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程普乃是江東元老,鎮(zhèn)守江夏甚為盡心,每日巡查,不敢懈怠。這日,忽聞一伙駐守巴丘的敗兵回報,說巴丘被一股曹軍襲擊,糧草軍械都被奪去了。程普頓時察覺不妙,當即派遣哨探沿江巡查,又派出信使,分別向江陵周瑜和江東孫權(quán)示警。
不多時,探子回報,江上有大隊船只前來,船上打的都是曹軍旗號。程普大驚,急忙命令關(guān)閉城門,因麾下兵少,只得又下令征召城中青壯,得壯丁二千,加上原有士兵差役,也還不到三千人。
程普無奈,只得一邊向?qū)O權(quán)求援,一邊努力加固城防,以求固守城池。
劉賢率領(lǐng)大軍到達時,發(fā)現(xiàn)沙羨已然做好了準備,當下也不在意,一邊率領(lǐng)大軍下船,一邊領(lǐng)著黃忠、侯成、史阿、呂介、胡濟、張著、石韜等人繞城觀察。
待看過了城池,趙累、司馬芝等人已經(jīng)扎好了營寨,劉賢坐到中軍帳中,問眾人道:“沙羨雖是小縣,但守將程普乃是江東名將,不可小覷。諸位可有良策破城?”
黃忠道:“沙羨乃是當年江夏太守黃祖的大本營,城防設(shè)施十分完備,后被孫策攻破,城防便多年未曾修葺了。程普雖是名將,但短時間內(nèi)未必能修復(fù)多少。我愿領(lǐng)兵攻城,若是不克,甘當軍法?!?p> 石韜道:“不可,我軍來此,非為奪取土地,乃是為了調(diào)動周瑜大軍。一旦周瑜大舉來救,我軍即便奪取了沙羨也不得不放棄撤走。既然如此,又何必白白損耗士卒性命去奪取沙羨呢?”
劉賢道:“以長史之計,又當如何?”
石韜道:“不如圍而不攻,看周瑜如何應(yīng)對。若其派小股兵馬前來,我軍便以逸待勞,殲滅之。若其大舉前來,則江陵之圍自解,我軍也算達到了目的,到時便主動撤圍而走,避其鋒芒?!?p> 劉賢聞言,沉吟了片刻,道:“此言有理!但每日也需作出攻城假象,給城中些壓力,逼迫程普加緊求援?!?p> 于是劉賢派大軍將沙羨團團圍困,每日派遣呂介、胡濟、張著、侯成等將輪番佯攻,戰(zhàn)鼓從早到晚敲得震天響,聲勢十分浩大。
程普初時十分緊張,每日派出信使,向?qū)O權(quán)、周瑜求援,過的三四日,發(fā)現(xiàn)劉賢軍攻擊力十分微弱,疑惑之余,卻也漸漸放下了心。但劉賢雖然并不用力進攻,每日騷擾卻是半點也不放松,程普因麾下兵馬戰(zhàn)力不強,不敢怠慢,只得每次都親自上城防備,連日下來,滿城將士俱都疲憊不堪了。
且說孫權(quán)正領(lǐng)兵在淮南與夏侯淵、張遼、李典、臧霸等人糾纏,忽然接到程普書信,說沙羨被劉賢圍困,頓時大驚失色,與麾下眾文武商議道:“沙羨若失,周瑜大軍將成孤軍,不可不救。眼下當派何人前去解圍?”
張昭道:“江東尚有三四萬大軍,但會稽、廬陵之兵要鎮(zhèn)守地方,防備山越作亂,不可輕動??擅フ绿貙O賁盡起大軍,再從丹陽郡調(diào)孫高、傅嬰兩部兵馬協(xié)助,合共一萬人馬,往救沙羨?!?p> 孫權(quán)點頭表示同意,于是派信使火速傳令至豫章。孫賁領(lǐng)命,當即起兵往沙羨而來。
與此同時,江陵城下的周瑜也得到了劉賢攻破巴丘、州陵,包圍沙羨的消息,當即大為震驚,召集眾將商議道:“巴丘、州陵被破,沙羨被圍,長江水道已被劉賢截斷,若不能迅速擊退劉賢,我軍將成孤軍。眼下軍中糧草尚可支撐兩月,兩月之內(nèi),要么攻破江陵,要么擊退劉賢。諸將以為,我軍當作何選擇?”
呂蒙道:“江陵非短期所能攻克,唯今之計,當先破劉賢?!?p> 周瑜點頭道:“我也是如此打算,只是劉賢驍勇善戰(zhàn)(偷笑),諸將之中無人可與之匹敵,我欲親自領(lǐng)兵前往,不知誰人可以把守江陵大營。”
呂蒙道:“劉賢不過一只偏師,何勞都督親往?況且都督若是率領(lǐng)大軍走了,曹仁必會趁機出城攻我營寨,到時候如何抵擋?不如由我率領(lǐng)一萬兵馬前往沙羨,與程老將軍里應(yīng)外合之下,必可擊敗劉賢?!?p> 周瑜笑了笑,道:“我自有算計,只需如此如此,便可擊敗曹仁、劉賢。”
是日,周瑜向全軍宣稱劉賢攻擊江夏,截斷長江,威脅大軍后路,不可不縱兵擊之。隨后周瑜將江陵城外的兩座營寨撤去了一座,留兵一萬交給呂蒙把守,自己親自率領(lǐng)一萬九千大軍登船,往東去了。
探子將消息報給曹仁,曹仁聞訊,多番打聽,確認周瑜果然離去之后,頓時大喜,當即調(diào)派兵馬,留長史陳矯率兵七千守城,曹洪率兵一萬出北門外扎營,一則與江陵城成犄角之勢,二則監(jiān)視江東軍營寨。曹仁親自率領(lǐng)一萬精兵往北攻打旌陽,兵馬未動,先派信使從小路繞道當陽,與滿寵、樂進、徐晃等人聯(lián)絡(luò)。
大軍驟至旌陽,曹仁即揮軍攻城。劉備大驚,慌忙領(lǐng)兵防守,正激烈交戰(zhàn)間,忽聞滿寵、樂進、徐晃從北面殺來,將旌陽團團圍住。劉備心下驚慌,欲要撤退,又恐周瑜責(zé)怪,心下惴惴不安。
參軍張存道:“敵軍驟然來攻,其勢必不可久!唯今之計,只有死守!曹仁、滿寵率領(lǐng)大軍前來,江陵、當陽必定空虛,可分遣使者至周瑜以及關(guān)將軍處,令兩處起兵襲擊江陵、當陽,曹仁、滿寵后路被截,必將撤圍而走?!?p> 張存乃是南陽張氏族人,與當年長沙太守張羨是同族兄弟,因此深為劉表記恨,雖有滿腹才華,卻不被劉表所用。近來投奔劉備,展露出了不凡的軍事才能,深得劉備看重,被委以參軍之職。
當下劉備聽了張存的話,堅定了固守的信心,于是急忙寫信分別向周瑜、關(guān)羽求援。
關(guān)羽得信之后,大驚失色,深恐劉備有失,當即棄船上岸,領(lǐng)兵從荊城急襲當陽。
文聘聞知,立即領(lǐng)兵襲擊荊城,因關(guān)羽主力盡往攻當陽,荊城兵少,被文聘一陣猛攻,雖然沒能攻破城池,但關(guān)羽留在城外漢水邊上的船只卻都被文聘一把火燒掉了。
當日關(guān)羽得知荊城被文聘攻擊,然而心憂劉備安危,關(guān)羽只得不顧后路,奮力往前。探馬報知滿寵,滿寵與樂進、徐晃商議:“當陽乃是重地,不容有失,當回兵救之?!?p> 于是滿寵領(lǐng)本部兵馬回守當陽去了。
關(guān)羽聞知,立即領(lǐng)兵轉(zhuǎn)道往旌陽而來。樂進、徐晃只得又分兵抵擋關(guān)羽,旌陽城攻勢頓時大為緩解。
且說曹仁圍住旌陽猛攻,一連三日,雖多次攻上城頭,但城中有近萬兵馬,又有趙云這等猛將把守,無論曹仁如何進攻,旌陽小城卻始終屹立不倒。曹仁無奈,眼見士兵多日攻城,已經(jīng)有些疲憊,當下只得收兵休整。
是夜,曹仁待士卒休息之后,又巡視了一遍營寨,隨后回帳查看了各處往來的情報公文,確認無誤之后,方才放心睡去。
約莫四更時分,曹仁突然被一陣喊殺聲驚醒,急忙起身出帳觀望,發(fā)現(xiàn)營寨東南方大火彌漫,四面喊殺聲震天。曹仁大驚,當即命人探查,并命令軍隊向自己靠攏。不一時,探子來報,周瑜率領(lǐng)大軍前來襲營。
曹仁大驚,心知中了周瑜算計,黑夜中又不知有多少敵軍,只覺得四面八方,喊殺聲不絕于耳。曹仁心知不可久守,一面調(diào)兵抵御周瑜,一面派人去與北面樂進、徐晃聯(lián)絡(luò)。
不一時,只聽北面喊殺聲震天,卻是樂進、徐晃領(lǐng)兵前來救應(yīng)。曹仁見狀大喜,忽然又見旌陽城門大開,趙云領(lǐng)兵殺出,截住樂進、徐晃。正戰(zhàn)之間,關(guān)羽也領(lǐng)兵殺到,各軍殺成一團。
曹仁見狀,長嘆一聲,心知事不可為,當機立斷下令撤退。曹仁一馬當先,率領(lǐng)精銳騎兵往南撤去。樂進、徐晃見曹仁撤走,也自且戰(zhàn)且退,往當陽而去。
卻說周瑜當日假意領(lǐng)兵前去救援沙羨,半路卻把大軍止住,又故布疑陣騙過了曹仁之后,這才悄悄領(lǐng)兵繞道而來,趁夜襲擊曹仁,本指望曹仁受驚之后,領(lǐng)兵北逃,然后周瑜便可從容攻擊江陵。
誰想曹仁當此危急之際,竟然不往北走,反而往南欲要退回江陵。周瑜聞訊大怒,領(lǐng)兵四面圍殺,甘寧、周泰、蔣欽、凌統(tǒng)、潘章、董襲、徐盛、丁奉、孫瑜等將領(lǐng)宛如群狼,殺得曹仁一路風(fēng)聲鶴唳,只覺得自己就像是中了十面埋伏一般。
幸好曹仁麾下有兩千騎兵,縱馬沖陣,甚為得力,江東諸將率領(lǐng)的都是步兵,誰也不敢正面抵擋騎兵沖鋒,因此被曹仁接連沖破阻擊。
正行之間,忽見前方火把通明,有一支兵馬前來,曹仁暗暗叫苦,及至行到近前,卻見前軍打著曹軍旗號,為首大將,乃是曹洪。
原來曹洪得知曹仁遇襲,當即點了兵馬前來接應(yīng),曹仁得了援兵心下大安,兩軍合作一處,奮力往江陵殺去。
行至半路,前面忽然又有一支兵馬阻路,為首大將,乃是呂蒙。
卻是呂蒙見旌陽城下火起,知道是周瑜襲擊曹仁得手,于是盡起大軍來到江陵城外等候,欲要趁江陵守軍慌亂之時奪城。誰知江陵十分安穩(wěn),城中守軍巋然不動,只有城外營寨之中的曹洪點了五千騎步軍往北接應(yīng)。
呂蒙心下計較,城中有兵七千,城外營寨之中還有五千,二者成犄角之勢,急切之間根本無法攻下,于是呂蒙索性絕了攻城之念,轉(zhuǎn)而領(lǐng)兵往北而來。
正巧將曹仁、曹洪堵截在半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