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異變之破碎大陸

第三十八章 本能

異變之破碎大陸 逐墨xzy 2181 2021-08-17 22:33:58

  西維設計束縛“屠夫”的,就是建立在失去理智后仍舊保有的個體本能下的“囚籠”。

  依靠生物本能建立的“囚籠”?怎么想都不靠譜。

  弗蘭知道,那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壓根兒不是真正了解什么叫做生物本能。

  也正因為如此弗蘭才打算不去解釋太多。

  總有一些人對一些事動不動就大談說什么是人的本能、天性,話里話外說的都是“人類劣根性”。

  可他們從未真正去嘗試了解過什么叫做生物的本能。

  在他們的自我臆想中,那玩意兒就是被那些道貌岸然的人藏在浮華外表下,那骯臟丑陋的東西。

  下意識的自我定義為高尚,唾棄那些所謂的“丑惡的本能”。

  對于本能的含義,他們從不屑于去了解。

  像是看到一個街道旁討飯的乞丐,走過去卻發(fā)現(xiàn)對方是個四肢健全的青年。

  “為什么有手有腳還要在街邊乞討?”“為什么不自立更生養(yǎng)活自己?”“要是努力了怎么可能會輪到這個下場?”

  “……”

  各種大說一通,而后撫著胸口自我感動,“啊!世道險惡,差點又被騙了,我還真是善良……”把手里那十幾二十塊錢放回包里,轉身離開。

  在他們自己生活環(huán)境影響下構建的世界觀里,這樣的四肢健全還來乞討,不是詐騙就是懶惰。

  甚至在腦子已經幻想出那乞丐“下班”后,數(shù)著錢嘲笑那些大善人……這么想又覺得自己是真聰明,那些大善人多沒腦子。

  至于那個乞丐真實的生存情況是什么樣,因為已經在心里下了定義,所以他們從不深究……

  對他們定義下的所謂“丑陋的生物本能”也是如此。

  仿佛丑陋的東西多去了解一點,都會臟了自己多么純潔無瑕的心靈,只好躲的遠遠的。

  所以從來不了解。

  ……也可能是壓根兒不在意。

  他們只是需要有人知道有這么個名詞、有這么個東西。

  一個擺在大眾眼前的吸引目光的花籃,他們把自己看不慣的一切一股腦兒塞進去,辱罵、批評、發(fā)泄、自我高尚……

  想要唾罵的擺在面上,其他的拿出來重新包裝。

  肚子餓了想吃東西,是本能。

  一把刀掉下來下意識閃躲,是本能。

  什么東西爆炸了下意識害怕,是本能。

  陷入危險優(yōu)先考慮自己的安危,是本能。

  饑荒橫行為了生存突破人類禁忌,是本能。

  ……

  然后呢?

  ……

  他人陷入危險不顧安危去救,也是本能。

  父母們?yōu)榱俗约汉⒆訝奚约?,也是本能?p>  對未知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強烈好奇,也是本能。

  為了探尋真理愿意承受巨大的風險,也是本能。

  ……

  恐懼、害怕、懦弱、貪婪……當某些不如人意事件發(fā)生后,一些人開始辱罵唾棄,說這些是生物的本能,人類的劣根性。

  包容、博愛、無畏、勇敢……轉述那些為人津津樂道的事,一些人開始贊頌詠唱,歌頌這些美好的事物,卻沒人說這也是生物的本能。

  野獸會為了安危拋棄幼崽,也會為了幼崽放棄自己的安危。

  人們把這些都放到自己創(chuàng)作的藝術文學里。

  前者說是生物本能。

  后者卻只歌頌美好。

  明明應該是生物科學定義下的東西,偏偏大多數(shù)人對此的了解都往那些晦澀難懂的藝術文學上靠。

  科學代表的是親眼見證后記錄下的客觀事實,要做的是極力用人類的語言在書本上重構真實。

  而藝術構建于創(chuàng)作個體對外部世界的主觀臆想,呈現(xiàn)給人的所有都是閹割后扭曲所得的現(xiàn)實。

  但不知道為什么總有些人拿喜歡藝術去代表科學,用閹割后的尺度去衡量真實。

  生物本能不是那些人春秋筆法下剖開只剩丑惡的泡沫。

  吹出來才是泡沫。

  渴了想喝水,餓了要吃飯……

  這些誕生于生命之初,延續(xù)了無數(shù)年代歲月的東西,它們源自生物最根本的對生存和繁衍的欲望。

  客觀角度來說,只是面對外界刺激下的最直觀反應,不靠善惡美丑劃分。

  在那些藝術文學作品的渲染下,這些東西在人們的感覺里好似雨后路邊、瓦片上長出的青苔一樣,礙眼的、稀稀拉拉的東西。

  似乎是多看點雞湯、正能量就能隨意放棄了,就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拋棄了,是個世外上人。

  像是隨意擦掉瓷器上的灰塵,露出精美絕倫。

  可它不是落在上面的灰塵,是在一千多度高溫下變成精美瓷器的黏土本身。

  總有人覺得人能靠提高道德水準,靠無數(shù)次的重復訓練,靠足夠強大的自我意識就能完全摒棄。

  可所做的不過是把黏土做成更加好看的坯子罷了。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辦法。

  比如。

  生物畏懼危險,但并不是所有一出生就知道什么是危險的。

  手榴彈生產出來之前和古人討論手榴彈,他們不會覺得危險。生物產生恐懼的應激反應的前提是得知曉。

  害怕事物的前提是了解、記憶、歸檔,如果永遠無法知道便不會存在,不止是恐懼,若能屏蔽其它所有……

  又比如。

  通過某種方式失去對事物認知反應的能力。

  這種事以前不是沒干過,19世紀末有人發(fā)現(xiàn)切除腦前額葉的“治療”手段,一開始只是在黑猩猩身上做做實驗。

  后來被一位醫(yī)學家用到治療人類身上,還得了某著名獎項。

  那治療效果,立竿見影,效果顯著……

  當然得效果顯著,腦前額葉主要掌管的是神經連接、情緒、邏輯、記憶等等功能……簡單點說,就是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產生問題的主體……

  ……

  不過以上的方式其實都是掩耳盜鈴罷了,也不怎么人道。

  ……

  嚴格來說人類應該感到幸運才對,至少還有自我意識,能抉擇和考慮。也能把某些本是丑陋的東西粉飾的誘人、好看些。

  然后吹噓、自我感動,聽著描述的美好,煞有介事。

  叢林草原上生存的野獸們沒有這樣能自我欺騙的幸運。

  對它們來說生存和繁衍是唯二的真實。

  本能是唯一的基準。

  它們沒法做出更多抉擇,自然沒有給予它們滿足要求的前置條件。因而本能成了它們唯一的可依靠,它們只能完全遵從本能行動。

  對野獸們來說,束縛它們的本能比任何韁繩都要牢固。

  ……

  ……

  ……

  如果有一天,人類本能欲望的驅使下,不得不放棄自我意識,只靠單一純粹的本能和執(zhí)念生存下去。

  那是否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可接受和理解的生存選項?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