收出來的,一分錢也不是來自商稅。
實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只是,羊毛長在羊身上,征收了百姓的銀子,在拿去賑災,中間在這么過手一倒騰,難免缺斤少兩。
汪文言見白露話里有話的意思,不同于上次那般,突然也想聽聽這個想要幫他兄長完成夙愿的女子,對朝政都有怎樣的見解。
“露兒,你這話是什么意思?何為人禍。”
“汪公子,十年寒窗為的是什么?”白露反問道。
汪文言想了想,低下了頭,這個問題他無法回答,別說十年寒窗了,一年的寒窗他都沒有過,實在是太慚愧了,他要是寒窗苦讀過,現(xiàn)在怎么著也是個官老爺了。
不過,他雖然沒有寒窗苦讀過,卻也是知道十年的寒窗為的是什么,當然是為了有朝一日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了。
“金榜題名,入朝為官?!蓖粑难院敛华q豫的說道。
“然后呢?”白露接著問道。
“當然是治國平天下……”
白露迅速板起臉,狠狠地瞪著汪文言:“何為治國,何為平天下。”
“百姓安居樂業(yè),人人豐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