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思儉當上寨主之后,對寨內(nèi)軍力的分布又重新做了調(diào)整。
以往白思儉的騎兵都在摩天寨外駐扎,自己的族人、拔野風的騎兵都在寧胡坡駐扎放牧,姚回、何剛的步軍也在寨里,姚晟的步軍在前寨。
現(xiàn)在白思儉執(zhí)掌大權(quán)了,就不能這么安排了,他將自己一百最精銳的騎兵調(diào)到寨里駐扎,白崇義的三百步軍也安排在寨里。
本來他準備繼續(xù)安排拔野風在寧胡坡駐扎,后來在拔野風的強烈要求下,勉強同意他安排五十騎兵駐扎在大寨里,另外一百五十騎繼續(xù)駐扎在寧胡坡。
至于姚晟的五百步軍,仍駐扎在前寨。
所有將士的家眷都安排在大寨里,仍依著姚珂的舊例。
由于事情暫時告一段落,姚晟便把全副身心都投入到了練兵中來,不過由于寨里糧食缺乏,當兵的一天勉強可以吃兩頓干飯,每十天白思儉那邊送一只羊過來給他們開開葷,至于白思儉自己的騎兵每天都是糧食、肉食管夠,沒辦法,誰叫他是寨主,山上的牛羊馬群又都是他的呢。
由于缺糧,姚晟就不能下死力去操練手下五百士卒,但上午的隊列、體能,下午的軍械練習他還是各安排了一個時辰,聽說白崇義那邊都是三日一操,還都是以前的老漢軍在帶著操練。
至于拔野風的騎兵,條件比兩支步軍好一些,糧食管夠,肉食也能保證供應(yīng),不過比白崇仁的騎兵就差一些了。
這天姚晟正在跟姚猛商討雙手橫刀兵的作戰(zhàn)配合方法,大寨來人叫他過去一趟。
還是那熟悉的格局,不過黑漆大椅上不再是那雄壯威猛的姚珂了,而是一個瘦小精干的老頭。
下首兩側(cè)的交椅少了一把,六把松木椅子看著稍微齊整了一些,大廳的地面上還隱隱有血跡沒有完全收拾干凈,淡紅的地面時刻在提示著在座的每一位人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
跟白思儉見過禮,姚晟,不,現(xiàn)在改回李晟基了,一來一朝天子一朝臣,還帶著有著前人印記的名字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再則李晟基自己也想改回原名。
李晟基瞅著大廳右側(cè)上首坐著拔野風,緊挨著的是他的一個親信叫仆固思恭的,也是二十多歲,身材矮壯,滿臉橫肉,與一旁的拔野風比起來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仆固思恭下首空著,李晟基向拔野風、仆固思恭點頭致意后便坐了下來。
對面也坐著三個人,上首正是白思儉的大兒子白崇仁,三十多歲,身材中等,但矯健有力。
緊挨著他坐著他的弟弟,二十多歲的白崇義,估計是最近姚珂的妻妾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他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
他的下首倒坐著一個令李晟基十分意外的人,劉繼思,以前李膺的助手,協(xié)助李膺掌管山上的錢糧、物資和對外來往,三十多歲年紀的一個落魄文人。
“晟兒到了,咱們就趕緊議事”,隨著白思儉一聲“晟兒”傳出,在座諸位神色都復雜起來。
說起來最尷尬的的就是李晟基了,自拿下山寨寨主的“大位”之后,白思儉也想拉攏李晟基,在這個時代最好、最直接的拉攏法子莫過于認義子了,前不久白思儉好幾次派人旁敲側(cè)擊地向他透露出這個意思,可李晟基一直裝聾作啞,一來他可不想再做別人的義子了,做一回已經(jīng)夠了,再做下去,那就是“三姓家奴”了!
再說了,你白思儉還是一個小部落的胡人頭領(lǐng),他李晟基剛上山時舉目無親,無奈之下只好認了姚珂做義父,現(xiàn)在他小有根基,與寨主虛與委蛇尚可,還繼續(xù)仰人鼻息那純屬找不自在。
更別說這山寨上下還都認為他現(xiàn)在是拔野風的人,雖然他表面上默認了這一事實,內(nèi)心獨立自主的傾向那是一刻也抑制不住。
一邊的拔野風更是怒火中燒,心里暗罵白思儉是一個老不死的奸賊,明明李晟基是自己的手下,他還死乞白賴、三番五次地私下里找李晟基,雖然事后李晟基都向他匯報了,還剖明心跡、對天發(fā)誓,他表面上還是像往常一樣待李晟基親熱有加,心里到底是有了疙瘩,對李晟基他不好說什么,對白思儉可是恨透了。
對面的白氏兄弟眼里有一絲妒忌,也隱隱有一些期盼,如果李晟基能投靠過來也好,這山寨的大局就完全定下來了,這樣他們白家的“基業(yè)”也更穩(wěn)固。
劉繼思確是一副漠不關(guān)心的樣子,說實話無論誰做大頭領(lǐng),都離不開他這個會寫會算的大掌柜,聽到白思儉那句話后,他稍稍等了一會兒便站起來先向白思儉拱拱手,接著又是團團一揖。
“稟寨主,寨里尚有麥兩千斛,粟一千斛,豆一千斛,鹽一千斤,麻布五百匹,綢緞一百匹,銅錢三萬串,白銀四千兩”
姚晟上山已經(jīng)半年多了,知道一斛就是一石,一百二十斤,一串錢八十到一百不等,一兩銀值錢八百到一千二百不等,于是心里默默盤算了一下,按照全寨近四千人計,糧食還能支撐兩個月,戰(zhàn)馬豆料還能消耗三個月,山上是不種糧食的,現(xiàn)在是九月份了,馬上就要進入冬天了,屆時大雪封山,就是下山打糧亦不可得,這個冬天如何熬過?
劉繼思看到姚晟一臉憂愁的模樣,用手捋了一下頜下的山羊胡子,寬慰他道:“都頭無須煩憂,以往到這九、十月份,大寨就會有所安排”,李晟基心里一亮,趕緊問他:“如何行事?”
劉繼思說:“眼下這光景,還能如何,無非是買或搶,吾等所在的河北道現(xiàn)在種糧食的十不存三,河東道還好一些,最多也就是五成,各州各縣都依賴河南、淮南各州府的糧食,幽州更甚,還在種地的十成有一成就不錯了,完全依賴南邊州縣”
“現(xiàn)下河北道的糧食往往有價無市,咱們手中的這些銀錢也買不了多少”
“那就是搶嘍?”,李晟基雖然有些不樂意,但眼前情形就是如此,為了活下去也只能隨大流了,“為何種地的人少?”
劉繼思白了姚晟一眼,不過迅疾又轉(zhuǎn)換成恭敬的神色,“回都頭,自唐末以來,河北道戰(zhàn)亂不已,各節(jié)度府為了養(yǎng)兵,農(nóng)人收獲的八成要上繳,自己僅留下兩成,加上戰(zhàn)亂頻仍,遼人也是不是南下肆掠,誰還敢、還愿種地?就是這兩成想安安穩(wěn)穩(wěn)耕種亦不可得”
“故此,現(xiàn)今這河北道,除了官府所在,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堡寨,農(nóng)人在堡寨附近勉強種一些莊稼,官府也出面種一些,以官屯為主,耕種、收獲非得派兵護衛(wèi)不可,堡寨也是如此”
李晟基聽了心里暗嘆,老百姓苦啊,像他們這樣的山寨辛虧還有一些牛羊補充,否則也就是一天一頓,勉強活下去。
沉默了一會兒,想起了寨里的幾個大倉,他心里一動,“不用說,咱們現(xiàn)有的這些糧食都是河東過來的吧”
劉繼思看了姚晟一眼,眼里隱隱有些贊許,“都頭真是洞若觀火,鄙寨偏居這大山之中,河南、淮南過來的糧食輪不上吾等,不過河東過來的糧食可非從吾等附近路過不可”
“河東過來的糧食分為三部分,河中過來的就不說了,離吾等太遠,太原府的糧食供應(yīng)鎮(zhèn)州、易州、瀛洲、深州、趙州,必須走吾等北面的井陘道,每年十月份必會派重兵護衛(wèi)糧道,屆時運糧大隊綿延幾十里,頗為壯觀,不過那是也是吾等久盼的日子,吾等搶一次就夠消耗半年了,加上肉食,委屈一下,一年也就過了”
“諸位無須擔心,自這新唐(李存勖所建)成立以來,河北道的農(nóng)獲逐漸恢復起來,現(xiàn)今河北道的大小堡寨已經(jīng)被各節(jié)度府剿滅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全在大山之中,對于這些堡寨的搶糧,護衛(wèi)官軍往往是心照不宣,有實力的就多搶一點,沒實力的就少搶一點,也不會拼死命護衛(wèi),吾等摩天寨在這河北道算是最有實力的堡寨之一,每年搶得也多一些,搶多了也搬不動,對于河東來說,吾等搶走的糧食只占其十之一二,而就是這一部分,彼等也提前算入了耗費”
李晟基又沉默了許久,心里明白這耗費指的是什么,無非是規(guī)定運一百斤糧食,按照一百二十斤運唄,這多出來的糧食最終還是要落到普通種地的老百姓頭上。
他心里沒有半點喜悅之情,反而惡劣到了極點,最后還是慢慢平復了惡劣的心情,心想,還有幾天就是“搶糧”的高峰季了,要搶就多搶一點吧,最好再搶一些武器裝備,他那一都五百人還有不少人的雙手橫刀還缺著呢,目前勉強用單手橫刀練著。
果然,接下來白思儉安排了此次搶糧的隊伍,李晟基前寨只留下一百長槍兵守寨,其余四百人全體出動,白崇義的步軍都也全部出動,白崇仁出動兩百五十吐谷渾騎兵,留一百騎兵守寨,拔野風也出動一百五十騎,留仆固思恭五十騎守寨,一共一千一百大軍,加上抽調(diào)的一千青壯男女民夫,牧場所有適齡的牛馬一千多頭,三日后從河東那邊下山搶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