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批發(fā)七國傳說
自從那日了解到韓非,為什么兩次遇到都是醉醺醺的之后,白曉生便替齊王建給韓非下了一份聘貼,聘請他到齊王宮給齊王建講課。
畢竟作為能讓秦始皇奉為座上賓的大才子,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時間,當個醉漢,太屈才。
就這樣平平淡淡的度過幾天后,一群身著秦衣,帶著斗笠的秦國客商出現(xiàn)在了七國酒館之中。
從他們風塵仆仆的模樣可以看出來,他們在來到齊國臨淄后,沒做任何停歇,就來到了七國酒館。
“我等從秦國趕來,就是想從老板這里采購一批用秦國文字制作的七國傳說。”知道“七國傳說”在齊國本地都供不應求的秦國眾人恭敬的說道
原來,自從上次呂不韋返回秦國,大批秦國商人就從那些呂不韋的門客口中,得知了一種風靡齊國臨淄,名為七國傳說的游戲,
而作為游戲主角的兩位王侯之一,就是名揚大秦,讓無數(shù)秦人敬仰惋惜的武安君白起。
于是每個從這個消息中嗅到巨大商機的秦國商人,都馬不停蹄的踏上奔赴齊國的旅途,生怕被其他同行搶了先機。
白曉生弄明白這些人前來的目的后,暗暗想到,雖然,七國傳說注定要推廣到七國,可是就現(xiàn)在的條件來看,還不適合在其他國家建立七國酒館。
不過倒是可以待價而沽,爭取最大的利益,為自己的擴大生產(chǎn),生產(chǎn)更多的游戲,提供資金支持。
白曉生假裝有些為難的說道:“各位老板客氣了,可惜我們產(chǎn)量太低了,連本國臨淄這一城的需求都無法滿足,如何能提供給各位遠道而來的秦國客人。最重要的是,我們也沒有一位能寫一手秦國字的先生?!?p> 聽到白曉生的答復,早有準備的秦國商人,露出早知你會這樣說的表情,夸夸其談道:“臥龍先生,精通秦國,齊國文字的先生,我們早就找好了。至于產(chǎn)量的問題,那就更好解決了,只需要先生將這制造的技術賣給我等即可,這樣也可以讓秦國子民,見識見識臥龍先生的杰作。至于購買技術這方面的價錢方面,只要我們能出得起,先生隨便開口。”
果然,自己有專門制造技術的問題已經(jīng)被人發(fā)現(xiàn)了,畢竟沒有哪個人能畫出那么多一模一樣,沒有絲毫不同的木牌。
雖然白曉生不介意未來公布印刷術,推動文化技術的進步發(fā)展,但不代表,他愿意將印刷術,賣給便宜徒兒未來的頭號大敵秦國。
白曉生笑著拒絕道:“各位老板,實在抱歉,我們現(xiàn)在只打算自己制作。不過價格方面倒是可以商量一下,比如我們只出售錦囊包里的木牌,七國傳說的錦囊就由各位自己回國后制作。這樣,各位運輸回去也方便?!?p> “好”
其實,那幫商人也沒想過對方會將這一本萬利的生意賣給自己,也只不過是想試試罷了,能得到這樣的結果已經(jīng)很滿意了。
白曉生滿意的看著周圍的一眾秦國商人道:“我想各位也想快點拿到商品回到秦國把,那不如我們先付一部分押金,進行批發(fā)交易如何?”
“批發(fā)?什么是批發(fā)?”周圍的一眾商人疑惑的詢問著,這個眾人從來沒有聽過的新奇名詞
白曉生笑著解釋到:“批發(fā)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批量購買,不單賣。畢竟在下小本經(jīng)營,連本國的銷量都無法滿足,如何有能力來生產(chǎn)各位的需求。只能先拿各位的定金,來擴大生產(chǎn),然后再將制作好的七國傳說,賣給諸位?!?p> “購買的越多,價格就越低,拿到七國傳說的時間也就越早,同時,需要支付的押金也就越多。比如你買一萬張七國傳說,我就在價格上減少半成?!?p> 看著周圍因為從來沒有進行過批發(fā)交易,而因為購買數(shù)量問題猶豫不決的一眾商人,白曉生決定澆一把油:“第一位支付的,第一個拿?!?p> 果不其然,聽到白曉生的話語,一名機靈的商人,馬上把自己的錢袋拍到了桌子上。
隨著第一個支付定金的商人出現(xiàn)之后,其他支付定金的人也變的爭先恐后起來,支付的金額也越來越大。
雖然這些秦國商人都沒有玩過七國傳說,但從這七國酒館里的熱鬧程度和天天被賣空的七國錦囊包來看,這絕對是一門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甚至第一批拿到七國傳說的商人,都可以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將價格進行翻倍,然后出售給那些喜歡稀奇古怪事物的王公貴族。
收好眾人的定金之后,白曉生也終于有充足的資金,準備著手建造一家大型的“七國傳說”工坊。
。。。
雖然從現(xiàn)在的情況來看來,雕版印刷術還沒有泄露,但臨淄畢竟人多眼雜,現(xiàn)在七國傳說有專門技術制作的事情既然已經(jīng)暴露,那也需要注意一下人員的保密問題了。
畢竟,人心隔肚皮,誰也不知道招募的那個人,會不會導致技術的泄露。
而雕版印刷術作為一種完全沒有什么技術難度的印刷術最初級版,一旦有一個工人管不住嘴,那以后什么山寨版的秦國傳說,燕國傳說,估計就要爛大街了,自己能賺的錢財,也會銳減。
所以現(xiàn)在建造工坊最先要考慮的就是保密性問題。
白曉生先是從齊國一處比較偏遠的村子里招募了一批底細干凈,值得信賴的淳樸齊人。
隨著合適的工人被招募好,有關工坊的選址問題,也很快在本地老土著田單的引領考察下,確定下來。
考慮到安全性和保密性,工坊建在了一處荒無人煙,樹木繁茂的山谷中,而山谷中川流不息的泉水,也正好可以給在這里長期工作的工人,提供生活所必須的水資源。
選好地址之后,建造工坊的問題就完全都交給了新招募的那些工人,,畢竟他們的家大都是自己跟幾個同村好友一起搭建而成的,所以這個時代的農(nóng)民大都會兩手造房子的手藝。
前后不過七八天,隨著大量錢財?shù)娜紵?,一棟嶄新的工坊就這樣建造好了。