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眼四、五年過去。
春雨淅淅瀝瀝。從“雨水”節(jié)氣起,天時陰時雨,太陽總不出來。已是二月二“龍?zhí)ь^”的日子,天還似鉛一樣,灰暗、沉重。
按蘇州習(xí)俗,“龍?zhí)ь^”要剃頭、要吃“撐腰糕”。
齊門外橫街上的剃頭店提前開門迎客。為了不躭誤自家生意,龔先早早來了。臨走,把一條烏黑的長辮子盤到頭頂,寓意“好運貫頂”。
羅梅興沖沖地在灶屋間里做撐腰糕,一種有夾層的糯米糕。
這是民間對健康的樸素祈求,討的是“口彩”,吃了撐腰糕可以一年四季不腰痛。
她蒸上糕后,轉(zhuǎn)身到右邊的臥房,不忍心地把熟睡的女兒龔依簫推醒。
“快起來,等會店堂開門,沒時間照顧你了?!?p> 正在做好夢的依簫被吵醒,她不肯起床,蹬著小腳哭了,直往被窩里鉆。
“我要睡覺!我好睏呀?!?p> 羅梅掀開被角,輕輕地在她小屁股上打了幾下,把她拽起來。雖是獨生女兒,對她毫不嬌慣。
依簫見母親不再理她,也不鬧了。
她很乖,才四歲,已不纏人。對父母做生意顧不上她,早已習(xí)慣。
羅梅給她取名“依簫”,小名“簫兒”,是為了紀(jì)念己過世的制作樂器、愛音樂的生父。
父親做樂器生意是外婆告訴她的。雖然那時她太小,不記得父母的模樣,但她感恩父母、懷念父母。
羅梅給依簫穿上過年時新做的,大紅對襟滾繡邊棉襖和棉褲。
給她洗了頭,剪了留海。頭兩邊各梳一個小發(fā)髻,上面系上紅緞帶。
“蕭兒真漂亮!難怪人人都喜歡你。”
夸了兩句,就去灶屋間,給她拿了一塊剛蒸好,熱氣騰騰的撐腰糕。
潮濕、陰冷,使依簫一刻不想呆在屋內(nèi)。長腳雨,早把活潑好動的她悶壞。
好不容易雨停了,聰明的她想到,還是到外面奔跑暖和些。
舉著糕,一蹦一跳地跑到屋外,照例去找小伙伴玩了。
龔先穿了件紫色斜襟織錦緞長袍,顯得紫氣騰騰;腰里系著自家店里做的金線如意百吉緞帶,上面結(jié)著玲瓏的翡翠小玉環(huán)。
他剃完頭,沿著橫街石子路,走過兩座小橋,繞過河灘后門,到前面的大街上。
正和小伙伴們玩“老鷹捉小雞”的依簫,看見龔先老遠(yuǎn)過來,喊了一聲:“爹”,又一陣風(fēng)地跑了。
龔先只顧低頭想生意上的事,不知是否沒聽見,沒有應(yīng)答女兒。
他徑直朝自家的店堂走去。
龔先和羅梅常常忙得顧不上吃飯。
今天,草草吃了幾塊撐腰糕,就忙著做事。羅梅在里屋開機器編織。龔先在沿街店堂里站柜臺。
沒有雇人,是典型的夫妻老婆店。
羅梅憑聰明、才干和敏銳的眼光,設(shè)計出各種漂亮的時新式樣。
編織的東西質(zhì)優(yōu)價廉,加上齊門的水陸方便,生意越做越好。
后來,他們除了做零售外,主要搞各地的批發(fā)。
過節(jié)時生意更好,不少人會買條外系的新腰帶自用。
常有織錦坊的一些織匠,把干活時“落下”的絲線、錦綢料偷偷地拿到城外換錢。
剛開始時龔先不肯收貨,后來聽了訴說,反覺得衣著差、活累錢少的工匠可憐,也就收了。
“只收貨,不問來路”是他們這行的慣例。
龔先剛秤完一個工匠的絲線,正要付錢,突然聽見河邊有人驚呼救人,大家的心往下一沉。
不一會,鄰居的小男孩毛毛飛跑過來,喘著氣直喊:“不好了,簫兒掉到河里去了……”
被小伙伴追捉的依簫,是收不住身子的沖力,從雨后濕滑的堤岸坡上滑下去的。
龔先甩掉手中活兒,飛沖出去。
羅梅在后,急扭一雙走不快的小腳,大聲喊著:“救命??!”“救命啊!”“孩子掉河里了,救人重賞……”
路人和其它店里的人聽到喊聲,也都奔向河邊。
只有幾棵光禿禿樹的堤岸上,因近中午時分,人不太多,大多不會游泳,就是其中有幾個會游的,也不敢貿(mào)然下去。
這時不巧,河里沒什么停泊和駛過的船。
大家伸長脖子朝河面望去,只見遠(yuǎn)處灰茫茫的水天一色中,有個小紅點在隨波沉浮著,但很快消失了,再也沒有出來。
奈何不得深深的外城河。
等有船老大跳下水去救時,孩子早已完了,最后把孩子的尸體撈上來。
羅梅頓時昏了過去。
龔先如五雷轟頂,跌坐在地上,一邊用拳頭捶地,一邊放聲大哭。
等羅梅蘇醒過來,已被眾人抬到床上。
她嚎啕痛哭,覺得對不起依簫,一直忙于掙錢,沒照看好她。
依簫活潑可愛的樣子,一對甜甜的酒窩,一直浮現(xiàn)在眼前。
耳邊聽到依簫喊爹爹、媽媽,猛一下,什么都沒有。
夫妻倆恨不得把所有的銀兩扔到外城河里,能換回活生生的女兒。
這時雨又下起來了,越下越大。
撕心裂肺的哭聲和嘩嘩的雨聲混在一起,震撼著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