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路遙帶著心腹馬進、張大雷,一行十余人抄近路,快馬加鞭,在天亮前渡過長江進入了南京城,然后在應(yīng)天衛(wèi)指揮使魏廣棟的帶領(lǐng)下拜見了兵部侍郎阮大鋮。
“稟報阮侍郎,林鎮(zhèn)疆接到圣旨后已于昨夜啟程,前來京城進獻鐵甲車,并命小人在北門與他會合?!?p> 陳路遙畢恭畢敬的施禮,將這個好消息告知了阮大鋮。
阮大鋮喜出望外,拍手叫好:“太好了,這真是個天大的好消息,我這就通知馬閣老去!”
陳路遙陪笑:“小人愿為馬閣老、阮侍郎效忠,萬死不辭!”
阮大鋮白面無須,用修長的手指捏著下巴,頷首道:“陳千戶干得不錯,本官與馬閣老絕不會虧待你。你繼續(xù)在揚州效力,隨時將史可法、林鎮(zhèn)疆的一舉一動報來?!?p> 頓了一頓,又道:“這鐵甲車速度多快?何時才能抵達京城?”
“林鎮(zhèn)疆比小人早走了半個時辰,這鐵甲車的速度比騎馬快的多,按理說他應(yīng)該早就到長江邊上了?!标惵愤b也是一臉疑惑。
阮大鋮吩咐魏廣棟:“馬上準備大船,等鐵甲車到了江邊立即運到江南,免得林鎮(zhèn)疆變卦反悔?!?p> 魏廣棟接了命令返回大營,派出了兩名千戶各自率領(lǐng)麾下士卒乘船過江,到江北尋找林羽,自己則調(diào)集了幾艘大船停泊在長江北岸的五馬渡等候。
離開顧家莊又向南走了六七十里,林羽一行便來到了奔流不息的長江岸邊。
林羽先駕駛著坦克來到桃葉渡,直把來往的商旅與船只嚇得大呼小叫,弄不清這是從哪里來的龐然大物?
林羽只好讓李衛(wèi)站在坦克頂上用擴音喇叭大喊:“各位鄉(xiāng)親不要驚慌,此乃大破建奴的鐵甲車,由林鎮(zhèn)疆總兵駕駛著前來面圣!”
百姓們的驚恐這才散去,俱都指著龐大威武的梅卡瓦坦克議論紛紛,“原來這就是大破韃子的鐵甲車,真是讓人望而生畏!”
“聽說駕駛鐵甲車大敗建奴的人名叫林鎮(zhèn)疆,是史閣部的外甥女婿,能夠立下此等大功,也算是個英雄了!”
林羽悄悄點開左手掌心屏幕查看,只見自己擁有的金幣正在飛速增長,每秒都有十幾個入賬,順著長江向東走了五六里的路程,賬上便多了近萬個金幣。
長江兩岸村莊稠密,除了渡口來往的商賈旅人,居住在附近村鎮(zhèn)的百姓也都紛紛走上街頭一睹鐵甲戰(zhàn)車的風采,無不為之震撼。
林羽正愁怎么渡過長江,就有一名千戶帶著士兵迎了上來,遠遠的道明來意:“鐵甲車里面的可是林鎮(zhèn)疆總兵,在下奉了魏指揮使的命令前來接應(yīng)你過江?!?p> 林羽停下坦克,下車與對方寒暄:“敢問魏指揮使是如何得知本官今日面圣獻車的?”
“是陳千戶告知的魏指揮使。”
這名千戶畢恭畢敬的答道,“此刻陳千戶正與魏指揮使在五馬渡等候?qū)④姟!?p> “陳路遙果然與南京有勾結(jié),看來告密者十有八九就是此人!”
林羽在心中暗自嘀咕一聲,吩咐前面帶路,自己轉(zhuǎn)身鉆進坦克隨后尾行。
桃葉渡是民用渡口,專門供商旅百姓來往,而五馬渡則是軍用渡口,平日里有應(yīng)天衛(wèi)下轄的一支水軍在此駐扎,江畔還有用來停泊戰(zhàn)船的船塢。
此刻岸邊旌旗招展,魏廣棟帶著手下的同知、僉事與陳路遙正在翹首以待,不停的張望。
“來了,來了!”
陳路遙眼尖,遠遠的就看見了逶迤而來的龐大戰(zhàn)車,立即討好的喊叫起來。
魏廣棟舉目遠眺,當看清了這輛鐵甲車的廬山面目之后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嘶……真是神兵利器,有此等龐然大物助陣,怪不得林鎮(zhèn)疆能夠擊退韃子,立下驚世之功!”
陳路遙不忿的附和:“可不是如此,他林鎮(zhèn)疆運氣好罷了!得太祖托夢,覓得鐵甲戰(zhàn)車,擊敗韃子,由從六品的副守備連升五級,一躍成為了正四品的廣陵總兵,簡直走了狗屎運!”
旁邊一個三十五六歲,身高八尺,國字臉,濃眉大眼,留著短須的武官冷哼一聲:“陳千戶這話說的有失公允啊,若是把鐵甲車給你,你會操控么?你有把握憑一己之力擊退十幾萬韃子?”
陳路遙扭頭看去,發(fā)現(xiàn)說話之人正是應(yīng)天衛(wèi)指揮同知徐公績,知道自己得罪不起,急忙陪笑道:“徐將軍教訓的是,林總兵功勞還是有的,卑職豈敢攀比。”
“徐同知又何必長一個贅婿的志氣,滅了我等威風?”
徐公績話音剛落,旁邊年輕氣盛,一身甲胄的指揮僉事朱由良卻不干了,站出來反唇相譏:“我認為陳千戶說的沒錯,他林鎮(zhèn)疆就是走了狗屎運而已!不過是江家的一個贅婿罷了,他有什么本事能擊敗韃子?還不是靠著我們的祖宗托夢,才立下這驚天大功!”
陳路遙扭頭看去,發(fā)現(xiàn)說話的正是應(yīng)天衛(wèi)指揮僉事朱由良,也是一個自己惹不起的主。
天啟皇帝叫朱由校,崇禎皇帝叫朱由檢,現(xiàn)在的弘光皇帝叫朱由菘,他叫朱由良,自然是皇室宗親無疑。
朱元璋是個好祖宗,小時候吃了許多苦,后來當了皇帝決心好好照顧自己的子孫,不再讓他們吃苦。
朱元璋規(guī)定,自己生的兒子都是親王,親王生的嫡長子繼承親王爵位,其他兒子都封為郡王。
郡王生的嫡長子繼承郡王,其他的兒子冊封為鎮(zhèn)國將軍。鎮(zhèn)國將軍生的嫡長子繼承鎮(zhèn)國將軍爵位,其他的冊封為輔國將軍。
輔國將軍向下類推,還有奉國將軍、鎮(zhèn)國中尉、輔國中尉,一直到最低等級的輔國中尉,然后就不降了。輔國中尉的所有兒子都可以繼承這個爵位,并享受朝廷的俸祿。
這一點對于皇室來說比漢朝的推恩令要好,再不濟也能混個輔國中尉由朝廷養(yǎng)著,若是劉備生在大明朝,也不會混到織席販履的地步。
當然,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孫后裔吃苦,但后來卻成為了大明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元璋覺得自己只有二十五六個兒子,大明朝完全可以養(yǎng)得起,但卻沒想到在自己死后,經(jīng)過二百多年的發(fā)展,到了萬歷年間,子孫后代發(fā)展到了百萬之巨。
剛開始的時候,大明宗室的待遇那是相當不錯,就連最低等級的輔國中尉也有二百石糧食的年俸,要知道一個七品縣令的年俸才只有一百七十石。
但到了嘉靖年間,朱家子孫以爆炸式繁殖,宗室人數(shù)已經(jīng)達到了十幾萬人,光俸祿就占了國庫的四分之一。
到了萬歷年間,大明朝內(nèi)憂外患,明神宗一看養(yǎng)不起這么多“朱”了,便大幅削減這些宗室的俸祿,并且規(guī)定輔國將軍以下不再享受朝廷俸祿,你們自生自滅去吧!
由于朱棣篡位的原因,后來繼位的皇帝對于藩王十分戒備,規(guī)定宗室不能從事“士農(nóng)工商”,只能乖乖的當?shù)刂?,享受朝廷的俸祿?p> 萬歷這么一折騰,不能從事士農(nóng)工商的皇室宗親可就慘了,有地有俸祿的還好一些,那些沒地沒俸祿的就只能流落街頭,混吃等死,空有一個皇室爵位。
明神宗一看這樣也不行,索性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輔國將軍以下的愛干啥就干啥,只要你不造反不和朝廷要錢就行,所以后來就陸續(xù)有了宗室子孫參軍出仕。
朱由良就是朱元璋的十二世子孫,和吊死在煤山的朱由檢同輩,爵位是奉國中尉,沒有任何俸祿。
但因為朱由良自幼習武,驍勇善戰(zhàn),又攀上了首輔馬士英這棵大樹,便被提拔任命為應(yīng)天衛(wèi)指揮僉事,與魏廣棟、徐公績號稱“南京三虎將”,共同負責拱衛(wèi)京師。
雖然“奉國中尉”早已多如牛毛,但以皇室宗親的身份爬到正四品的卻是不多,因此朱由良平日里自視甚高,目中無人,早已在應(yīng)天衛(wèi)出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