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銷不出去,劉一比任何人都著急!
他冥思苦想幾天,想到了互聯(lián)網。
既然這里不能做互聯(lián)網,但為什么不能有互聯(lián)網思維呢?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降價,降到一般中高階層都能接受的程度,但成本擺在眼前,怎么才能降得下來呢?
劉一又分析了一下,讓自行車賣出天價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運費過高,甚至高于生產成本;第二,中間商過多,層層加價,最后賣出了天價。
那么,要如何做才能降低售價呢?
劉一決定在其余幾個洲也設立自行車生產廠房,并設立運輸部,意在降低運輸成本。另外,取消中間代理商,采取直銷模式。
說干就干,他讓各個洲府統(tǒng)領找尋合適的廠房,又找夫人要了二十萬布卡幣,合著剩下的一百萬比卡幣,各給六個洲府運了二十萬布卡幣過去。他又派出之前參與過自行車生產的工匠到各個洲去指導,尋找廠房,建造設備、招聘工匠。
劉一也沒有閑著,他成立了個公司,征得夫人的同意,命名為:首府運輸設備有限責任公司。任命班布雄為董事長,劉一為總經理,魯布文為總經理助理。他又找來七個讀書人,給他們簡單的培訓了些管理知識,任命他們?yōu)楦鱾€洲的區(qū)域經理并發(fā)配至七個洲。
十天后,廠房和設備均已準備妥當。
天原等三洲,因為工匠和區(qū)域經理早已到達,現(xiàn)在已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其余三洲,人還在路上。
劉一隨即要求這三洲還有首府洲開始生產自行車,自己又親自坐鎮(zhèn)首府洲的金器房,監(jiān)督生產。
他又發(fā)現(xiàn),參與生產的人分工不明確,亂作一團。
他又給每個工匠進行了分組,每個零件一個組,并挑選一名技藝最精湛的工匠擔任組長職責。最后又設立組裝組。
這下,一條生產線初步形成,各司其職,亂中有序!
劉一又寫信給其余六洲,傳授經驗。
又過了幾天,四個先行開工的工廠已經生產出來千輛自行車。其余三洲也開始了井然有序的生產。
接下來便是運輸。
劉一首先想到了用速兵來托運,他找到魯布文。
魯布文這段時間也是激情高漲,正在努力學習相關知識。
聽劉一這么一說,說道:“三弟有所不知,速兵手無縛雞之力,根本就搬不動自行車?!?p>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能不能用兩個速兵來抬著自行車走?”
“哈哈!三弟有想法是對的。不過,歷來速兵都是單槍匹馬奔跑,這個恐怕行不通!”
“那不妨試一試!”
魯布文點點頭。
劉一找來兩名速兵,叫他們一人提一個輪胎。
兩個速兵明顯顯得很吃力,而且根本沒法協(xié)調著向前奔跑。
劉一又想到,速兵手上無力,但腿部卻比正常人發(fā)達得多。他又讓速兵騎自行車,但是他們人矮腿短,坐上去連腳踏板都夠不著。
這個辦法行不通!劉一隨即取消了傳統(tǒng)的請人托運模式,成立了運輸部,并招聘托運人員。
與此同時,他又設立了銷售部,招聘銷售精英。停止和那些代理商合作,并給了他們一定的補償。那些代理商心里不悅,卻又敢怒而不敢言,誰敢和統(tǒng)治階層對著干的?再說他們一分錢沒投入,最后還拿了補貼,只不過是斷了一條財路而已。
劉一又讓那些區(qū)域經理們招聘各個郡的區(qū)域分經理,并在每個郡各開設一個銷售門店。
一切準備妥當,到了定價環(huán)節(jié)。
劉一決定先用虧本銷售的方式來打開市場,消息一出,宮內炸開了鍋。
以鏡玄良為代表的反對派提出了一連串的抗議聲。
他帶著一群吃瓜群眾到夫人跟前盡獻讒言:“夫人,目前這位三公子是想整垮我們哪!”
“老師何出此言?”
“他弄個自行車出來就讓宮內雞犬不寧,各色各樣的人在宮里亂竄。而且,這個自行車更是弄得大臣們魂不守舍,成天不做正事,研究這些歪門邪道。夫人,你都聽聽,現(xiàn)在這些大臣們都在說些什么?整日都在談論自行車!現(xiàn)在他又要做虧本買賣,目前我們財政如此緊張,他這不是要整垮我們嗎?”
夫人也給這些人講了馬云和和馬化騰的故事,聽得眾人一愣一愣的!
雙方各讓一步,夫人答應他們把廠房遷至宮外,又明令禁止大臣們互相談論自行車,但可以買自行車來用。關于劉一,夫人還是選擇相信他。
夫人把遷廠房的事告訴了劉一,劉一一臉不解,問原因,夫人卻不說。
而宮外北側的廠房在加班加點的建造下,也已經落成。
無奈之下,劉一只得停止了生產,把車間搬到了宮外。
由于現(xiàn)在大大的節(jié)省了運輸成本,又是直營模式。最后,劉一把自行車的零售價定為每輛60布卡幣。
首批生產出來的自行車在銷售的頭一天就被搶購一空。
劉一隨即又把后來生產的三千輛自行車連夜送去了各個銷售門店,第二天,又被搶購一空。
劉一一邊催促加班加點地生產,一邊又讓夫人撥款添加生產線。
夫人又給了兩百萬。
目前,首府洲有五條生產線,其它六個洲僅有一條。
劉一差人給每個洲送去30萬,各添置一條生產線,剩余的錢用做流動資金。
他自己也留了20萬,以備不時之需。
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第一個月,銷量突破三萬輛。
這看起來是好事,但令劉一擔憂的是,銷量一天比一天差!
究其原因,買得起的人都買了,買不起的人只能望而生畏嘆!而劉一生產出來的自行車質量又很過關,要等那些買過的人用壞再買,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了!
這需要一個過程!
劉一大致算了算,一個月虧了大約50萬布卡幣。
但這并不是壞事,因為公司的現(xiàn)金并沒有減少。他把成本最高的熔煉爐的磨損費按一年報廢的標準來算。這個用錢幣砸出來的熔煉爐到底能用多久?劉一自己也不知道,沒有參考標準,也許能用個百年千年的也不是沒有可能!
實際上,如果有標準的話,目前并沒有虧損。
劉一再次決定,繼續(xù)降價!
消息一出,宮內再次沸騰,鏡玄良一伙人鬧得不可開交。
劉一也沒有時間和他們爭論,只是叫夫人放心。
他發(fā)現(xiàn),熔煉爐做得很大,而一次也熔煉不了多少黃金,有一部分其實是多余的。于是他決定把所有熔煉爐都改成更小的兩個熔煉爐。
他又對所有工匠都進行了更明確的分工,節(jié)省人力成本,盡管這里的勞動力很廉價。
接下來,便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借鑒了微商模式,雖然這里沒有網絡,沒有手機,更沒有微信,但卻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就有想賺錢的人!
劉一開啟了全民銷售模式。
他又精簡了銷售員,讓每個直營店里只留兩三個工作人員。
銷售的事讓人民大眾去做。
最后定價為:每輛50布卡幣。
他承諾,只要能銷售一輛自行車出去,就能得到十個布卡幣的提成。
人們樂壞了!紛紛去游說身邊那些買得起自行車的人。
但是,由于條件有限,賣出去的自行車需要自己去最近的門店提車。不過人們卻很樂意千里迢迢去提車!賣一輛可以賺到一頭山獸的錢,一頭山獸從小養(yǎng)到大需要兩年的時間。現(xiàn)在,只需要來回跑一趟,何樂而不為呢?
而直營店里的工作人員只需要做好出車和一些講解的工作。
第二個月,銷量破五萬!
但是,劉一的血管里流著商人的血,他并不知足!
他又借鑒了傳銷的模式。
只要賣掉一輛自行車,就能更為公司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可以無休止地發(fā)展下線,下線的人賣出自行車自己也有提成。
這個方案讓那些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富了起來。后來,加進來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些連飯都吃不起,也賣不出去自行車的人也變買家產,自己買輛自行車,就為了成為合作伙伴。
接下來一個月,算上預定的自行車,銷量突破十萬輛。
但生產數(shù)量有限,每條生產線一天只能生產40輛左右自行車,首府洲十條生產線,其它洲各四條,總計34條生產線。一個月總產量也才四萬輛。
劉一決定不再添置生產線,而是繼續(xù)招聘工匠,采取三班倒的形式進行生產。
這樣,一個月的產量可以達到12萬輛。
這個量在不久的未來肯定是不夠用的,劉一決定采用饑餓營銷模式,讓自行車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
劉一手上的錢已經超過三百萬,這些用鎢做成的錢幣堆了一屋子。
他找到夫人,報了喜,讓她可以隨時去提錢。
夫人也很高興,卻說道:“再過一段時間再說吧!”
劉一奇怪,問道:“夫人不著急還錢嗎?”
“那也不夠!”
“我們到底借了多少錢?”
“每年兩千萬!”
“那也不多,看我的了!”
————————————
推薦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